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果穗黑黴病(Rhizopus stolnifer),在全國各地均有分佈,但目前沒有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葡萄黑黴病基本上是一種在葡萄即將成熟時發生的爛果病,也是葡萄貯藏期間一種較常見的病害。在密閉的包裝箱裡,一旦出現病果,腐爛便會迅速地擴充套件開來,造成大量爛果,甚至全箱腐爛,危害甚為嚴重。[1]
中文名
葡萄黑黴病
外文名
Rhizopus stolnifer
別名
葡萄果穗黑黴病
基本資訊
葡萄果穗黑黴病(Rhizopus stolnifer)病原菌以孢囊孢子在病穗、木架杆、雜草和土壤內越冬。翌年7月,當葡萄含糖量達到7%,溫度在25-30℃時,有利於病原菌流行、侵染和危害。在生長期,噴42%粉必清懸浮劑250倍液、10%苯醚甲環唑(世高)水分散粒劑6000倍液、50%福美雙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可有效控制此病危害。[1]
發病條件
葡萄果穗黑黴病越冬孢囊孢子侵入必須經過4個階段:
1、漂浮期:據田間孢子捕捉觀察證明,孢囊孢子在葡萄生長期7-9月隨風、氣流、人為活動、昆蟲活動等傳播。
2、吸附期:在田間漂浮孢囊孢子吸附在果穗內或果穗表面,待條件適宜,即侵入危害。
3、侵入期:病菌侵入必須具備3個條件,即葡萄含糖量達到7%、溫度在25-30℃、溼度在40%-45%。病原菌透過創傷口、機械損傷、裂果、鳥害、鼠害等傷口處侵入。
4、擴充套件期:初期感染髮病一般是1粒或幾粒,在3-5天后病果粒開裂流出汁液,病菌在汁液上繁殖,再經3-5天,可感染85%-90%穗粒。[1]
此病的發生與葡萄的種類和產區有關。在鮮食葡萄和制幹葡萄的主產區,溫度太高,不利於病菌擴充套件的最適要求,這種爛果病就發生較少;可是,對於冷涼地區的釀酒葡萄品種來說,由於葡萄穗的果粒緊密,偏涼的溫度利於病菌的擴充套件,該病害發生一般較嚴重。
該病原發病還與果穗的緊密程度、水肥管理、赤黴素使用濃度、負載量、葉幕層厚度有著密切的關係。據調查,枝葉稀疏處發病輕,密集處發病重,疏果的發病輕,未疏果的發病重。[2]園內灌水過量以及生長調節劑(赤黴素)和氮肥施用不合理,都會促使果穗緊密和新梢生長過量,葉幕層加厚,導致果園內高溫、高溼,利於病原的侵入、繁殖和危害。[3]
發病症狀
此病的主要特徵是受害果實和組織稍帶褐色,逐漸變軟腐爛,果梗和果實表面常長出一層相當厚的黴層,這是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黴層開始出現時呈白色,較稀薄,當其大量形成時,黴層變為青綠色,較厚實。葡萄粒上產生許多黃白色凹陷的小斑,與健康組織的界線清晰,通常發生於蒂部,嚴重時整穗葡萄上大多數果粒區域性褪色,甚至整粒果呈黃白色,最終被害果實失水皺縮。爛果常有一股潮溼的腐敗氣味。葡萄成熟時開始發生,到收穫時,爛果常只剩下一層幹殼,用手輕碰整個腐爛的果穗,便會釋放出塵埃狀的孢子粉末。此病偶爾也會表現為棕色、淺黃色或綠色的黴腐,這是病菌的其他種引起的。[1]
病原鑑定
葡萄感染黑黴病初期,果皮為深綠色和黃綠色,後逐漸變為灰白色。被害部位果皮退色、開裂、果肉軟化,菌絲先從裂縫處生長,逐漸蔓延整個果穗。此時,果皮變為黃褐色並下陷,菌絲覆蓋被害部位。菌絲生長初期為白色,透明,後期為灰綠色,有深綠色光澤,在菌絲上覆蓋一層黑色小點,即孢囊孢子。在培養基上或自然基物上生長,由營養體菌絲產生弧形的匍匐菌絲,匍匐菌絲向下生長假根,伸入基質中,向上長出1-3枝孢囊梗,每枝頂生出1個孢子囊,孢子囊黑褐色,半球形或橢圓形,表面有不規則花紋,大小在33-38μm×16-22μm,在囊的中央內有1個半球形的囊軸,初期囊軸無色透明,隨著囊軸的逐漸成熟,變為灰白色時開始著生孢囊孢子,孢子囊呈復碗狀,罩於囊軸之外,囊軸基部與孢囊梗相連處膨大成囊託,當孢囊孢子成熟散落後,囊軸為傘狀,囊軸大小在8-10μm×7-7.5μm,孢子囊內形成許多個孢囊孢子,孢囊孢子成熟後囊壁破裂,孢子飛散。