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夢迴大唐盛勢
-
2 # 老馬說世界
只有更好的瞭解過去,才能更好的把握和預知未來。
考古也分不同的型別,比如針對生物的考古和針對文化的考古等等。
地質學的研究其實就是對地球形成過程的考古,比如發展了大陸板塊遷移。
生物學的考古使我們瞭解生物的進化歷程和規律,地球現在的生態系統是如何形成的,人類的進化可能的方向是什麼樣子等等。
文化考古比如古墓的挖掘例如秦始皇陵,可以更瞭解國家的歷史和文化,我們民族的起源,我們文化的淵源。
總的來說,就是回顧歷史,從而達到自我認知和自我認同,和合理的預測未來。
考古者給我們人類帶來了以下幾點:
A 考古發現在人類生存環境研究中的基本作用
按照資料的表現形式,將歷史史料分為文獻史料、實物史料和口述史料。其中實物史料接近或直接在歷史發生當時所產生,可較直接作為透視歷史問題的史料,是第一手史料。而文獻史料和口述史料是第二手史料。考古發現可以彌補文獻、口述史料的空白,糾正其不確定的因素。因此如果沒有考古發現,僅憑史書記載的間接史料是難以準確地確定史料中是否摻雜記述者的個人情感,不能準確的反應人類生存環境的演變過程的。
例如,黎陽倉是隋唐時期的重要國倉之一,被譽為“天下名倉”。史料記載,黎陽倉始置於隋文帝開皇三年,隨著南北大運河的開通,這裡成為了隋煬帝經略東北邊疆的後方物資供給基地。2011年10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黎陽倉遺址進行了調查與勘探,初步確認黎陽倉先後經歷了兩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地下儲糧時期,倉城等建於隋初,廢棄時間大約是唐代中期。第二個階段為地上倉儲時期,庫房建於北宋早中期,廢棄時間約在北宋晚期。黎陽倉遺址的考古發現為中國大運河“申遺”提供了隋代永濟渠開鑿和利用的珍貴實物證據,為研究中國古代官倉的建設和儲糧技術發展增添了新的考古資料。
B 考古發現反映人類生存環境的時間分佈及其變化
考古遺蹟的發現,能夠帶來人類生存環境演變的第一手資料。單個的考古遺蹟可以反映當地某一時期的發展狀況,同一地點的多個考古遺蹟的比較則可以反映當地環境的演變過程。這個過程包括自然環境要素、人文環境要素。
考古發現可以幫助人們在較長的時間尺度內、縱向地比較人類生存的自然、社會環境的變化。比如長尺度的氣候變化和森林主要成份的演替等許多環境過程可能發生變化的很慢,以致於在人的一生中都看不到環境的顯著影響。而像地震、洪水等較迅速的環境過程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產生較大的變化。
例如羅布泊記憶體在著古代的Murano王國的遺蹟,據史書載“廣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然而目前的羅布泊已然乾涸,成了寸草不生的地方,被稱作“死亡之海”。這反映了較長的時間尺度中羅布泊自然環境要素的變化。
C 考古遺蹟的分佈狀況反映人類生存環境的空間分佈及其變化
考古遺蹟的分佈反映了同一時期同一環境*的不同分佈、不同時期人們居住地點的變化。
例如,2012年河南欒川孫家洞遺址發現了中更新世時期古人類化石,是河南境內首次在洞穴中發現中更新世直立人(猿人)化石,雖然中更新世直立人階段的化石在中國、世界各地均有所發現,如北京人化石,但很多時段、很多區域仍留有空白。孫家洞遺址的發現不僅填補了中原地區的空白,而且有望使人類鏈條變得更加完整。為東亞地區人類起源及演化研究提供了一批重要新材料。
D 考古發現反映人類生存環境各自然環境要素及其演進
這裡的環境是指自然存在的、影響人類生活方式的或者說人類適應或改變的自然要素,包括氣候、地質、土壤、植物、動物、疾病等。考古發現可以考證歷史中該地的自然環境狀況,與如今進行縱向對比。
以氣候要素為例,透過文獻我們可能得到關於氣候的零星記載,而透過分析考古發現我們可以獲知當地在當時的氣候條件。
1982年青海都蘭吐蕃墓葬的發掘。墓葬中使用了大量柏木,按照血渭一號大墓墓葬形式計算它所使用的木材有近千根之多。可以想象 1500 年前都蘭甚至熱水鄉,曾經是森林密佈, 小溪潺潺,牛羊遍佈的一片美麗的景色。但這裡如今卻是一個沒有多少綠色可言的荒涼山 溝,典型戈壁氣候,周圍根本看不到一棵樹木。
E 考古發現反映人類生存環境各人文社會要素及其演進
F 考古發現反映歷代審美觀的變化。
每個時代對於美的定義是不同的,透過考古發現,可以推知古代人們的審美心理,研究歷代審美的變化。例如在上古母系氏族社會,生殖和生產的標準就是美的標準。我們看到的新石器時代女神像的造型特點展現的就是粗壯結實。但從考古出土發現,一些簡單的骨制或木製飾品仍然體現了當時女人們對美的追求和崇尚。再例如唐朝由於隋唐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國力強盛,因此審美的角度又逐漸趨向華麗、唯美。從唐代遺留或發掘出來的化作中可以看到唐代女子以胖為美。寬額圓臉、豐腴肉感加上高聳的髮髻,飄揚的披帛,顯得華麗大方,充分體現了“盛唐氣象 ”
G 考古發現中的勞動工具可以反映歷代耕作技術和勞動工具的發展。
考古發現中,不乏許多歷代的勞動工具出土。從遠古簡單的石器工具,到商周的青銅工具,再到後來的鐵器,勞動工具的變化脈絡正是從考古發現中得到的,而勞動工具的變化又在又集中體現了一個時期耕作技術和生產力狀況。
H 考古發現可以反映歷代政治制度和社會環境
古墓出圖的墓誌銘、文獻,都是對當時政治制度和社會生活相對真實的反映。透過墓誌銘中對墓主人的官職身份的說明,可以瞭解古代的官僚體系。古墓中出土的一些外界失傳的文獻、史料可以比較真實的反映當時的社會環境。
政治制度 墓主人 墓誌銘對於瞭解一個朝代政治制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