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皇四阿哥胤禛廢了九牛二虎之力登上了皇帝位置,九王奪嫡的硝煙瀰漫,雍正帝為了穩定朝廷局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吏治改革。
7
回覆列表
  • 1 # 一點點歷史

    《雍正王朝》是一部非常值得回味的歷史劇,將政治鬥爭的殘酷描寫的淋漓盡致,有有限的篇幅,將雍正皇帝的一生展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看到的不是高高在上的帝王,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既然題目問的是電視劇,那麼我的回答也從電視劇劇情著手。

    在經歷了“九子奪嫡”之後,艱難登上皇位的“四爺”,第一步就是先將皇位坐穩。

    首先,知道雍正參與皇位爭奪的一些辦理“秘密差事”的人,悉數被滅口,連鄔思道這樣的首席智囊都險遭毒手,若不是鄔先生懂得急流勇退,恐怕難逃一劫,雖為隱退實為軟禁。

    其次,穩定住參與皇位爭奪的諸位兄弟,對於呼聲最高的八阿哥,給予總理王大臣的職務。招十四爺回京,讓年羹堯接替其兵權,封烏雅氏為聖母皇太后,穩定十四阿哥。

    再次,開恩科,在歷史上,雍正元年皇帝剛繼位就舉行了一次科舉考試,目的是新潮新氣象,選拔天子門生,用意很明顯,就是培植自己的勢力。

    最後,瓦解八爺黨,將九阿哥派去西北年羹堯軍中,被年羹堯殺了威風。

    其實電視劇演的雍正過於被動,在“八王議政”事件中還險些被八爺逼入絕境,實際上真實的歷史是,雍正繼位第二年就著手處理“八爺黨”,可以說還是比較輕鬆的就剷除了政敵,穩定了皇權。

  • 2 # 凌霄

    按照二月河的《雍正王朝》,雍正從這麼幾個地方來穩定皇權:

    首先,雍正登臺之後,他自己的府裡的近人都遭到了血洗,就在康熙駕崩的那一夜,雍正回到了住所,一個很大的訊號就是要除掉鄔先生,只是鄔先生打苦情牌,他才免於一死。

    其次,是鄔先生走了之後,雍正派了個宮女監視鄔先生,吳先生也是流落到李衛和田文鏡幕僚下,其實也是雍正的一種監視方式。

    對於地方上,雍正讓自己的親信李衛擔任兩江總督,主管江南的富庶之地,推行攤丁入畝,增加國庫稅收,打擊地方豪強,啟用年輕的官員,派田文鏡主政河南,派年羹堯出兵西北,但是,還是派密探監視年羹堯,隨時和雍正奏報。

    在中央,打擊八爺黨,在粉碎八王議政之後,八爺黨苟延殘喘,主張立弘時的隆科多押錯了寶也被雍正廢了,八爺和十爺被抄了家,十四爺被髮配去守靈,九爺被打著慰問西北大軍的幌子發配到了西北,只剩下三爺苟延殘喘。

    對了,對於曾經受辱過的江夏鎮,雍正示意年羹堯血洗江夏鎮,劉八女和任伯安也被處死了,這也是穩定皇權中的小插曲。

    至此,舉國上下已經沒有力量和皇權抗衡了。

  • 3 # 長久緘默如雲漂泊

    如果但從《雍正王朝》來看的話,以我來看,這些措施是穩定皇權的:

    1、放出十三爺,委以重任,與一直支援雍正的老十七一起接管北京城的豐臺大營、順天府等等的兵權,實現重要崗位上有自己的人,能夠把控住京城的局勢。

    2、對外讓陝甘總督年羹堯、督糧道李衛對西北大營的軍糧供應實行限制供應,將西北大營的糧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即是西北想造反也得考慮有沒有可以支援造反的資本。

    3、京城局勢穩定後,召回西北大將軍王十四爺,不來就是不忠不孝的造反之輩,朝廷就可以剿滅,來則免去所有職務。

    4、最緊急的事情都解決後,其他事情都好說。封八爺為總理王大臣,安撫住這位人緣好、人脈廣的八廉王,使得朝廷上下都能夠安穩下來,昔日最大的競爭對手都能如此,其他人自然也不會有太大問題。

    5、封其母德妃為皇太后,這樣更使得自己的皇位名副其實。國之大事,唯禮和兵。兵已經安撫好,把所有的禮儀都做好,就確定了新朝新皇帝的權威。

  • 4 # 中天傲

    康熙大帝,向來是久負盛名,一生南征北戰定鼎清朝版圖,面對如此的豐功偉業,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

    晚年的康熙把朝中大權交給兒子們參與朝政,結果各自結黨,形成三個奪嫡集團,四爺黨、八王黨、太子黨三足鼎立,互相攻訐,有的挖坑,有的掣肘,有的瞧熱鬧,把國家搞得幾近癱瘓,黃河發大水,國庫一個子也拿不出來,貪汙腐敗橫行,把強盛的大清拉入了深淵

    不過康熙畢竟是康熙,還是很有眼光的,最後卻讓素有冷麵王之稱的雍正繼位,雍正登基面對康熙留下的爛攤子,開始了勤政生涯,毫無疑問雍正皇帝是活活累死的,這樣才創造了所謂的“康乾盛世”。

    面對八王黨的使壞,雍正皇帝是如何坐穩皇位的呢?

