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573013780071

    古時候一個師爺將奏摺上的“屢戰屢敗”改成“屢敗屢戰”從而救了一個將軍的命。兩個詞,僅僅是兩個字的順序調換了一下,表達效果截然不同。“屢戰屢敗”有貶義,說明多次作戰,每次都失敗;“屢敗屢戰”是褒獎,說明很有勇氣,雖然多次失敗,但仍不氣餒。的確,有時調換一下詞語或句子順序,表達效果完全不同,盡顯漢語言之妙。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鑽研文字,達到課程要求?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發現有時調換語序,再帶領學生透過比較來發現語言之妙,能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

    一、調換詞語,發現語言之妙

    六年級課文《夾竹桃》一文中,季羨林老先生在描寫夾竹桃的韌性時,寫道“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這句話平淡質樸極了,好像只是在講述一個夾竹桃開花的事實,學生能輕易地從這句話感受到夾竹桃花期長。季老先生的這句話很怪,單看句子中每個半句都是平平常常的話,放在一起,就有點味道。仔細推敲,發現這句話質樸不乏睿智,體現了語言之妙。敗與開,黃與長,是兩組反義詞,季老先生沒有按照自然規律寫作,而是巧妙地顛倒了詞語順序,突出了夾竹桃的花期長。在教學中,不能忽略這一處語言之妙。

    出示句子:然而,一牆之隔的大門內,夾竹桃卻在那裡悄悄地一聲不響,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

    師:這句話寫夾竹桃開花,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生:這句話先寫花敗了再寫花開了,先寫花黃了再寫花長出來。

    師:一般都是先開再敗,先長再黃,這是自然規律。可是季羨林先生卻反其道而行之,為什麼要這麼寫呢?把這句話改一改,兩句話讀一讀,比較一下,你發現了什麼?

    改句:然而,一牆之隔的大門內,夾竹桃卻在那裡悄悄地一聲不響,一朵花開了,又敗了,一嘟嚕花長出來了,又黃了。

    原句:然而,一牆之隔的大門內,夾竹桃卻在那裡悄悄地一聲不響,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

    (學生讀句子後,思考)

    生:改句寫花開再敗,花長出來再黃了,感覺花兒就開了一茬,後面就沒有了;而原句寫敗了再開,黃了再長,感覺夾竹桃一茬接著一茬,生生不息,花開不斷。

    生:改句讀起來心裡不舒服,感覺花兒開過就沒了;原句讀起來很振奮,花敗了還會再開,還會有希望。

    生:寫敗了再開,黃了再長,說明夾竹桃的生命力是源源不斷的,不像其他的花,謝了就謝了。

    生:季羨林老先生這樣寫是在說明夾竹桃花期長,一朵花敗了,就又開出一朵,花兒一直延續著開放,從不間斷,好像是一場生命的接力賽。

    我能讀出夾竹桃具有可貴的韌性,讀出季羨林老先生對夾竹桃的讚歎之情。

    師:同樣的詞語,順序一顛倒,含義和情感就截然不同。這,就是漢語表達的一個秘密!(學生感情朗讀句子)

    師:花品如人品。此時,這敗了再開的夾竹桃在你心中是一個怎樣的人?

    (學生交流,再次齊讀句子)

    教師調換了“敗”和“開”、“黃”和“長”的順序,學生在比較中深刻感受到夾竹桃韌性的可貴,體會到作者的情感和態度。在他們心中,夾竹桃是勇士,是英雄,堅韌不拔,枯萎再開,跌倒再爬,失敗再戰。這不屈的花將永遠開在學生心中。

    二、調換片語,發現語言之妙

    課文《廣玉蘭》一文,作者寫道,“愛廣玉蘭的幽香與純潔,更愛廣玉蘭無比旺盛的生命力”。為了表現廣玉蘭的生命力,作者在描寫花開的形態時,不僅寫了含羞待放的、剛剛綻放的、完全盛開的廣玉蘭,還濃墨重彩地描寫了凋謝了的廣玉蘭。廣玉蘭凋謝了,不及前三種形態富有生命力,但作者偏偏讓我們感受到凋謝了的生命力最旺盛。作者如何表現出勃勃的生命力,這就需要帶領學生髮現語言之妙。

    1. 師:比較一下,前三種形態每一種只寫了一兩句,而凋謝了的這一種形態寫了三句,可以說得上是濃墨重彩地寫。默讀,比一比,它們有什麼不同?

    原句:先前熱熱鬧鬧開過的廣玉蘭花呢,花瓣雖然凋謝了,花蕊卻依然挺立枝頭,已長成近兩寸長的圓莖。

    改句:先前熱熱鬧鬧開過的廣玉蘭花呢,花蕊依然挺立枝頭,已長成近兩寸長的圓莖,花瓣卻凋謝了。

    學生交流,原句強調花蕊挺立,表現了廣玉蘭旺盛的生命力,含有欣喜、讚歎之情;改句強調花瓣凋謝,含有惋惜之情。

    教師小結:同樣的語言,語言順序不同,敘述重點和情感表達就不同。

    2. 我們再體會體會,讀一讀,做一做填空題。第一組:

    雖然你成績進步了,但是還比較差。

    雖然你成績還比較差,但是你進步了。

    第二組:

    詩人望著漸漸下山的太陽,( )地說:“雖然夕陽無限好,但是已近黃昏。”

    詩人望著漸漸下山的太陽,( )地說:“雖然已近黃昏,但是夕陽無限好。”

    小結:希望同學們在讀書時要體會這細微的差別,在說話寫作時要恰當地運用語言,準確表達。關聯詞“雖然……但是……”表示轉折關係,強調後半句。強調物件的不同,在於作者情感傾向的不同。調換關聯詞“雖然……但是……”前後兩部分,學生在比較中不僅感受到廣玉蘭的旺盛生命力,還體會到說話的技巧。

    沒有調換,沒有比較,也就沒有發現。語言的妙,不僅在於字面上所表現出的意思,還在於語言暗示出了多少東西,傳達了多少資訊。閱讀教學時,有時調換語序,引導學生在比較中發現語言之妙,既引導學生讀懂文字,又能指導學生認識和學習文字是怎樣運用語言來傳遞資訊、表達情感的,並從中內化語言,掌握表達技巧,達到“言意兼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文明6最新DLC為什麼英國法國共用一個叫“阿基坦的埃莉諾”領袖?是BUG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