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冰龍怒吼 2.網遊之貓狗大戰 3.哭泣的駱駝 4.夢裡花落知多少 5.溫柔的夜 6.送你一匹馬 7.傾城 8.雨季不再來 9.背影 10.橄欖樹 11.荒山之夜 12.我的寶貝 13.滾滾紅塵 《撒哈拉的故事》是最先開始看的一本。是一段三毛與荷西在沙漠度過的生活,很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但即使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三毛的文字裡也很難感受到那種為環境所困的鬱悶。她就像一個愛玩的小女生,一切都是新鮮的,熱情的,樂觀的生活著。當然,讓人感覺三毛的真實的是那些她對沙漠鄰居的描述,也不避諱一些自己所厭惡的那些人和事,因為那些人貪圖小便宜,經常理所當然的拿走她家裡的東西,例如藥,化妝品之類的。 《溫柔的夜》則是記錄在荷西由於撒哈拉戰亂而失業後為生計遠赴迦納利群島的故事。那些文字足以讓人體會他們那段時間的艱辛。而且,儘管是那樣的辛苦,荷西還是被兩個可惡的資本家剝削,甚至剋扣薪水。而荷西的同事,一位曾經的好朋友也是變得很自私,以至於想暗地壓制荷西。三毛在那段時間身體狀況也是很不好,經常生病,而且還要為那些資本家做中國菜,幫助荷西想辦法拿回工錢。也就在那段時間裡,荷西的家人從西班牙來看他們。因為經濟的拮据,他們在盛情的招待婆家來人的時候是那麼的不快,特別是三毛因為在那段時間感覺自己就像個局外人,被荷西家人呼來喝去。 《雨季不再來》這本書就如書名一樣,三毛將自己在預見荷西前的故事集結在一起,稱為“二毛”的故事。但雨季已經過去。在這本書裡,才瞭解三毛為什麼之所以為三毛了。也知道了,為什麼三毛還是個繪畫的好手。原來,三毛的在二毛的時候也是很不一樣的小孩,但多少都是可以看到三毛的影子的。 《夢裡花落知多少》記錄了在荷西出事後,三毛的生活。開篇就是三毛父母和她一起處理後事的文字,真誠而感動。特別是在夜裡,自己輕輕把那些文字讀出來,更是可以體會那種秋天般的心情。整本書中,三毛像個失戀的女子,孤獨的走在臺灣,歐洲和迦納利群島之間,探望那些故人,尋訪那些過去與荷西一起生活過得地方。 末了,三毛將自己在迦納利的房產都很便宜的變賣,裡面的藏書,工藝品都贈送給當地的友人了。於是,她離開了那裡,回到了臺灣。 《萬水千山走遍》主要是三毛在雜誌社的資助下做南美旅行時寫下的文字。文章按照國家為單位,一個一個寫來,讀者有如身臨其境,感受到那種異國的風情。在我印象中,那裡應該象是中國西藏、雲南之類的地方吧。也就在讀這本書的時間裡,我讓一位在馬來西亞的朋友幫我買了一隻秘魯的陶笛。以後拿到之後,在show給大家看好了。這本書最後有幾篇文章是記錄三毛回大陸旅行的文章,包括舟山,上海,南京,敦煌等等。文集以三毛的南美旅行講演稿作為結束。發現,三毛在荷西離開後經常流淚了…… 讀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是件很愉快的事情。在三毛的文集裡也提到她的許多藏書,想來也是滿滿一屋子吧。在過去,書應該也是奢侈品吧。為什麼這麼說呢?富蘭克林在他離家出走的落魄的時候,沒有盤纏,好歹可以變賣掉一些書換取點現金。所以,看來那是書還是值錢的,而且是有很多人感興趣的。 三毛 本名陳平,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生,浙江省定海縣人,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肄業曾留學歐洲,婚後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迦納利島,並以當地的生活為背景,寫出一連串膾炙人口的作品。一九八一年回臺後,曾在文化大學任教,一九八四年辭去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重心。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去世,享年四十八歲。 她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華人社會廣為流傳,在大陸也有廣大的讀者,生平著作和譯作十分豐富。共有二十四種。 三毛英文名叫ECHO,三毛本是筆名,從三毛的《鬧學記》序中只提及“三毛”二字中暗藏一個易經的卦。但又是什麼玄機,就不得而知了。但三毛本人又曾說過:起初起此名,是因為這個名字很不起眼,另有一個原因就是說自己寫的東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錢。 三毛於1943年3月26日(農曆2月21日)生於四川重慶。