越冬孢囊孢子雙壁,橢圓形,大小在1.6-1.8 μm×1 -1.5 μm,生長期孢囊孢子單壁無色透明,大小在0.7-0.8 μm×0.4-0.6 μm。孢子萌發最適溫度為22℃,適宜pH值4-7.5。菌絲生長適宜溫度22-25℃,最適pH值5.5。孢囊孢子在乾燥條件下存放2年,經培養仍有較強萌發力,在貯藏庫內,溫度2-5℃,也能生長危害,是葡萄貯藏和運輸期間的重要病害。[1]
防治方法
在防治上必須強化果園規範化管理,嚴格控制負載量和葉幕層厚度,推廣疏果整穗技術,果穗緊密度適中,同時及時清除病穗、殘枝落葉等。發病嚴重的果園可使用42%粉必清懸劑250倍液、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6000倍液、50%福美雙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
葡萄黑黴病與葡萄灰黴病的防治方法相似,具體有以下幾點:[4]
科學建園
建園時,儘量選擇地勢較高, 通風良好的地塊。適當放寬行距,調整為行向與主風向相平行,棚架不要過低,以保證通風透光,可有效地預防或減輕灰黴病的發生。
清除菌源
肥水管理
果園缺水時灌水,雨後遇澇要及時排水。適當控制氮肥的用量,增施磷鉀肥、多種微量元素和有機肥料的施用,使樹體健壯生長,增強植株自身的抗病力。
藥劑防治
一般掌握在花序分離期、開花前、套袋前和果實近成熟期規範用藥防治。無病症時選用保護劑,如科博、必備和波爾多液等。一旦發現有症狀,立即噴施治療劑,如50%速可靈1000 倍、40%嘧黴胺1000 倍等藥劑。
葡萄果穗黑黴病(Rhizopus stolnifer),在全國各地均有分佈,但目前沒有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葡萄黑黴病基本上是一種在葡萄即將成熟時發生的爛果病,也是葡萄貯藏期間一種較常見的病害。在密閉的包裝箱裡,一旦出現病果,腐爛便會迅速地擴充套件開來,造成大量爛果,甚至全箱腐爛,危害甚為嚴重。[1]
中文名
葡萄黑黴病
外文名
Rhizopus stolnifer
別名
葡萄果穗黑黴病
基本資訊
葡萄果穗黑黴病(Rhizopus stolnifer)病原菌以孢囊孢子在病穗、木架杆、雜草和土壤內越冬。翌年7月,當葡萄含糖量達到7%,溫度在25-30℃時,有利於病原菌流行、侵染和危害。在生長期,噴42%粉必清懸浮劑250倍液、10%苯醚甲環唑(世高)水分散粒劑6000倍液、50%福美雙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可有效控制此病危害。[1]
發病條件
葡萄果穗黑黴病越冬孢囊孢子侵入必須經過4個階段:
1、漂浮期:據田間孢子捕捉觀察證明,孢囊孢子在葡萄生長期7-9月隨風、氣流、人為活動、昆蟲活動等傳播。
2、吸附期:在田間漂浮孢囊孢子吸附在果穗內或果穗表面,待條件適宜,即侵入危害。
3、侵入期:病菌侵入必須具備3個條件,即葡萄含糖量達到7%、溫度在25-30℃、溼度在40%-45%。病原菌透過創傷口、機械損傷、裂果、鳥害、鼠害等傷口處侵入。
4、擴充套件期:初期感染髮病一般是1粒或幾粒,在3-5天后病果粒開裂流出汁液,病菌在汁液上繁殖,再經3-5天,可感染85%-90%穗粒。[1]
此病的發生與葡萄的種類和產區有關。在鮮食葡萄和制幹葡萄的主產區,溫度太高,不利於病菌擴充套件的最適要求,這種爛果病就發生較少;可是,對於冷涼地區的釀酒葡萄品種來說,由於葡萄穗的果粒緊密,偏涼的溫度利於病菌的擴充套件,該病害發生一般較嚴重。
