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謝國林679
-
2 # 使用者6206439273461
《論語》之倫理之語,詩•書•禮•易•春秋•樂 之六經,久傳於世;幾經兵荒馬亂、焚書坑儒、竹折簡消、增補解注諸事,歷春秋戰國、先秦、兩漢 而至今,早已非原來所文也;然,仁、義、禮、知、信之理亙古未變,終始 一也;
“朝聞道,夕死可矣”者,世人諸解,各有所執,亦各有所悟,本無是非對錯;然,吾等不拘泥於書,不拘泥於人,“盡信書,不如無書”者也, 有廓然大公之主見,能堅定四個自信,利黨•利國•利家•利社會•利人•利他• ,則為善!
吾等學生有淺見,呈諸師指點,若下:
“朝聞道而作,夕日沒而息”者,夫子教化於人:“君應聞道收德於心 施於行,嚮晦入宴息也”。
朝而夕,夕而朝也;作而息,息而作也;
晝而夜,夜而晝也;生而死,死而生也;
當生不以死也,當死必來生也!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以,此處 應 之意!若“君子以自強不息”之以;
息:乃自然,道法自然,夫子教人天地人合,日出聞道而作,日沒而息 ;天地自然規律!
死:不當死而言死,則有戾氣,亦為不孝,夫子不倡!
故而,夫子言“朝zhāo,聞道而作;夕,日沒mò而息;可矣!”,從心 而解,斷句為要,其意合心為主;雖文言,亦易解!何須多解?!
不合乎心者,無益乎黨無益乎國者,無益也!
豈能“盡心書”,豈可拘泥於各版本所文;且各版本所文者,爭論辯理 喋喋不休而至今,皆有所執也;究其源,執其之私也!
正解國學,不求異於人,旦求同於理;同於理者,不人云亦云,不唯書 而信,於心通可也;於心通者,於理自明!此,致良知也!知行合一,日用常行多實踐,方得修身得真知也!
以此而解,正是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順天敬地應人(順乎天而應乎人) 道法自然 之根之魂!
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園序》中有“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 光陰者,百代之過客; 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