    1:反腐

    雍正皇帝登基,開始反腐,因為反腐易得民心,整肅吏治,尤其是八王黨,八賢王胤禩在康熙朝結黨營私,到雍正朝直接坐到了總理王大臣的位置,以利益為驅動,收買了大量的官員,以此來奪嫡,雍正明白大規模反腐,國家政權必然走向滅亡,只能是選擇性的反腐,把八王黨清算掉,因此獲得了官員的支援,因此雍正一朝素以刑法嚴苛著稱。

    2:有得力的助手

    老十三胤祥,是清朝入關之後少有的鐵帽子王,不可否認是雍正的得力臂膀,從不避諱雍正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來,李衛,是雍王府出去的家奴,職場升遷跟火箭一樣速度,年羹堯輔助軍事,田文鏡是幹吏,國家開科取士,是雍正一朝官場大換血額,推行賦稅的改革,人才趨之若鶩,乾隆皇帝繼位國庫充裕,為乾隆朝奠定了空前的盛世。

    3:樹立新權威

    面對八王黨眾徒的詆譭,說雍正是篡位的,所以面對這樣的詆譭,必須要樹立雍正皇帝的合法性,使得雍正皇帝有影響力,推行新政得到眾多人的支援。

    雍正皇帝在位11年,把康熙朝遺留的眾多問題解決了,透過各種措施使得國家推到了一個新高度,使得造就了封建王朝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其實清朝是從乾隆的時候開始衰敗的,因為乾隆的好大喜功,征戰頻繁,把雍正朝積攢的大量財富揮霍一空。

    其實歷史往往好玩之處就在於,可以切入到那個時空去看那個人物的掙扎,雍正皇帝累吐血的透過三種措施坐穩了皇帝,使得名正言順,其實都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事情。

  • 5 # 寶貝丫頭75829212

    胤禛是康熙的第四個兒子,康熙的太子被廢后,胤禛繼承皇位,改元雍正。胤禛誠信佛教,深謀遠慮,性格剛毅,處事果斷。在位十三年,勵精圖治,力行改革,整治貪腐,清理錢糧,攤丁入地,擴大墾田,火耗歸公,以銀養廉,創設軍機處,革除旗主,平定青海,安定西藏,改土歸流,等等。促進了國家生產發展,經濟繁榮,國庫充盈,政局穩定,邊疆鞏固,統一增強,對康乾盛世的連續起到了關鍵性作用,為乾隆建立“大清全盛之勢”,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勇於革新、勤於理政的傑出政治家。