幼年時期的三毛就表現對書本的愛好,5歲半時就在看《紅樓夢》。初中時期幾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初二那年休學,由父母親悉心教導,在詩詞古文、英文方面,打下次堅實的基礎。並先後跟隨顧福生、邵幼軒兩位畫家習畫。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均先生的特許,到該校哲學系當旁聽生,課業成績優異。 1967年再次休學,隻身遠赴西班牙。在三年之間,前後就讀西班牙馬德里大學、德國哥德書院,在美國伊諾愛貓撲.愛生活學圖書館工作。對她的人生經驗和語文進修上有很大助益。 1970年回國,受張其均先生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學系任教。後因未婚夫猝逝,她在哀痛之餘,再次離開,又到西班牙。與苦戀她6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於西屬撒哈拉沙漠的當地法院,與荷西公證結婚。在沙漠時期的生活,激發她潛藏的寫作華,並受當時《聯合報》主編的鼓勵,作品源源不斷,並且開始結集出書。 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1976年5月出版。 1979年9月30日夫婿荷西因潛水意外事件喪生,回到臺灣。 1981年,三毛決定結束流浪異國14年的生活,在國內定居。同年1月,《聯合報》特別贊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來後寫成《萬水千山走遍》,並作環島演講。之後,三毛任教文化大學文藝組,教小說創作,散文習作兩門課程,深受學生喜愛。 1984年,因健康關係,辭卸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生活重心。 1989後4月首次回大陸家鄉,發現自己的作品在大陸也擁有許多的讀者。並專誠拜訪以漫畫《三毛流浪記》馳名的張樂平先生,了確夙願。 1990年從事劇本寫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劇本,也是她最後一部作品《滾滾紅塵》。 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享年48歲
1.冰龍怒吼 2.網遊之貓狗大戰 3.哭泣的駱駝 4.夢裡花落知多少 5.溫柔的夜 6.送你一匹馬 7.傾城 8.雨季不再來 9.背影 10.橄欖樹 11.荒山之夜 12.我的寶貝 13.滾滾紅塵 《撒哈拉的故事》是最先開始看的一本。是一段三毛與荷西在沙漠度過的生活,很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但即使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三毛的文字裡也很難感受到那種為環境所困的鬱悶。她就像一個愛玩的小女生,一切都是新鮮的,熱情的,樂觀的生活著。當然,讓人感覺三毛的真實的是那些她對沙漠鄰居的描述,也不避諱一些自己所厭惡的那些人和事,因為那些人貪圖小便宜,經常理所當然的拿走她家裡的東西,例如藥,化妝品之類的。 《溫柔的夜》則是記錄在荷西由於撒哈拉戰亂而失業後為生計遠赴迦納利群島的故事。那些文字足以讓人體會他們那段時間的艱辛。而且,儘管是那樣的辛苦,荷西還是被兩個可惡的資本家剝削,甚至剋扣薪水。而荷西的同事,一位曾經的好朋友也是變得很自私,以至於想暗地壓制荷西。三毛在那段時間身體狀況也是很不好,經常生病,而且還要為那些資本家做中國菜,幫助荷西想辦法拿回工錢。也就在那段時間裡,荷西的家人從西班牙來看他們。因為經濟的拮据,他們在盛情的招待婆家來人的時候是那麼的不快,特別是三毛因為在那段時間感覺自己就像個局外人,被荷西家人呼來喝去。 《雨季不再來》這本書就如書名一樣,三毛將自己在預見荷西前的故事集結在一起,稱為“二毛”的故事。但雨季已經過去。在這本書裡,才瞭解三毛為什麼之所以為三毛了。也知道了,為什麼三毛還是個繪畫的好手。原來,三毛的在二毛的時候也是很不一樣的小孩,但多少都是可以看到三毛的影子的。 《夢裡花落知多少》記錄了在荷西出事後,三毛的生活。開篇就是三毛父母和她一起處理後事的文字,真誠而感動。特別是在夜裡,自己輕輕把那些文字讀出來,更是可以體會那種秋天般的心情。整本書中,三毛像個失戀的女子,孤獨的走在臺灣,歐洲和迦納利群島之間,探望那些故人,尋訪那些過去與荷西一起生活過得地方。 末了,三毛將自己在迦納利的房產都很便宜的變賣,裡面的藏書,工藝品都贈送給當地的友人了。於是,她離開了那裡,回到了臺灣。 《萬水千山走遍》主要是三毛在雜誌社的資助下做南美旅行時寫下的文字。文章按照國家為單位,一個一個寫來,讀者有如身臨其境,感受到那種異國的風情。