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而言之,秦國在統一的過程中除了攻滅了東方的齊楚燕韓趙魏這六個大國外,在西北方向還攻滅了義渠國,西南方向攻滅了蜀國、巴國、苴國、充國,東方還滅掉了自己當年的共主——周朝以及周朝的兩個小封國——西周國和東周國。至於網路上的“衛國亡於秦二世時期”的傳言其實是不準確的。
1、義渠國
義渠國為義渠戎所建立。義渠戎起源於西北地區,夏商之時便活躍於如今的陝甘寧地區,商朝時期臣服於商,周朝建立後歷代周王對義渠採取武力征服的政策,在此過程中生活在涇水北部地區的義渠戎逐漸華夏化。西周末年,申侯聯合犬戎攻破鎬京,西周滅亡,周平王東遷洛邑。趁此亂局,義渠戎正式建立自己的國家,是為義渠國。義渠戎建國後與秦人對地盤和生存資料進行了激烈的爭奪,在此過程中時叛時降,鼎盛時期疆域面積高達二十餘萬平方公里,北達河套,南抵涇渭。秦人在關中站穩腳跟之後意圖東進,然而義渠國便成了懸在秦國頭上的達摩克斯之劍,公元前444年至公元前314年的130年間,秦國與義渠國數次衝突,導致秦人腹背受敵,進退維谷。在這種情況下,解決掉義渠國、永除後患便成了秦國意圖東進就必走的一步棋。
公元前306年,秦昭王繼位,秦宣太后攝政。義渠國國君親往咸陽朝賀。秦宣太后利用美人計將義渠國國君留在了咸陽日日享樂,在此過程秦國暗暗積蓄力量以求一朝滅掉義渠國。公元前272年,秦宣太后在甘泉宮殺掉了義渠王,然後趁機滅掉了群龍無首的義渠國。至此,秦國不再擔心腹背受敵,正式開始了東進統一天下的征途。
2、蜀國、苴國、巴國、充國
蜀國為蜀地的土著居民所建立的國家,商周時期便已經存在,總共享國729年。苴國為蜀國的藩屬國。公元前368年,蜀王杜尚分封自己的弟弟建立了苴國。《華陽國志·蜀志》記載:“蜀王別封弟葭萌於漢中,號苴侯,命其邑曰葭萌焉”。
苴國建國後逐漸不願為蜀國是從,於是與巴國暗通款曲。公元前316年,巴、苴兩國合謀攻蜀,蜀國先擊退巴國來犯軍隊,獲勝的蜀王決定伐苴國另立新苴侯。苴國求救於秦國,蜀國聞此也遣使入秦希望秦國中立。秦惠王就此機會命令張儀、司馬錯率領大軍入蜀。蜀國、苴國就此滅亡。
巴國為姬姓在長江上游所建立的國家,約公元前11世紀建立、公元前316年亡於秦國之手,享國約800餘年。秦國攻滅蜀國、苴國之後兩個月左右,張儀率軍趁機東進進攻巴國,剛因敗於蜀國而元氣大傷的巴國無力抵抗,巴國自此滅亡。
充國為巴國親族所建立的一個國家。充國從春秋時期發源,到戰國末期期消亡,存在時間大概是公元前約588——公元前318年,享國大約二百七十年。公元前319年蜀國和充國聯合攻巴國,巴國求救於秦國,秦國出兵。公元前318年,充國滅亡。
3、周朝、西周國、東周國
周赧王(約前336-前256)姬姓,名延,是東周的最後一代周王,在位59年,在位時間為公元前315-前256年。自從周平王東遷洛邑之後,周王室的影響力日漸衰弱,至周郝王在位之時,周王室的影響力僅限於首都王畿附近的區域了(也就是現在的洛陽附近)。當時王幾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邊的為“東周”,西邊的為“西周”,分別由東周公和西周公進行治理,而周郝王居住在“西周”。周郝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秦軍兵臨“西周”,周郝王投降。同年,周郝王駕崩。由於周郝王沒有嫡長子且秦國沒有另立周王,沒有了土地也斷絕了祭祀,這代表著享國八百餘年的周王朝正式滅亡。七年後,也就是公元前249年,秦莊襄王攻滅東周國。東西周皆歸秦。
