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老年人心理諮詢

    一是維護自尊心的需要。自尊心特別強的人會自我陶醉,不聽從和不尊重別人的意見,即使知道自己做錯了事情,為了維護自尊心、為了不使自己過於難看,常常是強詞奪理,讓人感到這人不可理喻。

    二是沒有得到別人的理解。做錯事情都是難免的,而有些人做錯了事情也死不認帳,是由於在現實生活中常常得不到別人的理解,而不得不採取這樣的措施。這樣的人被認同感很差,社會支援力量很弱,越是弱勢群體,越是有這方面的反應。

    三是怕負責任而抵賴。做錯了事是要負責任的,而有些擔當力很低,怕負責任的人,就尋求推脫,因此,也常常採取這樣的辦法維護自己的利益。

    四是自我中心、自以為是。自我中心、自以為是的人往往不以事實為依據,自以為我說的就是對的,我做的就是對的,因此即是在錯誤的事實面前,也會理直氣壯地為自己辯解,給人一種搞不清楚誰是誰非的假象。

    五是完美主義。完美主義嚴重的人,容不得自己有什麼不對,在錯誤的事實面前,如果我承認了錯誤就會羞愧難當,因此也會為自己辯解。他理直氣壯的辯解,是維護自我完美的需要。在這樣人的心裡,維護自己的完美比什麼都重要。

    六是是非觀念不清。有些人社會化教育是有缺陷的,分不清孰是孰非,因此,面對別人的批評,常常理直氣壯地為自己辯解。

  • 2 # D小龍讀書

    自我辯護含義與認知失調

    在心理學上自我辯護是指當人們去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只要有任何可能,都會盡力讓自己(或者他人)相信所做的事情是合乎邏輯的,合理的。這點在生活上是非常常見的,當你遲到時,你會說公交堵;當你沒有完成任務時,你會想著某人不積極等等。

    而自我辯護的底層心理學效應是認知失調。認知失調是當人同時擁有心理上不一致的兩種認知(想法、態度、信念、意志)等,就會出現緊張衝突的狀態。當我們的認知和行為出現不一致時,我們就會有目的的去減少或者抑制其中一個,從而在心理上達到平衡。

    為了方便您理解,我們來聽一個有意思的故事:在美國的一場地震中,一個小鎮上離震源有一定的距離,但是明顯感受到波動。並且聽到其他小鎮被毀的新聞,這個小鎮的人都嚇壞了。儘管這個小鎮僅僅是震動了一下,沒有建築的損壞、人員的傷亡。事後,在記者採訪時,都否認自己感到恐懼,並且堅信這裡是絕對安全的。

    但是如果在震源附近的小鎮,人們還會為自己的恐懼變化嗎?明顯不需要!

    認知失調具體案例

    我們來分析一下兩個小鎮的人的心理:

    在離震源有一定距離的小鎮上,沒有出現任何損失,所以就不能成為自己恐懼的理由。而自己沒有理由的恐懼行為和人們認定自己是勇敢睿智的人就產生了失調,在這樣的失調下,人們就會為自己的行為進行辯護。

    而在震源附近的小鎮,房屋倒塌,人員傷亡,這些都是自己產生恐懼的理由。所以”我的恐懼“與”我是聰明睿智的人"之間就統一了起來,因此不用去辯護。

    所以當人的行為與自己的認知或者大眾認知產生失調時,就會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辯護!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在無法改變行為或者對行為無法辯護時,就會對自己的認知進行辯護。比如一個人吸菸上癮,無法戒掉煙。但是“吸菸有害健康”與“無法戒掉吸菸這個行為”產生失調,那麼就會對吸菸有害健康下手,認為吸菸對於健康的危害是不確定性的,或者是微小的。所以別人勸他別吸菸時,他會說:“沒事,危害不大”來進行辯護。

    因此,辯護正是人認知失調的必然結果。

    希望答案可以幫助到您

    多元讀書:一個喜歡讀書,專注人的心理的90後青年。一個人的氣質裡藏著他讀過的書,走過的路和遇到過的人。

  • 3 # Grit卡大山

    因為:求而不得。

    01.小明的故事

    小明打碎了爸爸喜歡的茶壺,茶壺很貴重。

    如果爸爸知道了,會責怪自己。

    小明的第一反應,絕對不會是站出來大聲說:就是我打破的,咋地!