  • 6 # 日小堯茗居

    胤禛登大位;雍正帝是如何坐穩皇帝位置的系列之一說道;雍正把老十三弟胤祥叫來;雍正帝的寢宮“養心殿”就在乾清宮的西側不遠,這座養心殿原本是宮中造辦處的一個作坊,自前順治爺病逝於這個宮殿後,到康熙爺的時,這裡就由內務府改做專門製作宮廷御用品的作坊,康熙爺在位六十多年來就一直沒有人住,不知怎麼的雍正帝登基後就要住這裡,並要在此地辦公。養心殿的西屋在北邊有個大炕,燒的熱乎乎的,坐北朝南的大玻璃窗,蹭明瓦亮,靠門邊立了一個香爐,屋子的正中間放了一個火盆,胤祥一進屋,撲面而來一股熱氣夾著薰香的味道,胤祥吸了一口熱氣,頓時覺得精神了許多,加上喝了一口熱普洱茶,抬頭看著雍正帝說;皇上,有什麼“旨意”您就吩咐;雍正看也不看胤祥說:十三弟,這次委屈你了,我準備給你個“鐵帽子王”怎麼樣?胤祥一聽;心裡一顫,馬上想起了在康熙帝龍馭上賓的那一個晚上,胤祥囚禁被放出來回雍親王府找“鄔思道”鄔先生取雍正帝的手令時,鄔思道對胤祥說的話,鄔先生對胤祥說;這次成功在既,你是大功一件,這些年來,我觀察你是一個率直性子人,不得不和你說一句,這事成了,四爺登上大位稱帝,你弄個“鐵帽子王”是妥妥的,不過我還是勸你一句,如果真是如我所說這樣,你切不可接這個封號,用盡辦法推掉。胤祥不解;鄔思道這個老鬼接著說:你想,你是功勞太大了,賞給你一個鐵帽子王,封頂了,在上一級就是皇上,你想,當皇上賞無可賞的時候,你的後面是什麼?胤祥豁然開朗,馬上說;多謝鄔先生指教,來日可期,一有機會定當相報!胤祥想到這裡馬上起身跪下說;皇上四哥,臣第已經被封為“怡親王”,已經心滿意足了,有什麼吩咐臣第照辦就是!雍正帝馬上扶起了胤祥說;好吧,就聽你的,拉著胤祥又坐到炕的兩端,雍正說:皇阿瑪走了,這說話馬上就到年關了,你也知道,庫銀才幾百萬兩,寅吃卯糧的,刑名那也一團糟,大西北的“準噶爾”部虎視眈眈,年關一過,黃淮的菜花汛一到,不知有多少老百姓遭殃。雍正對這個十三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不禁又說道;各省的賦稅上不來,這與老八胤禩有直接關係,看來這吏治也得想想辦法,看看怎麼解決,這一大堆子事,想想都頭疼!這老八他們前些日子提過要整頓“旗務”,我已經答應關外面那幾個吃閒飯的王爺來京商議一下,這旗務是得整整了,聽說我們這些旗人,包括皇親國戚的,加上手下那些包衣奴才都跑到京城鬧哄哄的起鬨,遊手好閒的不行呀!聽到這,怡親王胤祥接上話說;皇上,家有三件事,先從緊處來吧。雍正說,說說看;這麼個三件事?胤祥接著說,不如先從吏部下手,把直隸、山西、山東、江浙的官員召進京,商討一下,如不能按時完成賦稅的,有個限期,限期一過任誰保舉的也不行,哪怕是我的門人也不能保。雍正點點頭加了一句;把李衛那小子找來,那小子鬼點子多的是!雍正又說;庫銀這事不算完,必須清理,讓戶部擬個條陳看看,把欠庫銀的人員拉個明細,限期還款,想想從哪裡開刀最好!胤祥抬眼看看雍正心想,這個皇上四哥的手段了不得,這是下狠茬子了,的確,自康熙帝走了以後,這才幾天,欠庫銀子的事,不提不念的,本來國庫的存銀子就不多了,外面欠的就達上千萬兩 ,一但鬧個饑荒、起個災害,只有乾瞪眼的份了!另外大西北的年羹堯與嶽鍾琪還有十幾萬兵馬要吃飯,想想真是後怕。怡親王胤祥對雍正帝說;皇上還是把的幾位叫來共同商議一下比較好,說罷看了看李德全,雍正對李德全說;去,把上書房的張廷玉、馬奇他們叫來,李德全喳的一聲轉身便欲離去,雍正帝又加一句,順便叫上廉親王胤禩。。。趁著等上書房人的檔口,雍正對怡親王胤祥說;十三弟,如今四哥我這皇帝的位置是都惦記著,不穩哪!雍正帝與胤祥往議事大廳邊走邊說;怡親王胤祥假裝不解的看了看雍正,雍正帝接著說道;就皇阿瑪出殯這事也就算了,登基大典那日,沒有走“乾清宮”正門,就有了流言蜚語,說朕走偏門是心中有鬼,得位不正,說大典在乾清宮應該給百官賜茶,你說老十三弟,這父皇剛走,怎麼能喝得下去,這不是明擺著要朕好看嗎?看來他們還是不死心,還是要和朕鬥一鬥呀!就拿朕要啟用田文靜一事,剛提個頭,就有一幫子人出來說三道四的,不管怎麼說,朕還是要用這個田文靜,說著進了議事大廳,就聽外面參差不齊的報著:臣,張廷玉等參見皇上,雍正帝接著說道;進來吧,只見以張廷玉為首馬奇等魚貫而入,啪啪打著馬蹄袖就要行禮。雍正說;好了好了,都起來吧!今天叫你們來是想聽聽你們的見解,一個是年關就要到了,刑部的幾個大案和一些地方報上來的,沒有定論的,看看議一下,該出紅差的就出 不能猶豫。還有就是庫銀的事,立個章程,欠著朝廷的錢不還,還山吃海喝的,必須有個期限。雍正又列了幾個急著辦的事,剛住嘴,廉親王胤禩站出來急著說:皇上,上次請旨說整頓旗務的事已經傳下去,奉天的幾個王爺也起身了,說話這幾天就到京,看看皇上還有什麼旨意?雍正帝看了看廉親王胤禩一眼說;這個事你就拿主意吧!因為廉親王胤禩是管著內務府、宗人府的。雍正帝也沒想太多,心想朕這裡還有這麼多大事要辦,要緊關頭怎麼提起這事了!

