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Nikobellic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意思就是“寧可讓我背叛天下人,也不能讓天下人背叛我。”這句話是曹操在獻刀給董卓後與縣令陳宮一起逃跑,來到自己父親朋友——呂伯奢家寄宿。兩人坐下後,聽見莊後有磨刀聲。曹操多疑,與陳宮拔刀直入,見人就殺,後來才發現自己誤殺了人。陳宮責怪曹操,曹操便說出了這句話。

  • 2 # 文史長廊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題記

    一代梟雄,心狠手辣。曹操刺殺董卓未成逃離洛陽,途中被陳宮所救而後共同來到呂伯奢家。呂伯奢熱情款待。並吩咐家裡人殺豬擺宴,自己前往西村去買酒。曹操聽到殺豬的磨刀聲,多疑的他誤以為要殺死自己。於是揮舞著刀子盡殺呂氏家人。後途遇呂伯奢,將錯就錯。

    後陳宮責備他不仁不義,曹操卻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陳宮棄之而去。曹操寧可對不起其他人,不能其他人對不起曹操。曹操明顯是對錯誤的掩飾,明明所犯之錯已是不義,卻絲毫沒有懺悔,言語證明了一個心狠手辣的曹操。殺死呂伯奢全家,以別樣的手段求全自己,是非常人的瘋狂,也是他的本性。就是這樣一個曹操:心狠手辣,隨機應變,敢作敢當,有勇有謀……。在官渡之戰以少勝多一戰成名。

    時人評價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

  • 3 # 總叨叨

    1、曹操作為一代梟雄,能夠運用自己的智慧“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來一方面網路人才,另一方面“挾天子以令諸侯”,發展自己的勢力,這樣的舉動本身就已經構成了不把天子放在眼裡,而是玩弄於掌骨之中的一種事實。

    既然這樣大膽的事都做出來了,還怕什麼天下的人有什麼看法,有什麼舉動。所以曹操說“寧教我負天下人”只是對自己的行事方法做了一個精闢的形容和概括。

    2、曹操生性多疑,最怕別人算計他。曹操逃難到了父親的結拜兄弟家,因為多疑誤聽了主人家的對話,以為人家要謀害於他,就用劍殺了原本為了招待他給他殺豬準備飯菜的家丁,怕事情敗露,於是咬牙把一家恩人都殺掉了。

    “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就是在那個時候突發靈感說出來的流傳了千百年的名言警句。

    曹操的謀士楊修,由於善於揣摩曹操的心思,而且屢試不爽,曹操終於由於妒忌找藉口把楊修殺了。

    曹操聽信周瑜散播的謠言,殺掉投誠的蔡瑁,張允。

    這一樁樁一件件都驗證了曹操,痛恨別人算計自己,先下手為強,不讓天下人負我的陰險毒辣的思想。

  • 4 # 48年老農民

    謝邀,我沒見過三國志,按三國演義裡的情節,我不是向著曹操說話,裡面的可信度值得懷疑,主人去買酒,家丁在家磨刀殺豬,家丁磨刀和說話的聲音他們都聽到了,誤殺了人後見到捆著的豬才知是錯殺了人。在正常情況下,宰豬宰羊都是先磨刀,做好了一切準備才抓豬抓羊的。再者,在農村誰都見過殺豬的,抓豬的時候,豬的叫聲可能整個村子都能聽到,曹操二人卻聽不到豬叫聲?縱觀整部三國演義,作者是站在劉家立場上的,對曹操的醜化無處不用其極,我們遇事要多想想,不要人云亦云。這是個人見解。謝謝。

  • 5 # 狼主1970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雖為自私之語,亦是坦蕩之言。曹操置身亂世,值逃命之時,禍福寄於旦夕之間,憂柔寡斷,取禍之道也!

    凡成大事者,殺伐果決,風行雷厲;拘泥細謹者,患得患失,坐失良機。

    殺呂家人,誠系誤殺,殺伯奢乃絕殺也!誤殺者多疑,絕殺者寡義。陳宮質之,遂有“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自我為尊之名言。陳宮惡其行自去。

    吾儕觀史覽於成見,評點尚各有參差。交二三友,相知心曲難達八九。曹操馭英雄智謀之士逐鹿天下,恩威權衡,瞭然於胸,無所謂之錯殺,此名言即是一系列行為之解釋,又似不屑解釋之內心獨白。

    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政治之大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做人之準則。雖有奸雄之名,亦勝矯情偽飾之徒,道貌岸然之輩。

    聖意由來自難猜

    一合酥裡誇妙才

    文章倒背非兒戲

    策論殘心火中哀

    詩酒豪情輕社稷

    殺機忍隱蕩襟懷

    雞肋偶食堪無味

    噬血明哲曉鏡開

  • 6 # 知足常樂6144539457

    這個問題是否有寫錯的可能?若沒寫錯還真的弄不懂怎麼解釋!

    應該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若按問題:“寧教天下人負我,不教我負天下人”,意思全都變得相反,曹操也由此變成:“虧了我一個,幸福十億人,”那曹操肯定是一個大好人。

    其實這句話並不難解釋,也是曹操一生做人的原則、立場、性格問題,一切佔主動狀態,也即先發制人,寧可錯殺一千,不能錯放一個,寧可對不起天下所有的人,也不能讓天下人對不起我。

    這也是曹操在亂世為自已歸納出來的經驗,他謀殺董卓未成,幾曾逃跑,還是被抓進獄,幸虧陳宮相救逃至好友呂伯奢,錯把殺豬當殺人,一家八口無一倖免,陳宮質問曹操,才從曹操口中得出上述這句話,也就深知曹操之狠毒,自然棄曹而奔呂布。

    或許也難怪曹操持有這種心態,需知漢未義兵四勢,群雄鹿逐,弱肉強食是在所難免,但這人心險惡是看不出,連軟弱無助的劉協都懂得暗詔董承血書聯群臣誅殺曹操,但這在曹操看來很正常:“我挾天下令諸侯,你肯定不舒服,必造事端,是可以理解”。

    但這楊修太懂我心,此不可留,荀彧雖有奇謀卻違我心,也不可留,死了建墳墓而慰之,算是我負你!

    在曹操心裡,自已負的人,他可以想辦法彌補,換別人負我,誰會在乎我怎麼死,相比之下,還是我負天下好一點,因為我若定天下,自然會向天下有個交代,雖然這是錯誤的思想行為,但曹操卻一直當作座右銘!也憑此操作他一生的行為,他也不覺得有錯,而且對極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喇叭有嘀嘀嘀的聲音是哪裡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