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化史成詩
-
2 # 低調De偽善
沒有張居正也會有別的能臣出來整治經濟,就看能不能抓住時機,張居正是抓住皇帝年幼的十年,世上不是沒有能臣,而是需要明君支援,萬曆雖不是明君,但因為年幼給了張居正機會,萬曆長大後也會斂財,這和張居正的教導分不開。
-
3 # 日常刷下線
張居正就是當時文人沒什麼作為而推出來蹭萬曆熱度的人物,除了是個先行者,但是又不想把自己定義成為一塊基石。骨子裡信仰著理學邪教!改革創新有限唯一一個說的上是改革成就的是考成法,到現在還在用。實物稅改了貨幣稅一下提高了實際稅收比率,給明王朝滅亡提供了催化劑!
-
4 # 七月流火140400643
首先要說的是,張居正是傑出的政治家,也是歷史上最有名的改革家之一。他從萬曆初年,高拱去職之後,繼任內閣首輔,成了萬曆初年大明王朝的實際執政者。在張居正執政其間,他對朝政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稅收制度上,實行了一條鞭法,改善了大明王朝的財政狀況;在政府管理上,對官員實行考成法,大大提高了官員的工作積極性,和政府的工作效率;在軍事上,任用戚繼光等一批名將加強對外防禦,大大的提升了明朝的軍事實力。總之,經過張居正的改革,大明王朝的綜合國力大大提升。
既然張居正這麼厲害,他對大明王朝來說,應當是很重要的了?是不是可以說,他是創造歷史和改變歷史的人物呢?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沒有張居正。對大明王朝的歷史來說,可能會有一些細節上的不同。但大的框架不會有什麼改變。也就是說,對於大明王朝,有沒有張居正,結局都是一樣的。
要明白這個問題,先要討論兩個問題,一是,張居正的思想和行為對拯救大明王朝是否有效?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事實擺在那兒,不必多言。另外,還要討論一下。張居正的改革思想和措施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到大明王朝,是否能得到大明王朝真正所有人也就是皇帝的支援。這個答案無疑是否定的。
張居正的做法,對大明王朝雖然有用。但皇帝不明白這一點,所以,張居正的改革註定只能是出力不討好,人亡政息。因此,張居正對大明王朝並不重要,這個不重要,是因為真正的當家人不明白他的價值。所以,張居正一死,他為之努力了十年的改革成果,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被全部廢棄了。
另外,張居正雖然是那個時代最偉大的政治家改革家。他的偉大與傑出雖有個人天賦的成分,但也是時代造就的。他雖然是其中的驕驕者,如果沒有他,歷史上還會有其它人承擔他的事業。
明朝嘉靖時期,政治已經非常混亂了。特別是嚴嵩執政的時期,更是不堪。嘉靖與萬曆,都被認為是很厲害很會抓權利的聰明人。在嘉靖和萬曆之間,夾了一個隆慶,他是被認為性情溫和比較無能的皇帝,但是,在嘉靖到隆慶,再到萬曆初年張居正執政的這一段時間,在歷史被稱為“隆萬改革”或者叫“嘉隆改革”。而且成效相當不錯,這一段時間的改革,是從嘉靖後期徐階執政時首開其端的。特別是在嘉靖死後的兩三年裡,徐階革除了嘉靖時期的大量弊政,使得大明朝的政治逐漸走向正規。隆慶朝的後期,是高拱執政,萬曆初期,是張居正執政。也就是說,嘉、隆、萬的改革,是一個聯絡在一起的政治事件。張居正是在徐階和高拱的前期輔墊之下,最後做成的那一個。
假如歷史上沒有張居正這個人,萬曆初年執政的應該是高拱。高拱的政治理念,與張居正差別不會很大,他與張居正之爭,是權利之爭,而不是政治觀點的差別。
隆萬的改革只所以能做成,與隆慶皇帝的軟弱,以及萬曆皇帝的年少有關。這樣,權力就到了內閣的手中,閣臣們有了為國為民的政治抱負,就可以實現一下了。等到萬曆成年了,有了抓權力的心思了。內閣就不可能有所做為了。
張居正之後,是申時行主政,申時行也是絕頂聰明之人,他難道不知道張居正的改革對大明王朝有益嗎?他難道連個蕭規曹隨都不會嗎?情況絕不是這樣,是因為皇帝大了,自己管事了。說白了,申時行也好,沈一貫也好,他們只是給皇帝管家的。皇帝調子定了,他們又有什麼辦法?
透過這個情況可以看出,明朝後期政治的腐敗,最根本上是一種專制制度的腐敗。假如大明王朝實行君主立憲制,皇帝只享受待遇,不擁有權力。內閣成為真正的執政者。以徐階高拱張居正這樣的人才處理國家大事,大明朝是亡不了的。但這在當時是絕不可能的。因為制度的腐敗背後有意識形態,也就是文化的腐敗。程朱理學做為封建王朝的統治思想,在這個時期,已經失去了思想上自我更新的能力。大明王朝內部的改革變成不可能。無論是現實政治的改革還是思想上的創新,都成為不可能。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中提到的張居正和李贄,就是這兩方面的代表人物。
我的結論,在大明王朝當時的政治體制和思想氛圍之下,任何大臣都不可能解決大明朝的問題,就算是管仲姜太公來了,也沒有用。除非老朱家自己能生出一個像唐宗宋祖那樣的傑出人物。
回覆列表
張居正,明朝萬曆年間,擔任內閣首輔,江湖人稱"宰相之傑"。 張居正執政十年,靠著"一條鞭法",對明朝一百多年來經濟,政治上的腐敗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還重用戚繼光等名將,穩固了東南及東北的邊防。但是到了萬曆十年也就是(1582年),張居正積勞成疾,病逝了。 介紹完張居正,來答題主所問就等於是化繁為簡了。要是沒有張居正,要是沒有改革,明朝可能到天啟皇帝時期就會斷了。為什麼呢?因為張居正改革延長了明朝滅亡的時間,雖說張居正死後明朝不法分子繼續擾亂,但是都是小打小鬧,改革後的明朝還能持續下去。 如果後面天啟,崇禎二位是個開明皇帝繼續改革下去的話,可能會繼續延長下去。但是始終不盡人意,那兩位皇帝的衰敗導致明朝徹底覆滅。感興趣的朋友們歡迎在下方一起評論,互辯,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