  • 7 # 以精冶銅

    我覺得應該從這麼幾個角度來看:

    1、雍正繼位,史學家莫衷一是,正位說者有之,奪嫡之說有之,更有甚者,認為雍正皇奪嫡的證據似乎更為充分。他們認為,雍正繼位是奪嫡,證據有以下是幾點:(1)康熙意中的繼承者是皇十四子,派他做撫遠大將軍,就是讓他立軍功、掌軍權、樹威信以備接班。(2)有的學者認為康熙臨死之前,沒有留下讓雍親王繼位的遺詔。所謂《康熙遺詔》是偽造的。康熙剛死,就傳出雍正黨人將康熙遺囑“傳位十四子”,篡改作“傳位於四子”的說法。共有胤禛改詔、隆科多改詔、年羹堯改詔三種說法。(3)康熙臨終前本來發了一道詔諭,叫遠在西寧的撫遠大將軍、皇十四子允緊急回京繼位,卻被步軍統領隆科多捏在手裡不發,改作“傳位於四子”。我認為,以上佐證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原因:雍正能否繼位的最大原因不在本身、隆科多、年羹堯。最能影響雍正能否繼位的是康熙皇帝。從康熙皇帝本身分析,我認為雍正繼位有著不同的解釋。

    康熙帝少年繼位,除鰲拜、平三藩、收臺灣、親征葛爾丹、抗擊沙俄,勵精圖治、拓土開疆,使大清一舉躋身一流強國之列,奠定了中華版圖,從而與俄國的彼得大帝並稱“東西二帝“。像這樣一個皇帝會在雍正繼位中毫無影響嗎?會讓雍正篡位奪嫡嗎?我認為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像康熙帝這樣飽經風雨艱難創業的君主,對後世之君的要求絕不僅僅是恪盡孝道,寬厚仁和如此簡單,他需要的是一位守成進取之君。康熙年間,為鞏固統治,連年征戰,到康熙晚年已是國庫空虛,康熙為人寬厚仁和,以致晚年間吏治腐敗,貪汙成風。對此情形皇帝並非不知,但此時康熙帝已是有心無力,因而他定會把整飭朝綱的希望寄予後繼之君。縱觀康熙最為鍾愛的幾位皇子:皇二子、皇四子、皇八子、皇十四子,二皇子復而又廢,八皇子胸有城府、待人寬厚但其黨羽甚眾且缺乏果敢、十四子年輕氣盛、有勇無謀,因而最能成為康熙心目中的繼位之君唯有四皇子胤禛。知子莫若父,胤禛雖表面衣服灑脫、不參黨爭、不聞政事,自號“圓明居士”一副超脫世外之情,但其暗中一直在積蓄實力,其與隆科多、年羹堯、胤祥等朝中要員交往非常,實力非同小覷。完全具備繼位實力。這些事不可能瞞住康熙皇帝,胤禛為人清廉,對貪官汙吏深惡痛絕,選其繼位定能鐵腕手段肅清吏治、整飭朝綱。胤禛勤勉謹慎,意志堅強,只有具備如此條件,才能在江河日下的大清朝堅持己見,不懼各種力量,銳意改革。倘若將皇位交給其他皇子,清朝可能維持,但絕不可能中興,清朝霸業定會就此傾頹。正因為四皇子胤禛本身的這些特點,定能使他成為康熙心目中唯一一位守成進取之君,才能讓他繼承帝位。晚年的康熙對權力的敏感更高:凡大臣上疏立儲者,或處死,或入獄,絕不容情。如此一位君主是絕不會給人留機會更改皇位繼承人的。康熙帝即便病體彌留之際無法掌控權利細節,但此等關乎皇位繼承的大事皇帝還是遊刃有餘的。仔細分析康熙晚年的行為,不難看出皇帝早已將身後大事安排妥當了:破格擢升與胤禛關係密切的隆科多、年羹堯,先後拜隆科多為步軍統領,執掌京畿,封年羹堯為川陝總督,總軍政實權,於駕崩前夜密旨赦出被幽禁十年且和胤禛生死相交在軍中威望甚高的皇十三子胤祥。凡此種種都說明一個問題:皇帝在為新君胤禛安排臂膀,以使萬一在自己身後家國有變,新皇胤禛可以從容應對、安定天下。由康熙皇晚年對朝局的安排,可以看出胤禛才是皇帝屬意的繼承人。有人說雍正篡改遺詔,奪了皇十四子的帝位:康熙臨終傳旨招十四皇子回京繼位但卻被隆科多留中不發,才使胤禛有機會問鼎皇位。我認為以康熙帝的謹慎應不會行此舉動。如果康熙屬意十四皇子為何在他從西北迴京後不將其留在身邊,明知自己時日無多卻仍將他派往西北領軍,飽經風雨的康熙帝不會不明白一個遠離權力中心的儲君是不可能順利繼位的,期間難免有著不可預知的變故,十四子朝中實力較小,一旦京城有變更是鞭長莫及。至於隆科多留中詔書則更顯牽強,皇帝不會不明白隆科多與胤禛的關係,如此重要的詔書又豈會假他之手,是皇帝對隆科多的過度自信還是決策失誤?按正常程式,十四皇子官居撫遠大將軍,領軍西北,傳於軍中的詔書應由兵部下發,絕不會落入身為步軍統領的隆科多之手;按非正常程式,皇帝身旁親信護衛何其之多,只需將密詔交於其中任何一人,情形也將大不相同,難道康熙帝身旁只有一個隆科多可信任了嗎?絕對不會。我個人認為:康熙將十四皇子派往西北的真正用意是為了保護這個兒子,皇帝深知即或選定繼承人,自己身後京城也必將危機重重,將愛子派出可使其在京城變亂時置身事外,不會捲入爭儲風波,從而保其安然一生。但十四皇子卻並未理解父皇的良苦用心,處處以皇位繼承人自居,對新皇雍正絕口否認,最終釀成了自己一生的悲劇。有人認為雍正繼位後封鎖訊息,緊閉九門,秘密調集軍隊,明顯是一種心虛表現,側面證明了其皇位來歷不正,從而將此作為了雍正奪嫡的鐵證。我認為這種說法相比於篡改遺詔之說更為荒唐。眾所周知,當新舊交替之時是一個王朝各種矛盾最為尖銳、鬥爭最為敏感之時,當此之時,繼位新君或主政權臣都會採取一些非常措施以最大限度的穩定朝綱、安定天下,防止各種勢力覬覦皇位;因而從康熙皇自身性格與其晚年舉措加以推斷,胤禛是康熙帝生前選定的唯一繼承人,用其話說:“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因而我認為雍正繼位是名正言順的,是正位而非奪嫡。但此終歸一家之言,究竟雍正繼位真相如何,尚賴史學家與考古學家的不斷考證。

