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一部歌曲集是《詩經》。《詩經》原來叫作《詩》、《詩三百》,漢朝以後才改稱為《詩經》。《詩經》在公元前6世紀以前,就已經流傳了。這部選集共儲存了305首歌曲的唱詞,由於當時還沒有發明記譜的方法,人們沒有辦法把音樂本身用符號記錄下來,僅僅保留下來了音樂所負載的文字內容。所以,《詩經》應該被稱作中國最早的一部沒有樂譜的歌曲集。
在孔子以前,《詩經》儲存了歷代所收集的歌曲3000多篇,後來,經過孔子的選擇和整理,只保留了305篇。孔子整理《詩經》時,把每一篇都配上音樂,遇到不合適的地方,便加以修改。因此,《詩經》中的每一篇,原來都是一首可以演唱的歌曲。這些歌曲唱出了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約500年間的社會現實,在今天仍有著歷史研究和音樂研究的價值。
《詩經》裡的歌曲按音樂性質分為《風》、《雅》、《頌》三類。《風》就是民歌,開創了以地區為民歌分類標準的典範,共有15國民歌160首。《雅》是一種樂器,這裡指用這種樂器伴奏的周代的一些歌曲,大都是貴族和文人的作品。《頌》是指原始的歌舞曲,是周朝王室用以祭祀、歌頌神和祖先的音樂作品。
這部歌曲集裡集中包括了各種形式、各種題材的作品,如愛情歌曲、諷剌歌曲等,還反映了不少當時社會中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們對統治者的怨言。
中國最早的一部歌曲集是《詩經》。《詩經》原來叫作《詩》、《詩三百》,漢朝以後才改稱為《詩經》。《詩經》在公元前6世紀以前,就已經流傳了。這部選集共儲存了305首歌曲的唱詞,由於當時還沒有發明記譜的方法,人們沒有辦法把音樂本身用符號記錄下來,僅僅保留下來了音樂所負載的文字內容。所以,《詩經》應該被稱作中國最早的一部沒有樂譜的歌曲集。
在孔子以前,《詩經》儲存了歷代所收集的歌曲3000多篇,後來,經過孔子的選擇和整理,只保留了305篇。孔子整理《詩經》時,把每一篇都配上音樂,遇到不合適的地方,便加以修改。因此,《詩經》中的每一篇,原來都是一首可以演唱的歌曲。這些歌曲唱出了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約500年間的社會現實,在今天仍有著歷史研究和音樂研究的價值。
《詩經》裡的歌曲按音樂性質分為《風》、《雅》、《頌》三類。《風》就是民歌,開創了以地區為民歌分類標準的典範,共有15國民歌160首。《雅》是一種樂器,這裡指用這種樂器伴奏的周代的一些歌曲,大都是貴族和文人的作品。《頌》是指原始的歌舞曲,是周朝王室用以祭祀、歌頌神和祖先的音樂作品。
這部歌曲集裡集中包括了各種形式、各種題材的作品,如愛情歌曲、諷剌歌曲等,還反映了不少當時社會中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們對統治者的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