    為什麼?因為小明和爸爸的戰鬥力差距太懸殊了。

    這時,小明看到在地上爬行還不會說話的弟弟,故作鎮定的說:爸爸,我看到是弟弟打碎的。

    小明爸爸的眼角抽搐了一下,把小明痛打了一頓。

    02.小明的辯解

    在這個例子中,小明想回到花瓶打碎前的瞬間,想得到爸爸的原諒,想得到一個能背鍋的人,但他心裡面明白,這些其實都不可得。

    為了緩解這種想得到某種抽象的東西而不可能得到的情形給他帶來的焦躁不安,他選擇為自己辯解,以此來平復心情。

    然而,有用嗎?沒有。

    03.為什麼辯解

    我們為了得到某種抽象的東西而不可得的心情,就是焦慮。

    當我們做錯了事情,對於即將到來的未知結果會產生恐懼與焦慮。

    為了保護自己,人會找各種理由來為自己辯解,以逃避現實和責任。

    在生活或是工作中,最常見的就是:

    1.考試考砸了,怕爸媽責怪,把卷子藏起來,或者是隱瞞考試這件事情;

    2.睡晚遲到了,怕被領導怪罪,用地鐵故障、堵車等藉口來搪塞;

    3.大爺大媽習慣性逃票,被發現了,使用終極倚老賣老招數;

    前段時間的熱搜還有一個男的無證駕駛被交警發現,偽裝成聾啞人,最後被拆穿。

    04.我們怎麼辦

    每個人都會遇到自己不願意做,或是害怕做的事情。

    而人的第一反應也通常都是找理由辯解,來保護自己,逃避責任。

    如果是你自己做錯了選擇辯解,不要過度責怪自己,因為這是正常反應。

    如果是別人做錯了選擇辯解而傷害到了你,維護自己的利益,欣賞他的演技。

    等他表演完後,給他一個絕殺吧。

  • 4 # 樂桃桃

    當你指出他們的錯誤時,往往會得到這樣的反應:

    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

    第一點,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一個人如果覺得自己沒有錯誤,何談承認錯誤?

    大多數時候,我們選擇做一件事情,一般都有自己的理由,正是因為自己認為有合理的地方,我們才會去做。所以有些情況下,我們並不像局外人那般看的全面,甚至直到別人提出質疑,自己可能仍然堅持原有的看法,並沒有感到什麼不妥之處。

    第二點,即使錯了,也要維護面子

    事實上,即使知道錯了,大多數人可能還是礙於面子,並不想承認。因為這不僅會讓人感到困窘,甚至可能影響個人的聲譽。因此,哪怕錯了,也是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久而久之,也會形成習慣。

    除了個人的原因,另一種情況就是環境的壓力。當一個人處在心理不安全的環境時,他明顯意識到,一旦承認,要麼會承受言語上的辱罵,要麼會受到身體上的傷害。在這樣一種無人傾聽,並不包容,並且嚴格甚至激進的環境裡,無形的壓力迫使他,無論如何也不能承認,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對方的執著。

    第三點,性格使然,已無可救藥

    有這麼一類人,哪怕你如何講道理,他們總能扭曲事實,義正言辭的宣揚自己的立場。甚至胡攪蠻纏,不按常理出牌。這種情況,恐怕從他的嘴裡,你是聽不到承認錯誤的話的。遇到這種人,也無理可講,直接避而遠之才是,省的反被倒打一耙,顛倒黑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協會秘書處有哪些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