在我印象中,那裡應該象是中國西藏、雲南之類的地方吧。也就在讀這本書的時間裡,我讓一位在馬來西亞的朋友幫我買了一隻秘魯的陶笛。以後拿到之後,在show給大家看好了。這本書最後有幾篇文章是記錄三毛回大陸旅行的文章,包括舟山,上海,南京,敦煌等等。文集以三毛的南美旅行講演稿作為結束。發現,三毛在荷西離開後經常流淚了…… 讀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是件很愉快的事情。在三毛的文集裡也提到她的許多藏書,想來也是滿滿一屋子吧。在過去,書應該也是奢侈品吧。為什麼這麼說呢?富蘭克林在他離家出走的落魄的時候,沒有盤纏,好歹可以變賣掉一些書換取點現金。所以,看來那是書還是值錢的,而且是有很多人感興趣的。 三毛 本名陳平,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生,浙江省定海縣人,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肄業曾留學歐洲,婚後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迦納利島,並以當地的生活為背景,寫出一連串膾炙人口的作品。一九八一年回臺後,曾在文化大學任教,一九八四年辭去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重心。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去世,享年四十八歲。 她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華人社會廣為流傳,在大陸也有廣大的讀者,生平著作和譯作十分豐富。共有二十四種。 三毛英文名叫ECHO,三毛本是筆名,從三毛的《鬧學記》序中只提及“三毛”二字中暗藏一個易經的卦。但又是什麼玄機,就不得而知了。但三毛本人又曾說過:起初起此名,是因為這個名字很不起眼,另有一個原因就是說自己寫的東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錢。 三毛於1943年3月26日(農曆2月21日)生於四川重慶。幼年時期的三毛就表現對書本的愛好,5歲半時就在看《紅樓夢》。初中時期幾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初二那年休學,由父母親悉心教導,在詩詞古文、英文方面,打下次堅實的基礎。並先後跟隨顧福生、邵幼軒兩位畫家習畫。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均先生的特許,到該校哲學系當旁聽生,課業成績優異。 1967年再次休學,隻身遠赴西班牙。在三年之間,前後就讀西班牙馬德里大學、德國哥德書院,在美國伊諾愛貓撲.愛生活學圖書館工作。對她的人生經驗和語文進修上有很大助益。 1970年回國,受張其均先生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學系任教。後因未婚夫猝逝,她在哀痛之餘,再次離開,又到西班牙。與苦戀她6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於西屬撒哈拉沙漠的當地法院,與荷西公證結婚。在沙漠時期的生活,激發她潛藏的寫作華,並受當時《聯合報》主編的鼓勵,作品源源不斷,並且開始結集出書。 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1976年5月出版。 1979年9月30日夫婿荷西因潛水意外事件喪生,回到臺灣。 1981年,三毛決定結束流浪異國14年的生活,在國內定居。同年1月,《聯合報》特別贊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來後寫成《萬水千山走遍》,並作環島演講。之後,三毛任教文化大學文藝組,教小說創作,散文習作兩門課程,深受學生喜愛。 1984年,因健康關係,辭卸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生活重心。 1989後4月首次回大陸家鄉,發現自己的作品在大陸也擁有許多的讀者。並專誠拜訪以漫畫《三毛流浪記》馳名的張樂平先生,了確夙願。 1990年從事劇本寫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劇本,也是她最後一部作品《滾滾紅塵》。 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享年4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