4、衛國亡於魏國而非秦二世
衛國為姬姓分封國,第一代國君為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衛國享國共計907年,是生存時間最長的周代諸侯國,也是眾多姬姓諸侯國中最後滅亡的國家。
雖然《史記衛世家》記載“二世廢君角為庶人,衛絕祀”,看起來衛國是亡於秦二世之手,其實這只是錯覺而已。“衛君角”的稱號已經是“君”了,而非“王、公、侯、伯、子、男”,只有諸侯的封臣才會被稱作為“君”,例如信陵君、春申君等等。這代表著秦二世只是廢除了一個貴族的封號而不是亡了一個國家。
那麼,衛國是亡於何時的呢?現在的通行觀點是:公元前254年,衛國亡於魏安僖王之手。《韓非子有度》記載:“魏安僖王攻趙救燕,取地河東,攻盡陶衛。”衛國應該是背叛魏國的合縱之策與秦國連橫而被魏國報復滅亡的。
在春秋戰國時期,亡人之國而不絕其祀是很普遍的現象,遠遠沒有後世斬草除根的那種慘烈。例如,秦國在攻滅蜀國之後仍然封蜀太子為蜀侯,祭祀他的祖先。作為政治實體的蜀國雖然已經滅亡了,但蜀國王室的祭祀卻沒有斷絕,除了像周郝王這種沒有繼承人的特殊情況之外,各個亡國的王室一般都會繼續自己的祭祀。衛國應該也是這種情況,就是作為政治實體的衛國已經被滅亡了,但是王室成員繼承了魏國、秦國的貴族封號繼續祭祀自己的祖先,只是到了秦二世時期,二世剝奪了他們的封號,斷絕了他們的祭祀而已。
(圖片來自網際網路,侵刪)
簡而言之,秦國在統一的過程中除了攻滅了東方的齊楚燕韓趙魏這六個大國外,在西北方向還攻滅了義渠國,西南方向攻滅了蜀國、巴國、苴國、充國,東方還滅掉了自己當年的共主——周朝以及周朝的兩個小封國——西周國和東周國。至於網路上的“衛國亡於秦二世時期”的傳言其實是不準確的。
1、義渠國
義渠國為義渠戎所建立。義渠戎起源於西北地區,夏商之時便活躍於如今的陝甘寧地區,商朝時期臣服於商,周朝建立後歷代周王對義渠採取武力征服的政策,在此過程中生活在涇水北部地區的義渠戎逐漸華夏化。西周末年,申侯聯合犬戎攻破鎬京,西周滅亡,周平王東遷洛邑。趁此亂局,義渠戎正式建立自己的國家,是為義渠國。義渠戎建國後與秦人對地盤和生存資料進行了激烈的爭奪,在此過程中時叛時降,鼎盛時期疆域面積高達二十餘萬平方公里,北達河套,南抵涇渭。秦人在關中站穩腳跟之後意圖東進,然而義渠國便成了懸在秦國頭上的達摩克斯之劍,公元前444年至公元前314年的130年間,秦國與義渠國數次衝突,導致秦人腹背受敵,進退維谷。在這種情況下,解決掉義渠國、永除後患便成了秦國意圖東進就必走的一步棋。
公元前306年,秦昭王繼位,秦宣太后攝政。義渠國國君親往咸陽朝賀。秦宣太后利用美人計將義渠國國君留在了咸陽日日享樂,在此過程秦國暗暗積蓄力量以求一朝滅掉義渠國。公元前272年,秦宣太后在甘泉宮殺掉了義渠王,然後趁機滅掉了群龍無首的義渠國。至此,秦國不再擔心腹背受敵,正式開始了東進統一天下的征途。
2、蜀國、苴國、巴國、充國
蜀國為蜀地的土著居民所建立的國家,商周時期便已經存在,總共享國729年。苴國為蜀國的藩屬國。公元前368年,蜀王杜尚分封自己的弟弟建立了苴國。《華陽國志·蜀志》記載:“蜀王別封弟葭萌於漢中,號苴侯,命其邑曰葭萌焉”。