該病原發病還與果穗的緊密程度、水肥管理、赤黴素使用濃度、負載量、葉幕層厚度有著密切的關係。據調查,枝葉稀疏處發病輕,密集處發病重,疏果的發病輕,未疏果的發病重。[2]園內灌水過量以及生長調節劑(赤黴素)和氮肥施用不合理,都會促使果穗緊密和新梢生長過量,葉幕層加厚,導致果園內高溫、高溼,利於病原的侵入、繁殖和危害。[3]
發病症狀
此病的主要特徵是受害果實和組織稍帶褐色,逐漸變軟腐爛,果梗和果實表面常長出一層相當厚的黴層,這是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黴層開始出現時呈白色,較稀薄,當其大量形成時,黴層變為青綠色,較厚實。葡萄粒上產生許多黃白色凹陷的小斑,與健康組織的界線清晰,通常發生於蒂部,嚴重時整穗葡萄上大多數果粒區域性褪色,甚至整粒果呈黃白色,最終被害果實失水皺縮。爛果常有一股潮溼的腐敗氣味。葡萄成熟時開始發生,到收穫時,爛果常只剩下一層幹殼,用手輕碰整個腐爛的果穗,便會釋放出塵埃狀的孢子粉末。此病偶爾也會表現為棕色、淺黃色或綠色的黴腐,這是病菌的其他種引起的。[1]
病原鑑定
葡萄感染黑黴病初期,果皮為深綠色和黃綠色,後逐漸變為灰白色。被害部位果皮退色、開裂、果肉軟化,菌絲先從裂縫處生長,逐漸蔓延整個果穗。此時,果皮變為黃褐色並下陷,菌絲覆蓋被害部位。菌絲生長初期為白色,透明,後期為灰綠色,有深綠色光澤,在菌絲上覆蓋一層黑色小點,即孢囊孢子。在培養基上或自然基物上生長,由營養體菌絲產生弧形的匍匐菌絲,匍匐菌絲向下生長假根,伸入基質中,向上長出1-3枝孢囊梗,每枝頂生出1個孢子囊,孢子囊黑褐色,半球形或橢圓形,表面有不規則花紋,大小在33-38μm×16-22μm,在囊的中央內有1個半球形的囊軸,初期囊軸無色透明,隨著囊軸的逐漸成熟,變為灰白色時開始著生孢囊孢子,孢子囊呈復碗狀,罩於囊軸之外,囊軸基部與孢囊梗相連處膨大成囊託,當孢囊孢子成熟散落後,囊軸為傘狀,囊軸大小在8-10μm×7-7.5μm,孢子囊內形成許多個孢囊孢子,孢囊孢子成熟後囊壁破裂,孢子飛散。越冬孢囊孢子雙壁,橢圓形,大小在1.6-1.8 μm×1 -1.5 μm,生長期孢囊孢子單壁無色透明,大小在0.7-0.8 μm×0.4-0.6 μm。孢子萌發最適溫度為22℃,適宜pH值4-7.5。菌絲生長適宜溫度22-25℃,最適pH值5.5。孢囊孢子在乾燥條件下存放2年,經培養仍有較強萌發力,在貯藏庫內,溫度2-5℃,也能生長危害,是葡萄貯藏和運輸期間的重要病害。[1]
防治方法
在防治上必須強化果園規範化管理,嚴格控制負載量和葉幕層厚度,推廣疏果整穗技術,果穗緊密度適中,同時及時清除病穗、殘枝落葉等。發病嚴重的果園可使用42%粉必清懸劑250倍液、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6000倍液、50%福美雙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
葡萄黑黴病與葡萄灰黴病的防治方法相似,具體有以下幾點:[4]
科學建園
建園時,儘量選擇地勢較高, 通風良好的地塊。適當放寬行距,調整為行向與主風向相平行,棚架不要過低,以保證通風透光,可有效地預防或減輕灰黴病的發生。
清除菌源
肥水管理
果園缺水時灌水,雨後遇澇要及時排水。適當控制氮肥的用量,增施磷鉀肥、多種微量元素和有機肥料的施用,使樹體健壯生長,增強植株自身的抗病力。
藥劑防治
一般掌握在花序分離期、開花前、套袋前和果實近成熟期規範用藥防治。無病症時選用保護劑,如科博、必備和波爾多液等。一旦發現有症狀,立即噴施治療劑,如50%速可靈1000 倍、40%嘧黴胺1000 倍等藥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