    2、即位後的權利鞏固:

    1)打擊政敵:雍正二年(1724年)春以前,對政敵的打擊尚有所節制,這是因為政權還不太鞏固,不便太刺激對方。雍正二年(1724年)三月,青海平叛勝利,雍正政權的力量增強了,隨即加緊懲治胤禩一夥。四月,對胤禩本人聲罪致討,說他“肆行悖亂,幹犯法紀,朕雖欲包容寬宥,而國憲具在,亦無可如何,當與諸大臣共正其罪”。削宗籍和圈禁,並被改名為“阿其那”(意為待宰的魚),胤禟被削宗籍和圈禁, 並被改名為“塞思黑”(意為討厭的人)。皇十子胤礻我被圈禁,康熙的皇十四子胤禎(胤禵)先是派去守陵,再後來受圈禁。康熙皇十二子胤祹被降爵,後康熙的皇三子胤祉也被革爵圈禁。同年五月,革去蘇努貝勒,七月發出《御製朋黨論》,進一步開展反對胤禩黨人的活動,不久年羹堯、隆科多問題的出現,遂放鬆了對胤禩的攻勢,迨至雍正三年(1725年)十二月,年羹堯賜死,便加速懲處胤禩等人。至雍正四年(1726年),胤禟、胤禩先後囚禁致死,胤禵遷於京城景山,蔡懷璽自殺,郭允進梟首示眾,其他胤禩黨人也遭到處分。至此,經營二十多年的胤禩集團徹底垮臺。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以作威作福、結黨營私之名,責令撫遠大將軍年羹堯自盡,同時削隆科多太保,後圈禁致死。並因此株連出汪景祺《西征隨筆》案和查嗣庭試題案。

    2)主政改革:

    第一,反對因循苟且。第二,整頓吏治,以利民生。第三,反對朋黨。

    (1)政治方面改革

    1.強化密摺制度

    2.設立軍機處

    故宮軍機處內景

    3.用人制度

    雍正初年,重用年羹堯和隆科多。年羹堯先後被任命為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赴青海征討厄魯特羅卜藏丹津叛亂,成功後封為一等公,成為實際的西北王。隆科多為吏部尚書、步軍統領、兼理藩院,賜太子太保銜,被雍正尊稱為“舅舅”。兩人都顯赫異常,但未過幾年,即被雍正整肅。年羹堯令自裁,隆科多被禁死,同時雍正興起文字獄打擊兩人勢力(汪景祺案和錢名世案)。

    雍正一朝寵信四位臣工:李衛(江蘇人)、田文鏡(福建人)、張廷玉(安徽人)、鄂爾泰;其中李衛、田文鏡和張廷玉為漢人,田文鏡為漢軍旗人,足見雍正確實瞭解並重用漢人。

    4.密建皇儲;鑑於康熙帝在預立太子問題上的失敗,雍正帝於元年(1703年)八月宣佈秘密立儲法——將他的繼承人弘曆的名字寫好,雍正御筆《夏日泛舟詩》軸放匣中,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駕崩後從匣中取出宣讀。又以密旨藏於內府,以備核對。這個方法避免了皇子爭權而引起的激烈鬥爭。後世幾代都效法他。改善秘密選儲制度,即皇帝在位時不公開宣佈繼承人,而將寫有繼承人名單的一式兩份詔書分別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和皇帝身邊,待皇帝去世後,宣詔大臣共同拆啟傳位詔書,確立新君。這樣使得使皇位繼承辦法制度化,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康熙帝晚年諸皇子互相傾軋的局面。

