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布衣天子朱元璋在應天皇宮(今南京故宮)病逝,享年71歲。
8
回覆列表
  • 1 # 壹滴水銀

    明孝陵為何能在數百年間躲過賊手?曾主持明孝陵申遺工作的南京大學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所教授賀雲翱告訴記者,自1997年起,文物工作者利用精密磁測等高科技手段對明孝陵進行了長達6年的考古勘探和研究證實,歷史上沒有一次能夠盜掘成功。之所以至今儲存完好,是明孝陵的特殊防盜措施、歷史機緣以及地理位置共同決定的。

    經過勘探,明孝陵所在的獨龍阜原本是一座堅固的石頭山。有些皇陵是從上往下扒開一個深穴,建好後再封起來,但明孝陵卻是橫向鑿入山體,從內部掏空建玄宮。“這種橫穴式的方法雖然工程浩大,但十分堅固。在沒有炸藥的情況下,古代盜墓賊從頂部向下打盜洞根本行不通。”賀雲翱說。

    橫穴式設計使墓道成為盜墓賊的唯一通道。為了隱藏好墓道,修建明孝陵的工匠也是費盡心機。透過精密磁測,考古人員探測到,墓道並不是人們想象中那樣在正中間,而是偏在一邊,這種反常規的設計讓許多盜墓賊無功而返。

    除了橫穴和側墓道,考古人員還在明孝陵寶頂高高的封土堆下發現了厚厚一層圓潤的鵝卵石。賀雲翱介紹,鵝卵石本來應當出現在低窪的山澗中,它們現在出現在獨龍阜的山頭上只有一個原因——這是人們背上來有意鋪設的,不僅便於雨水迅速滲透到寶頂排水設施中流出去,更為重要的是防盜。“這類似於古代一種流沙防盜法,當盜墓賊挖開一個洞時,鵝卵石就會從四面八方滾落下來把洞填滿。”賀雲翱說。這也是現在連盜掘的痕跡都很難找到的原因。

    雖然明孝陵採用了三大有效的盜墓措施,但是如果遇上像東陵大盜孫殿英那樣握有重兵和炸藥的軍閥,也難逃一劫,幸運的是,歷史機緣卻讓明孝陵逃脫了這些大賊的魔爪。賀雲翱介紹,雖然明代以後南京城屢經戰火,但每個新政權無一例外地對明孝陵加以保護。清朝建立後,透過保護明孝陵,有效消除了江南地區的抗清思想。甚至康、乾二帝每次下江南必定要來明孝陵祭拜,康熙還在陵前立了“治隆唐宋”的石碑。洪秀全、孫中山在南京成立政權後的第一件事也是祭拜明孝陵,以示推翻滿清、恢復中華的決心。

    賀雲翱認為,明孝陵躲過賊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離南京城太近了,只要一有風吹草動,城裡立即會知道,這讓盜掘活動不可能延續太長時間,只有無功而返。

  • 2 # 我不像已前

    因為朱元璋發家的時候也幹過盜墓的活。所以把自己的陵墓修的牢固。還把入口設在大山中。想找也找不到。懷疑幫他造陵墓的都被處死了。畢竟是個兇人.

  • 3 # 談笑閣

    明朝200多年間,明孝陵都有孝陵衛把手,誰敢盜?砍一棵樹都要族滅。

    清朝雖然代替了明朝,但是當時清朝是打著替明朝報仇的旗號入主中原的。清朝皇帝腦瓜子清楚,盜那些明皇陵只會導致天下人離心離德,沒啥意思。

    後來孫中山更是打著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旗號,所以那些盜墓軍閥都是盜了清陵,沒去動明皇陵,畢竟是漢族的老祖宗。

    解放後,郭某人挖掘了萬曆的陵墓,但是後來也是搞得一塌糊塗,連皇帝屍首都沒留住。再也沒人敢說挖掘皇陵了。

  • 4 # 說歷史講考古

    1、首先這應該要歸功於當地獨龍阜特殊的地質壞境。歷史上很多帝王的地宮墓道大都修築的非常筆直,而明孝陵的墓道在儀器探查中,呈現的是曲折的相像。另外獨龍阜山體上存在著大量的,有人工堆疊痕跡的鵝卵石。據說如果有人在下面盜挖朱元璋的地宮的話,那麼堆砌在上方的鵝卵石,會透過預製的孔道滾落,填滿墓室,增加盜挖墓室的難度。

    2、其實朱洪武的陵寢,是一直都有專人守衛。在明代時,有守護陵寢的衛兵。清代時也委任專人,撥發專款修繕管理陵園。民國之後,孫文也派專人管理明孝陵。加之明孝陵位置又靠近南京城,因此很難有膽大妄為者敢潛入此地,大張旗鼓的公然奪寶。

    3、正如歷史上的記載:朱元璋下葬時,13個城門同時出殯,結果讓人真假難辨,所以洪武大帝的埋骨處,一直都是眾說紛紜。

  • 5 # 納蘭談史

    不是沒人想盜,而是這六百年裡沒有合適的時機去盜掘!

    朱元璋作為明朝的傳奇開國皇帝,從他死後到明朝覆滅這兩百多年裡,即便有人對南京明孝陵裡的寶貝垂涎三尺,估計也沒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對太祖皇帝的墓打主意,而且明孝陵也都是有皇家衛隊作為守墓人的,誰敢盜?誰能盜?

    明朝政權垮臺後,雖然出現了短期的農民運動天下大亂,但多數亂軍的活動範圍幾乎都在北方,並未嚴重波及到江南地區,而此時南明政權依舊在南京紮根,都是一家人,可能對太祖的墳墓進行考古研究嗎?到了清政權取代南明政權正式接管南京之時,恰逢南方民心惶惶,百姓對新政權充滿著畏懼與憤懣之情,滿清的統治階級深刻意識到民心的暗潮湧動,為了江山社稷的穩固,為了漢人知識分子能夠為新政權效力,所以滿清的統治者對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備受尊崇,以圖籠絡人心,甚至康熙皇帝還在明孝陵對朱元璋的靈牌三叩九拜,並盛讚明太祖,將保護明孝陵作為滿清王朝的國策,所以直到滿清滅亡前,明孝陵一直是被清政府嚴格保護的文物遺址,所以期間依舊沒人敢盜。

    在清政權垮臺之前,太平天國政權曾攻入到南京城,產生過一段時間的動亂,但天王洪秀全為了藉助漢人勢力製造反清聲勢,對明太祖大加推崇,所以自然不會把明孝陵給盜了,也是派人好好的給保護了起來。清王朝的垮臺相當於和平的禪讓,並沒有爆發大規模的武裝衝突改朝換代,就締造了民國,民國的大總統孫中山曾提出過“恢復中華”的口號,又恰好定都在南京,所以明孝陵在民國時也是被重點保護的物件。

    雖然期間抗日戰爭時南京曾被日軍佔領,但日軍也沒有破壞明孝陵,一是戰爭形勢如此嚴峻,何必要跟一個毫無意義的死人墓過不起,二是汪偽政權在其中的作用,所以明孝陵也算是躲過了一劫。

    所以,明孝陵600年未被盜並非是沒人想盜,而是沒人有機會去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戰爭是人類文明交融與發展中的雙韌劍,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