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unjin6278

    李白和杜甫之間交集很少,李白比杜甫大十一歲,李白名滿天下時,杜甫尚默默無聞。說白了,杜甫就是李白的超級粉絲,李白寫對杜甫的思念懷念的詩很少,幾乎沒有,而杜甫寫思念擔心李白的詩有十五篇之多,可見杜甫對李白的仰慕之情。也許是“傾蓋如故,白首如新”的緣故吧,李白和杜甫在洛陽見過,後與高適三人到山東仙遊過一段時間,二人相見一生恐怕僅此兩次交往了,卻讓二人結下深厚情誼。李白對杜甫印象不錯,杜甫對李白更是崇拜之至,視李白為知己至交。詩仙詩聖,一放蕩豪邁,一規矩嚴整,二人之間都是君子坦蕩蕩,沒有利益交往,只有友情友愛和詩情探討學習,也真可算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了。

  • 2 # 放歌聲野老梁

    謝謝邀請。看遍回覆友們的帖後,欲睡前偶想起悟空大人發來的問題包。問題太多,只答一題吧。君子只交淡如水。題主說的沒錯,偉大的兩位詩人的友誼如清淡之水,友情又濃如清水也。李白和杜甫的友誼,就是這麼平淡而偉大。要詳細述說起來,恐怕要寫一本書而不為過。本人從簡述之:

    李白和杜甫是天寶三載四月在東都洛陽認識的。那時李白剛走出長安。這兩位文學巨人的會面,被人們看作是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杜甫比李白小十一歲,李白四十四歲。這時候李白已完成了許多傑出的詩作,在當時詩壇享有極高的聲譽;而杜甫還未有最重要的創作時期開始,在詩壇上只是初露頭角。但是他們兩人同生活在盛唐時代,同受當時的時代精神和社會習尚的薰陶,他們在思想、性格、理想、抱負等方面有許多共同的地方,杜甫也有十年漫遊時期,如李白一樣放蕩清狂;杜甫是"性豪業嗜酒,嫉惡懷剛腸。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和李白的表現十分相似。杜甫對自己的才能也十分自負,也有把自己的才能貢獻給國家的願望,他的抱負是"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這和李白"奮其智慧,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理想也完全一致。他們有著共同的儒家影響,也有著道教道家思想的影響,所以,有著共同的思想基礎,再加上他們都熱愛詩歌,潛心創作,所以他們早就相互傾心。他們兩人在一起生活的時間不長,在洛陽認識以後的一年多的時間裡,只是斷斷續續地在一起生活了三段時間,然而就在這段時間裡,他們締結了兄弟般的親密友誼,而且終其他們一生,始終不渝。

    故,多年之後,杜甫寫過無數詩,來紀念這份君子友情;"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難道這不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最好寫照嗎?僅此不敘。

  • 3 # 鄧工280

    李白與杜甫之間的感情,真的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嗎?

    君子之交淡如水,要理解李白和杜甫的感情(下面簡稱李,杜),我們必須理解什麼是君子,為何稱作談如水。按現在西方的官方定義,中國的君子就象西方的紳士,在外交場面,在交朋會友方面必須是彬彬有禮,斯文有加,是待人接物方面必須擁有的禮節,但說透了莫非是一種必須持有的一種禮儀。在西方的歷史文獻記載中真正稱得上紳士,種得上君子的,我認為只有馬克思和恩格斯。馬克思是窮書生,恩格斯是資本家,為了共同的志趣愛好,也就是為了無產階級的革命事業,尋找革命的真理,恩格斯義無友顧傾力支援馬克思的革命事業,共同創立了指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鬥爭的理論基礎一一馬克思主義。但中國的君子顯然與西方的紳士有著本質的差別,顯然含有中華民族的特色。我們知道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尤其是春秋戰國後的二千多年曆史,中國基本上都施行了以孔子,孟子創立的儒家文化教育,人們一生中都提倡忠孝仁義,三綱五常,因此在個人以國家之間,個人以個人之間的禮儀禮節都不會越雷池半步,做出有損國家,有損情誼的作為,並且作為君子之交必須是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同甘共苦,患難與共至死不已,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三觀相同者,才能稱得起君子的生死之交。

    我們華人往往把純潔的友情形容為淡如水,這樣的友情來不得半點恢假作做,來下得半點雜質,就象純淨的水一樣清潔無瘕。而在中國的歷史中,上有孔老,下有李杜,這是聞一多先生首肯的中國君子之交。

    既然我們要判斷李杜之交是否談如水,那麼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歷史上的李杜吧?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也許這句膾炙人口的詩就是李的自身寫照吧。李白自小就聰明靈利,多才多藝,敏慧過人,曾立志向輔佐君王治國平天下,但由於個人氣質放蕩無羈,習慣天馬行空,自由自在,偏偏不愛好透過科考博取功名,但也並不影響他的才能的發揮與影響力,一首《將進酒》便把他推上人生的頂峰,同時得到唐玄宗的起用。也許由於才高北斗,樹大招風,加上李本人不願為了半鬥米而折腰的性格得罪朝中權貴,於天寶四年(公元744年時年43歲)寫下《夢遊天姥吟留別》一詩而被擠出長安,正應了一一成也(於斯)詩詞敗也(於斯)詩詞一一那句老話。從此後李便仗劍而行,寄情于山水,豪飲於朋聊,找仙覓神,名勝留墨,奇石題香。由於李白名響天下,處處有朋友資助接濟,生活並下憂慮,真正是千金散盡還復來。

    學而優則仕,富貴苦中求,社會下層出身的杜甫十年寒窗,本想書中求金谷,書中求金屋,書中求顏如玉,於天寶三年(743年,時年32歲)滿懷希望撲京應試。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考場下來卻是一敗胡塗。破屋又遭連夜雨☔️,競然病倒長安,連回家的費用也蕩然無存。是年李白被擠出京城,知道這事後親自上門,服侍湯石,多方勸解安慰。或許是惺惺相惜,或許是同病相鄰,政治仕途路茫茫,欲求挑源是吾家,從此後李杜一見,誠如兄弟,勝似手腳,同床共眼,共訴哀情,結下了天下知已之交,並約定同年在梁宋相見。第三次是第二年在東魯相見。每見都見都吟詩作詞,飲酒高歌,相敘情懷,說到情深處不免潸然淚下,相擁而泣。從此後他兩便各奔前程不再相會。相念時各自只有舉杯對月遙寄思念之情。

    各位,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李杜之交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中,真正有意義的名普其實的君子之交,是情淡如水的君子之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劇情反轉NBA做出讓步,克拉克森確定參加亞運會,周琦“不受牽連”,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