苴國建國後逐漸不願為蜀國是從,於是與巴國暗通款曲。公元前316年,巴、苴兩國合謀攻蜀,蜀國先擊退巴國來犯軍隊,獲勝的蜀王決定伐苴國另立新苴侯。苴國求救於秦國,蜀國聞此也遣使入秦希望秦國中立。秦惠王就此機會命令張儀、司馬錯率領大軍入蜀。蜀國、苴國就此滅亡。
巴國為姬姓在長江上游所建立的國家,約公元前11世紀建立、公元前316年亡於秦國之手,享國約800餘年。秦國攻滅蜀國、苴國之後兩個月左右,張儀率軍趁機東進進攻巴國,剛因敗於蜀國而元氣大傷的巴國無力抵抗,巴國自此滅亡。
充國為巴國親族所建立的一個國家。充國從春秋時期發源,到戰國末期期消亡,存在時間大概是公元前約588——公元前318年,享國大約二百七十年。公元前319年蜀國和充國聯合攻巴國,巴國求救於秦國,秦國出兵。公元前318年,充國滅亡。
3、周朝、西周國、東周國
周赧王(約前336-前256)姬姓,名延,是東周的最後一代周王,在位59年,在位時間為公元前315-前256年。自從周平王東遷洛邑之後,周王室的影響力日漸衰弱,至周郝王在位之時,周王室的影響力僅限於首都王畿附近的區域了(也就是現在的洛陽附近)。當時王幾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邊的為“東周”,西邊的為“西周”,分別由東周公和西周公進行治理,而周郝王居住在“西周”。周郝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秦軍兵臨“西周”,周郝王投降。同年,周郝王駕崩。由於周郝王沒有嫡長子且秦國沒有另立周王,沒有了土地也斷絕了祭祀,這代表著享國八百餘年的周王朝正式滅亡。七年後,也就是公元前249年,秦莊襄王攻滅東周國。東西周皆歸秦。
4、衛國亡於魏國而非秦二世
衛國為姬姓分封國,第一代國君為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衛國享國共計907年,是生存時間最長的周代諸侯國,也是眾多姬姓諸侯國中最後滅亡的國家。
雖然《史記衛世家》記載“二世廢君角為庶人,衛絕祀”,看起來衛國是亡於秦二世之手,其實這只是錯覺而已。“衛君角”的稱號已經是“君”了,而非“王、公、侯、伯、子、男”,只有諸侯的封臣才會被稱作為“君”,例如信陵君、春申君等等。這代表著秦二世只是廢除了一個貴族的封號而不是亡了一個國家。
那麼,衛國是亡於何時的呢?現在的通行觀點是:公元前254年,衛國亡於魏安僖王之手。《韓非子有度》記載:“魏安僖王攻趙救燕,取地河東,攻盡陶衛。”衛國應該是背叛魏國的合縱之策與秦國連橫而被魏國報復滅亡的。
在春秋戰國時期,亡人之國而不絕其祀是很普遍的現象,遠遠沒有後世斬草除根的那種慘烈。例如,秦國在攻滅蜀國之後仍然封蜀太子為蜀侯,祭祀他的祖先。作為政治實體的蜀國雖然已經滅亡了,但蜀國王室的祭祀卻沒有斷絕,除了像周郝王這種沒有繼承人的特殊情況之外,各個亡國的王室一般都會繼續自己的祭祀。衛國應該也是這種情況,就是作為政治實體的衛國已經被滅亡了,但是王室成員繼承了魏國、秦國的貴族封號繼續祭祀自己的祖先,只是到了秦二世時期,二世剝奪了他們的封號,斷絕了他們的祭祀而已。
(圖片來自網際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