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塘主說歷史

    作為一名老師,我對學習的理解是: 學習是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憑藉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對於這一概念,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全面地理解。

    第一,學習是人和動物都會發生的活動。廣義的學習不僅有人類的學習,而且還包括動物的學習,狹義的學習則專指人類的學習。二者最大的區別就是,人類的學習是人積極主動地進行的活動,而動物的學習僅僅是一種被動的學習,只是為了適應環境。

    第二,學習是一種憑藉經驗而進行的活動。也就是說,學習一定要以學習者已有的經驗為基礎,經過反覆的練習後發生的行為變化,個體的成熟乃至衰老使其行為發生變化的改變不能稱之為學習。

    第三,學習所引發的變化既包括行為的變化,又包括行為潛能的變化。也就是說學習所引發的結果不僅有外顯的行為變化,而且還有內隱的變化。所謂內隱的變化,指的是那些不一定在人們當前行為中立即表現出來,但卻影響著人們未來的變化。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不能發現,對於學習概念的把握應注意學習的主體、條件、結果三個要素,而這三個要素的完整的組合就是學習的實質,即學習是個體通過後天習得的,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主動進行的使其行為或行為潛能發生改變的活動。但是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由於很多人沒有全面地理解學習的三個要素以及學習的實質,以致出現了一些誤區,主要有:

    誤區一:不把學生當人來看。我們往往在沒有上課之前,就已經規定好了學生應該去學什麼,怎麼樣去學,一旦他們沒有按這個要求來,我們就會接受不了,可以說,學生就是充當了一個執行教師教學任務的機器人。

    誤區二:在以往的學習中,學生總被認為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導致的結果就是,教學無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另起爐灶,從外部裝進新知識,完全成了知識的傳遞,填鴨式教學、灌輸式教學在這種理念的影響下應運而生。

    誤區三:唯分數論。在學校教育中,行為的變化我們一般定位於兩方面:知識和技能,而衡量的方式就是將其量化,這樣的話,我們逐漸地陷入了“唯分數論”,而忽視了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等行為潛能的變化。

  • 2 # 豬豬貓張讀書

    《三字經》有句話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就是說玉不經過雕琢,無法成為玉器;而人如果不學習,則無法知曉禮儀,無法成才。

    既然學習這麼重要,那麼學習究竟是什麼呢?看書做題只是知識的學習。其實學習有多種方式。

    經驗學習

    比如聽專題講座,聽別人傳授的經驗。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即使自己沒有真正經歷過,也知道有這麼回事。

    又比如我們聽安全教育講座,警官給我們放一些因違反交通規則而發生的事故的影片,從而讓我們知道遵守交通規則真是與性命攸關的事。我們不必真的發生過嚴重的交通事故才能意識到這一點。

    技巧技藝學習

    比如當廚師學徒、髮型師學徒等。學徒工需要不斷地實際嘗試和操作,才有可能形成類似肌肉記憶這樣的經驗。不是光學理論就能夠學會的。

    學習寫作也一樣,必須大量練習才能學會寫作。可見,學習不單單是指看書和做題。

  • 3 # 胡老師中小學數學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學習,接受新的知識和事物,學習看似是一件很普通、很很簡單、也很正常的事情,就如同吃飯、呼吸一樣已經成為了我們的一種本能。可是學習到底是什麼呢?確切的概念誰也說不清楚,為此特意去查了查,有關學習是這麼定義的:學習,是指透過閱讀、聽講、思考、研究、實踐等途徑獲得知識或技能的過程。學習分為狹義與廣義兩種。狹義的學習是指透過閱讀、聽講、研究、觀察、理解、探索、實驗、實踐等手段獲得知識或技能的過程,是一種使個體可以得到持續變化(知識和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與價值的改善和昇華)的行為方式。例如透過學校教育獲得知識的過程。廣義的學習是人在生活過程中,透過獲得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行為方式。從定義中可以看出,無論怎樣定義,都是指的獲得新知識、獲取新技能的一個過程。

    學習知識看書和做題嗎?肯定不是,看書和做題只是學習的很小的一部分,學習行為包含這諸多的行為,是這些行為的共同體。個人認為,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行為應該是思考,沒有思考的學習是不完整的,也是不透徹的。

    為什麼思考如此重要呢?一般我們的學習材料和內容都是透過別人實踐和探索而總結出來的,是別人的東西,透過老師的授課或自我學習能夠了解和理解其中的一部分,但是要達到理解和運用,甚至是創新那就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這中間必不可少的就是思考。透過思考加深理解和運用,最重要的是將一些知識、方法和技巧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方法和技能。只有將所學的知識、方法和技能內化後,我們才有可能做到靈活運用,進而去創新和最佳化,這才是學習的目的。

    看書是學習的第一步,能達到了解的目的,也看書的過程中也能理解其中一些,肯定也是必須的,任何的學習都是從瞭解開始的。做題是在瞭解、理解和掌握的目的上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要從瞭解到理解和運用,這中間很關鍵的就是思考的過程,還有很多細節性的問題需要處理。

    在學習中我們都有這樣的困惑,上課能聽懂,可是一到了課後做題的時候就無從下手,不知道該如何去分析和思考了,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對知識點的理解不透徹,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思考和總結。所學的知識是死的,沒有辦法幫助我們解決問題,需要在學習的基礎上以知識為基礎去總結一些方法,掌握一些技能,運用方法和技能去解決問題。

  • 4 # 愛苗苗法考

    不是的,學習的方式很多,看書是一種很重要的方式。做題的目的是為了檢驗學習的效果。學生階段做題很多,看書也很多,千萬不要浪費在教室安靜讀書學習的機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實生根和扦插嫁接的月季在後期生長時有沒有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