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你能解開我的泰勒級數

    對聯又稱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楹聯(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於桃符。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是中文語言的獨特的藝術形式。

    春聯屬於對聯的一種,對聯也叫楹聯。楹聯文化源遠流長,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文學形式,分為春聯、壽聯、輓聯、廟聯等。楹聯起源於桃符,在先秦時期,過年時會在門前掛桃符避災,後逐漸發展為春節貼春聯。另有春聯來源於春貼的說法,因古人在立春時會貼“宜春”二字,後演變為貼春聯的習俗,唐朝劉丘子有十二幅為立春和歲日所寫的對聯傳世。

    五代時後蜀國君孟昶在公元964年的除夕,將“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刻於桃木板上,從此讓桃符的形式和內容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也被認為是最早的一副春聯。到了宋代,過年時在桃木板上寫對聯已經非常普遍,王安石有詩云: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此時也已開始將桃木板改為紙張,稱為春貼紙。春聯一詞出現在明朝初年,朱元璋當時要求家家戶戶在除夕時都要用紅紙寫春聯貼於門框上,以此來迎接新春。明代陳雲瞻的《簪雲樓雜話》有云: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從此,之前桃符所承載的避災、祈福和祝願等使命,逐漸被我們今天所熟知的貼春聯、貼福字、貼年畫、貼門神等紅色喜慶春節元素所替代。

    對聯作為一種習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05年,中國國務院把楹聯習俗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楹聯習俗在華人乃至全球使用漢語的地區以及與漢語漢字有文化淵源的民族中傳承、流播,對於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有著重大價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虎皮海棠的養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