    5.整飭吏治

    6.廢除賤籍

    (2)軍事方面。雍正帝繼續執行清朝的擴張政策。康熙帝三徵噶爾丹,噶爾丹之侄策妄阿拉布坦於雍正元年(1723年)支援青海和碩特部首領羅卜藏丹津糾集二十萬人進攻西寧反清,雍正命年羹堯、嶽鍾琪率兵討伐,大勝,青海完全歸入清朝版圖。

    (3)經濟方面

    1.火耗歸公政策。

    2.攤丁入畝

    3.官紳一體當差納糧

    4.裝實行銅禁。雍正帝用了很大精力,實行禁用銅器的政策,這是保護錢法的需要。他於雍正五年(1727年)命令各省城派出官員,設立收買銅器公所,動用藩庫錢糧銀子為基金,大力開展民間收購。雍正帝注意銅的生產,然而它的產量沒有達到鑄錢的需要,所以儘量他大力開展銅禁活動和嚴行私鑄處分,仍不能達到預期目的 。

    5.重農輕商

    雍正帝農

    (3)文化方面

    1.文化專制。雍正時文字獄日益頻繁,汪景祺因"諂附"年羹堯而立斬梟首,查嗣庭因趨奉隆科多而戮屍示眾,陸生楠因議論時政而被軍前正法。最為轟動的是呂留良案,呂是清初具有民族思想的學者,已去世40年,後有曾靜、張熙讀呂氏之書,受其影響,竟去策反嶽鍾琪,要他反清復明,釀成大案。呂留良被開棺戮屍,其兒子、學生處死刑。雍正朝文網甚密,株連人眾,處刑嚴酷。知識分子動輒得咎,形成閉眼不敢看現實,緘口不敢談政治的沉悶風氣。同時又將唯唯諾諾已經去世40多年的湯斌入祀“賢良祠”,樹立為正面典型令漢人效仿。

    2.理學思想。雍正帝繼位後,一方面遵循順治、康熙二帝“崇儒重道”的傳統國策,重視正統儒學(尤其是程朱理學)在政治統治中的作用。同時,也主張“三教並重”;以“誠”代“理”,對程朱理學進行改造。世宗尊孔、開日講、舉經筵,表明其在施政理念上一遵其父祖“崇儒重道”國策之舊,重視傳統儒學(尤其是程朱理學)在政治統治中的作用。表現在:第一,重視傳統儒學(尤其是程朱理學)的教化作用。第二,以傳統儒家“天人感應”思想為指導,利用“神道設教”進行政治統治。

    (4)民族方面

    1.改土歸流

    2.統治西藏雍正帝蒙古族服裝圖透過以上幾方面的大力改革,使得雍正不但在政權上得到了鞏固,更使他的改革適應當時的民情。

    綜上,無論雍正皇正位或是奪嫡,他都沒有辜負康熙皇晚年期望,鐵腕手段整飭吏治、力排眾議銳意改革、設軍機處加強中央集權、改土歸流、攤丁入畝、管理西藏、安定邊河,治理朝政,夙興夜寐、嘔心瀝血,終使大清國富民強、府庫充盈、四夷臣服、萬國來朝,終成乾隆時期“康乾盛世”之局面。可以這麼評論,無論其帝位來源如何,雍正皇無疑都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君主,為清朝乾隆帝的繁榮穩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中國歷史發展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 8 # 浮生半閒

    雍正在繼位當天就把京都的防衛交到了自己最信任的十三爺胤祥手裡,並提升隆科多協助胤祥,一手掌握了整個京城的兵權。然後提拔馬齊,張廷玉等文臣,穩定住了朝政。接下來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重用李衛,田文鏡等人實行攤丁入畝的土地改革。朝堂上重整機構改革吏治,嚴厲打擊貪汙腐敗。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建立養廉銀製度,控制了官員貪汙的風氣盛行。雍正還廢除了議政王大臣會議,改設軍機處專一事權。創立密摺制度,允許御史隨時直接向皇帝遞摺子,使得官員之間的相互監督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最後任命年羹堯為徵西大將軍,去平定羅布藏丹增的叛亂,最終年羹堯大勝而歸,為雍正徹底坐穩皇位做出了巨大貢獻。

  • 9 # 陵西散人

    雍正即位後,能坐穩龍椅,我認為主要是因為成功的削弱宗藩。

    由於康熙晚年,諸位皇子各結黨援,彼此勾心鬥角,矛盾日深,胤禛即置身其間,已目睹其害,因此即位之初,自知難以高枕而臥,遂把削弱宗藩、翦除諸弟作為當務之急,使得自己的統治地位得以鞏固。

