回覆列表
  • 1 # 瘋狂玩具

    每次提到食用菌的時候,大家都會想到很多,比如蘑菇啦,香菇啦,甚至銀耳等等,但是大家聽過竹蓀這種東西嗎?竹蓀在所有的食用菌中也算的上是美人,但是她比較少見。最起碼在中國是不太常見的,種植的人也少,因此竹蓀在市場上顯得很珍貴。

    不但培養竹蓀的人少,而且過程中所需要的時間相對較短,這就導致了在中國這方面的技術不是很完善。與高收入相對應的,便是存在的高風險了。想要培養竹蓀的人,一定要想清楚了以後再做決定。我們現存的方法,一般都是實驗室小型培育,基本沒有大規模養殖的經驗。竹蓀培養出來做商業用途的幾乎很少,現存的一般是用來做研究。

    之前提到過,中國在這方面的技術是不怎麼完善的,大體上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是採用壓塊的方法。這個方法與其它方式相比,追求的是速度,也就是說壓塊的方法能夠大大的縮短整個過程需要的時間。

    這種方法在操作上具有一定的技術性,但是速度確實非常快的。開始的時候先少量的對竹蓀進行培養,等到他長出來以後,將完整的菌種進行分割,切成不同的塊狀。操作的名字也是根據這一步的做法來的。完成切塊的操作以後也不能放鬆,需要把切完以後的菌種塊及時的放到已經準備好了培養器皿裡面。然後用經過處理過的土,覆蓋到上面,覆蓋的過程中,一定要嚴密。

    接下來就沒有特殊的步驟了,只需要對他進行正確的管理,就可以等待收穫。其實所謂的切塊培養是非常簡單的,只不過切塊兒的過程中有技術方面的要求,操作以後的過程與其他的非常相似。這種方法的好處就在於可以增加菌種的數量,不但大大縮短了培育菌種的過程,而且避免了一些沒有經驗而造成的培育過程中的失誤。

    如果說第一種方法是為了追求數量,那麼接下來咱們介紹的第二種方法則是為了追求質量。第一種方法操作的比較像養蘑菇,那第二種方法就比較像種菜了。這種方法的優點就在於它更接近自然,可以打野生的口號。

    第一步我們要像種菜一樣選一塊土地,然後要求比較低,只要平整就可以。不過要在土地中混入一些竹片才可以,這些竹片需要進行處理過以後才能使用。接下來就要把竹蓀的菌種像播種子一樣均勻的撒在上面,然後用土把它覆蓋起來,不過相對於種子來說,竹蓀的菌種蓋土一定要嚴密一點。

    為了能夠使它正常的生長,我們必須要進行環境的調控,選擇的地點總是處於一個比較溼潤的狀態。當然你要是覺得這些條件不容易達成的話,那也有比較簡單的方法,可以選擇比較平坦的竹林或樹林。這樣最終形成的竹蓀會比較接近自然生長,也就是看起來更像野生的。不但產品的質量上去了,而且也會長得非常的大。

    相對於第一種方法來說,第二種方法沒有比較細微的操作過程,並且我們有種植其他作物的經驗可以參考,但是他對於地點的要求比較高。在養殖地點的選擇上,要比第一種方法困難得多。總而言之,這兩種方法全部是在適合竹蓀生長的地點進行的,因為他們是屬於室外養殖。下面我們要講的第三種方法,對於這兩種方法有明顯的區別。

    第三種方法是在室內進行養殖的,與其他兩種方式相比,在規模上就受到了限制。因此選擇這種方式的大部分是因為當地環境不適合。所以這種方法說白了就是我們人為的去給他創造一個適合生長的環境。這種方法與其他兩種相比,是需要特定的容器的。

    容器的選擇並沒有嚴格的限制,只要是木製品都可以。選擇好以後,在底部加蓋土壤,土壤的選擇最好是稍微肥沃一點。然後再鋪一層竹片,沒有的話可以用其他代替,但是竹片是最好的選擇。接下來就可以把菌種撒上去了,最後不要忘了再覆蓋一層土。最好是按照這個方法來,這樣能夠使竹筍的生長更加的快速,不易出現其他問題。

    我們國家關於竹蓀的培養大體上就只有這三種方式,不過還是需要謹慎考慮,竹蓀的生命力,特別的脆弱,而且對各個條件的要求也是非常嚴格。雖說它在市場上是屬於供不應求狀態,但是沒有經驗的人一開始嘗試養殖,也要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因為前幾次你可能會遭遇各種各樣的失敗。

    不是小心謹慎就能夠彌補的,往往一些小細節就會對他造成致命的影響,直接影響到我們的利益關係,所以應當謹慎思考。竹蓀的生命力到底有多脆弱呢?這麼說吧,只要有一個條件,稍微不滿足他,他就會成片的死亡,而且是大批次的。下面我們講幾個過程中的細節問題。

    養竹蓀是一定要有竹子的參與,而且這個竹子一定要腐敗發黴的那種。可以直接選新鮮的竹子,把它埋到溼度比較大的土壤裡面進行這一過程。完成後要把竹子徹底的搗碎與土壤混合以後才能用。上文中提到的竹片,是指把竹子切割成大小適宜,以後再進行這一過程,完成的比較徹底,以後就不用粉碎了。你要是覺得切割比較困難,可以把整個的竹子先埋進土裡,完成以後再粉碎也行。

    二十來度是最適合竹蓀的溫度,我們一定要注意把溫度控制在這個範圍內,一定不要讓它低於15或超過30,過了這個資料會造成不良影響。因為竹蓀的養殖時間過短,所以考慮到他的嬌弱問題,採用室內養比較好,而且大部分外界環境都不能滿足這個條件。光是晝夜溫差,就能夠導致竹蓀的大批死亡。但是這樣做最後的成品,看起來與野生的差距非常大。溫度過高就會大批的死亡,過低就會變得畸形,所以果然還是受地區的限制。

  • 2 # 鬧鬧鬧喲

    室外竹蓀的破蕾開裙一般在凌晨,必須做到隨開隨採,亦可將開裙一半的子實體或成熟的菌蛋採回室內待其全部開裙。採收時,用刀從菌托底部切斷菌索,先輕輕取掉菌帽,然後去掉菌托,留有柄和菌裙,用溼紗布揩乾淨,或用清水沖洗乾淨,置於墊有白紙的提籃或竹篩裡,切不可撕破弄斷,取回後及時分級進行烘乾,或曬乾。烘烤宜以低溫烘烤,先用40℃烘烤,半小時翻動一次,以後溫度可慢慢升到50℃,每隔互小時翻動一次,約4小時後,溫度降到40℃繼續烘約3小時,烘乾後,取出涼20-30分鐘,待菌體變軟後,再分級包裝。鮮竹蘇乾燥率~般為26-28%。

    用機器烘乾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蛇夫座星系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