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Baciuzzi帕琦官方
-
2 # 青眸巷
小時候,基本上孩子都在外面玩,到了吃飯的時間,呼喚孩子回家吃飯的叫聲此起彼伏,孩子都是放養,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一個孩子幾個大人養,孩子也變成圈養型了。試問現在誰還敢把孩子隨意放養。
以為農村孩子比較幸運,還可以隨意在外面玩,結果親戚講了一個很可怕的事,隔壁孩子已經6歲了,和小夥伴在村裡玩,正中午,沒有大人,過來一輛麵包車,把孩子抱著就拖上車了,娃上去一看,車裡還有幾個一樣的,還好,娃最後被解救了,但是村裡的人都心有餘悸,再不敢讓孩子獨自玩耍。
所以孩子不合群,也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家庭環境,生活環境,社會環境的變化都有原因。我們能做的只有儘量的去改變。
從小多帶孩子參與到小朋友的活動中在小區,同齡的孩子經常在一起玩,我家孩子小時候爺爺奶奶不是本地人,語言不通,很少下樓,所以孩子在人前總是怯生生的,發現這個情況,我就經常帶孩子出去玩,和幾個小朋友玩熟了,約小朋友到家玩。
教孩子學會分享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時候,可以互相交換玩具,慢慢的學會分享,孩子就開始有了社交意識,會逐步與家人以外的夥伴產生聯絡,從而體會到快樂。
不要強迫孩子強行融入家長有時候看到孩子不合群,總是很焦慮,希望孩子能馬上融入群體,這個時候不能著急,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參加到集體遊戲中,不要讓孩子感到太大壓力,而是要讓他體會和其他小朋友一起遊戲,是一件有趣且快樂的事。
希望每個小朋友都能健康快樂成長。
-
3 # 愛講故事的花牛君
孩子不合群,一般存在三種原因。
第二種是環境原因我家閨女的小小班老師,是一種非常資深的幼兒教師。關於不合群,老師給我們講過一個非常極端的案例。
有一個男孩,父母長期出國在外,小男孩常年由爺爺奶奶照顧。爺爺奶奶家庭條件很好,居住在某個高檔小區,房子是頂樓加閣樓。小男孩平時基本不下樓,過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所有的娛樂活動,都在閣樓裡的私人樂園裡進行。
等到三週歲,上幼兒園。老師發現孩子一天基本不說話,和老師交流,都是老師問一句,小男孩用點頭或搖頭來“回答”。
小班第一學期,小男孩像一個“透明人”一樣,每天上課,都和爺爺或奶奶坐在教室的一個小角落裡。安靜地“聽課”,從不和其他小朋友們一起玩耍。
到了小班下學期,小男孩照舊坐在教室裡,繼續一言不發地,又聽了一個學期的課。有所不同的是,爺爺奶奶不再陪讀,把孩子交給老師後就直接回去了。
升入中班,孩子終於開始和老師有了簡單的語言交流,也願意和同學們坐到了一起上課。老師發現小男孩嗓音條件不錯,也很喜歡唱歌,還讓他參加了唱歌興趣班。
就這樣,孩子逐漸活潑開朗起來。到了大班,小男孩已經和同班同學打成一片。升入小學,環境適應得也很順利。
以上就是一個典型的環境影響孩子社交能力的案例。小男孩本性並非孤僻,由於被爺爺奶奶“圈養”,才使孩子的社交能力近乎喪失。孩子用了整整一年時間觀察,適應,加上老師的合理引導,才慢慢地把“社交課”給了補回來。
當下,這樣的孩子很多,只是沒有那麼極端。很多小朋友,常年被“過度保護”,缺乏和同齡小朋友玩耍,交流的經驗,才顯得“不那麼合群”。
這類孩子,一旦給予適合的環境,加上家長的耐心引導,愛玩好動的天性很容易被激發,也就慢慢變得“合群”起來。
第三種是性格原因確實也存在著一些孩子,天性與眾不同。
作家林清玄就是如此。林清玄少年時喜靜不喜動。同齡人聊的話題,玩的遊戲,他都提不起什麼興趣。
閒時,林清玄最大的愛好,就是沿著鐵軌,一直漫無目的地向前走。一直走到夕陽下山,這才心滿意足地轉身,回家吃飯。
花牛君身邊也有這樣的同齡人。那位同學從小是“學霸”,特別熱愛學習,逢年過節,其他人都在外面瘋玩。他就能不為所動,關起門來,一心學習。
雖然彼此間是親戚,但也僅在飯桌上見過幾面。一起不鹹不淡地聊過幾迴天,發現雙方話題不在一個頻道上,也就作罷了。
對於這類孩子,家長不必過於干涉,順其自然就好。強行讓他合群,反而是“拔苗助長”。等到長大成人,自然會曉得人情世故。
回覆列表
感謝邀請,寶寶不合群的最主要原因是孩子的父母和家庭成長環境的影響,從小開始,寶寶每件事情都是由父母代為操辦,父母、爺爺奶奶長輩都寵愛有加,寶寶在家裡受很大關注,但是到外面去,上幼兒園,外面人多的地方會因為外界環境的不熟悉而產生陌生感,導致不喜歡說話,也不願意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自己沉默寡言一個人玩,最終形成不合群的表現。
對於孩子不合群,家長可以這樣做:
1、儘量的多陪伴寶寶,不讓寶寶自己玩,儘量的讓寶寶在自己眼皮底下玩,在目光所能看到的範圍內,多接觸小朋友,和同齡的寶寶玩,多和寶寶說話,交流,讓孩子學會分享和交往。
2、家長可以多去幼兒園或者學校多觀察寶寶的情況、多和學校老師溝通交流。讓孩子可以逐漸適應集體環境,老師和家長也可以多引導孩子多參加學校的集體遊戲,大家一起做活動,慢慢培養孩子的集體意識。
3、要讓孩子自己玩
很多孩子不合群都是因為家長過度的參與和干預,讓孩子失去了自主交流的機會。帶孩子在外面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家長的任務就是保障小朋友的安全,至於小朋友之間如何玩耍,讓孩子自己去處理,讓孩子發揮自己的交際能力和小朋友相處,久而久之孩子就學會了如何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