    雍正皇帝即位之初,下令兄弟諸王的名字“胤”字改為“允”,以別於皇帝的名諱。

    上圖允禵夫婦

    胤禛即位之日,即命玄燁十四子允禵回京奔喪。允禵為胤禛同母弟。但在諸皇子儲位之爭中,他聯合異母兄弟允禩(康熙第八子)和允禟(康熙第九子),一同反對其胞兄胤禛。允礽第一次被廢后,他曾支援野心勃勃的允禩立為太子,為此引起玄燁的強烈不滿。康熙四十八年封貝子。五十七年(1721)受命為撫遠大將軍,征討準噶爾策妄阿喇布坦。玄燁病死時,允禵統重兵在外。胤禛召他回京守陵。雍正元年五月,下諭說:“允禵無知狂悖,氣傲心高,朕望其改悔,以便加恩。今又恐其不能改,不及恩施,特進為郡王(原為貝子),慰我皇妣皇太后之心。” 允禵被解除兵權,留居京師。

    上圖《雍正王朝》中允禩

    康熙時,允禩謀立私黨,允禟、允䄉(康熙第十子)均依附允禩。胤禛即位後,晉封允禩,調回允禵,隨命允禟出駐西寧,命允䄉往蒙古祭奠哲布尊丹巴(雍正元年圓寂於北京,靈龕送還喀爾喀),允䄉中途稱病不行,旋稱有旨召還,居張家口。復私行禳禱,疏文內連書“雍正新君”,胤禛借題發揮,斥為不敬。第二年春,命將他革職逮捕,拘禁京師。允禟在西寧,被宗人府劾違法買草、踏勘牧地,肆行無忌,胤稹暫予寬免。

    同年七月,胤禛自著《朋黨論》,指責諸王大臣結為朋黨,“徒自逆天悖義,以陷於誅絕之罪。”年底,廢太子允礽在囚禁中病亡,終年52歲,追封為理親王,諡曰“密”。胤禛兄弟中的政敵主要是允禩一黨。雍正二年,胤禛將矛頭指向宿敵允禩,上諭說:“允禩素行陰狡,皇考所深知,降旨不可悉數。自朕即位,優封親王,任以總理事務。乃不能輸其誠悃以輔朕躬,懷挾私心,至今未已。”第二年,以允禩總理國家事務期間,“挾私懷詐,有罪無功”,不予議敘。

    上圖《步步驚心》中允禩

    允禩曾疏請裁減內務府披甲名額,胤禛令覆奏,允禩又請每佐領增加90餘副,前後異議。胤禛斥責他“陰邪叵測,莫此為甚!”並命每佐領留甲50副,多出的甲額不立即裁減,待缺出以後不補。內務府披甲人得知後不滿,群集允禩府邸前鬨鬧,翌日又集副都統李延禧家,並縱掠財物。胤禛命捕治鬧事者。有人舉報鬨鬧李延禧家是允禩背後教唆,允禩也不辯解。胤禛故意令允禩難堪,叫他鞫定為首者立斬。待允禩將為首者姓名報上,又指責他“所讞不實”。允禩動輒獲咎,進退狼狽。宗人府具奏稱:“允禩心懷奸惡,其悖逆結黨之罪,屢蒙皇上寬免”,“激令內務府人等嚷鬧,明系市恩惑眾,毫無畏懼,奸惡已極”。請革退親王,撤出屬下佐領。胤禛暫從寬免。

    不久,又查出允禩曾私毀皇父御批事。雍正四年(1726)正月,胤禛召諸王大臣,將當年皇父責斥允禩謀害允礽諭旨公開發出,內稱“朕與允禩父子之恩絕矣”。胤禛據此處治允禩,說“允禩自絕於天,自絕於祖宗,自絕於朕,斷不可留於宗姓之內,為我朝之玷!謹述皇考諭,遵先朝削籍離宗之典,革去允禩黃帶子,以儆兇邪,為萬世子孫鑑戒。” 允禩被削除王爵,屬下佐領人員也被沒收,交宗人府圈禁高牆。允禩被削去宗籍後,不能再用宗室舊名,三月,改名為“阿其那”(滿語,詈語,一說為“惡狗”義),其子弘旺改名“菩薩保”。

    上圖《步步驚心》中允禟

    此前,皇九子允禟遠居西寧,不準回京。雍正三年,胤禛藉口允禟縱容家下人在當地生事,遣都統楚宗往約束,楚宗至,允禟不出迎。傳旨詰責,允禟大不滿,聲稱:“上責我皆是,我復何言?我行將出家離世!”楚宗返京奏上,胤禛以允禟傲慢無人臣禮,嚴辭斥責。又聽說當地人鹹稱允禟“九王”,手詔斥其“無恥”。不久,下令奪允禟爵,撤所屬佐領,留西寧幽禁,屬下旗人撤還京師。

    四年正月,京城捕役搜得允禟在京親信寄給其主的私書,字跡類似西洋字。胤禛詢問允禟子弘暲,得知是允禟自造文字。上諭說:“從來造作隱語,防人察覺,惟敵國為然。允禟在西寧,未嘗禁其書札往來,何至別造字型,暗藏密遞,不可令人以共見耶?”。胤稹還指責說,允禟與兒子弘暲書用殊筆,弘暲復書稱其父言為“旨”,皆僭妄非禮;允禟寄允䄉書中有“事機已失”語’其言尤為駭人。諸王大臣請治允禟罪,胤禛命革去黃帶子,削宗籍,逮還京。五月,令允禟改名,又以他自擬名字“奸巧”,命改為“塞思黑”(一說為滿語“豬仔”義)。將他自西寧押至保定監禁。

