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電信一姐525

    《呼蘭河傳》讓我覺得的,是一種冬天的感覺,一切都是蕭瑟的,正如作者反覆用到的詞:“荒涼”。 完全是平易的語句與語調,好像都是不經意的。但是有一種東西扎人心肺。那就是呼蘭城裡人們的合理卻又荒謬的生活邏輯,人是沒有價值的。人不如老母豬,不如小雞仔,甚至不如一塊豆腐。令我震顫的是這種邏輯的“合理性”:人又不像豬,打兩下又不會掉斤兩,因而動物是要好生伺候的,而人可以隨意地打;打碎了一枚雞蛋,一枚雞蛋可以換三塊豆腐,因而就等於踩碎了三塊豆腐,三塊豆腐值好多錢呢,因而一定是要好好地打一頓教訓教訓的。這種生活的邏輯你無法用哲學的人的主體性來反駁,對他們來說,那有什麼用,能賠我豬肉來?能換我豆腐來?因為生活的邏輯,就是金錢的邏輯。也正因為如此,更為令我恐怖的事情是:這種狀況在似乎啟蒙了的今天並未消失掉,甚至並不曾減弱。今天的人們依然用這種邏輯來生活,並且他們以為這是天經地義的。看著院子裡滿地爬著的髒兮兮的頑童們,看著母親們追打著因為將一口飯掉在地上的孩子,看著小街上一群一群的大媽大爺們毫不避諱地談著張家長李家短……我不禁疑惑,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我們究竟進步在哪裡呢?我們與那呼蘭城中的平民百姓們究竟有多少不同呢?“人是目的”,這句話在生活面前是不是永遠蒼白無力呢?渾渾噩噩地生,渾渾噩噩地死,這種狀況要如何才能改變呢? 儘管作者似乎一直嘗試用孩童眼光的天真給整個作品塗上一層別樣的色彩,但是仍然無法掩蓋掉那令人心痛的悲哀。在我想來,蕭紅彼時的寫作,當是含著淚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蛤蜊湯下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