    上圖《步步驚心》中允䄉

    雍正四年六月,諸王大臣承胤禛意旨,羅織允禩罪狀40條,允禟罪狀28條,奏請將允禩、允禟、允禵“並正典刑”。胤禛命將其罪狀公佈於天下。八九月間,允禩與允禟相繼死於獄中。依附允禩的大臣鄂倫岱(佟國綱子)、阿爾阿松(遏必隆子)在戍所處死,宗室蘇努(褚英的曾孫)被謫戍山西右衛(今右玉)。胤禛在定蘇努罪時,牽連其曾祖褚英,說他在諸皇子中製造糾紛,意在為曾祖鳴冤。蘇努不久死於戍所,被追奪宗籍,骨灰被揚撒,諸子若孫均受株連。

    皇三子允祉,在胤禛即位後,受命守護景陵(康熙帝陵)。六年,允祉索賄事發,降郡王。八年二月復為親王。五月,因怡親王允祥喪,允祉後至“無戚容”,諭命奪爵,禁錮於景山永安亭。子弘晟禁宗人府。允祉一系勢力也被消除。與此同時,皇十子允䄉、十四子允禵均遭禁錮。皇十二子允祹受到降爵處分。皇七子允祜惟求苟全性命,對胤禛“敬順小心”。皇十七子允禮見風使舵,後來依附胤禛,封果親王。

    康熙以來,諸皇子爭立,王公大臣分別依附皇子,自成勢力,形成朋黨。胤禛剪除諸弟,不過是前期諸皇子爭位鬥爭的繼續,而他把鬥爭公開化,憑藉手中的權利,按他的意圖予以打擊,不僅消除了政敵,而且又從制度上削弱了宗藩特權,以杜絕禍源,從而坐穩了龍椅。

  • 10 # 宋安之

    無論是在雍正王朝的世界還是現實世界中,最重要的是兵權。所以雍正帝繼位後第一件事就是放出老十三控制了京城外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才定鼎大局,之後又透過各種人事變動達到了真正的穩固皇權,下面我來給大家細細說來。

    在雍正王朝世界裡,決定全國局勢的有三支軍隊,一是負責守衛京城的步兵統領衙門。二是京城外豐臺大營與西山銳健營兩營。三是遠在西北前線的二十多萬大軍。

    雍正皇帝早在康熙末年就拉攏了隆科多,而隆科多是九門提督負責步兵統領衙門的,繼位後又馬上放了老十三,利用老十三在軍方的威望,將京城外兩營中老八的人清理出去,徹底掌控了兩營。

    遠在西北前線的老十四縱是擁有重兵,但是京城大局已定也沒辦法,只好按照聖旨乖乖的回京,雍正帝為了以防萬一,表面上派了圖裡琛還有幾個御前侍衛護送老十四回京,實際上後面幾十裡派了三千騎兵監視,這樣一來老十四插翅難飛。

    天子畢竟要行正大光明之事,而鄔先生為雍正帝出謀劃策了太多太多,所以雍正帝登基以後就回到府裡想卸磨殺驢,不過鄔先生及時表明了態度免於殺身之禍,前去李衛與田文鏡處當幕僚被監視,同時雍正帝還賜其如月丫鬟用以貼身監視。

    掌控全國軍隊以後,雍正帝對於八爺黨先是採取拉攏和分化,如給老八加官進爵,封為總理王大臣。派老九外加十個御前侍衛去西北前線監軍年羹堯,讓年羹堯與老九互相牽制,再以十個御前侍衛為眼線。奈何年羹堯手段霸道,降服了十個御前侍衛,之前又在康熙年間與八爺黨有來往,所以與老九也達成了一致。

    還透過開恩科取天下才子為自己所用,為了拉攏人心,更是破天荒的為新科狀元掌燈。

    透過掌控軍隊與人事變動,雍正帝可以說是牢牢掌控了全國,但是之後的新政又一次自亂陣腳。

    新政新政新的政策,有人受益肯定有更多的人利益受損,所以新政遭到大臣們集體反對,被打壓的八爺黨趁機拉攏,想絕地反擊一把。

    八爺黨拉攏了大部分大臣,還取得了皇三子弘時、八旗王爺、九門提督隆多這些重量級人物支援,最後透過弘時幫助順利掌控了京城外兩營,加上隆科多的步兵統領衙門取得了京城內外的兵權發動了八王議政政變。

    誰有兵權誰就可以贏,這個道理在電視劇裡也是通用的,八爺黨擁有了兵權差點把雍正帝架空,還好老十三力挽狂瀾,不然真的危險了。

    經過八王議政危機後,雍正帝實現了真正的大權在握,皇位穩固如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魚膠正確的泡發方法加白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