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我曾經在機械廠工作過,當時也做過零件管理方面的小型資料庫,後來離廠。因為讀書是機械專業,覺得終究沒有應用到專業知識,挺可惜的。而後曾幫助過一個小組搭建整機零配件管理資料庫。今天看到這個問題,感覺好像回到過去,所以難免多寫點,寫錯了請指正。
批次新增的設想很好,也基本能實現目的,但這個關係圖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1、批次新增的做法,是設立一個零件與機臺型號或者元件號對應的表,或者個別零件與零件類別對應的表,要錄入訂單的時候,可以根據客戶要購買的裝置選擇該裝置或元件的全部或個別零件,追加到訂單。例如:減速箱,選擇蝸輪、蝸桿、抽承等零件。
做了這個對應關係:①可以瞭解整機的零件構成;②下訂單的時候系統化,不會選錯零件,例如86025和6025的軸承尺寸一樣,安裝也能成功,但對機械裝置的壽命影響就很大;③裝置不斷改進的時候,新舊體系的都可以方便查詢而不亂;④即使不引入採購成本,整機成本構成也瞭然於心。
因此,這個零件統稱表可能要包括的欄位不是這麼簡單了。
2、客戶表主鍵設1個就可以。
3、外加工零件資訊表格變動頻率不同的資訊都在一起,建議分開兩個表。例如,零件的基本資訊是很少變的,而零件的採購/製造資訊是經常變的,這樣無端增加了資料庫容量,也不利於資料整理。
4、訂單的生成,應該是以客戶訂單明細表為主,結合零件基本資訊做的查詢報表。
5、“零件分析”窗體,應該是根據零件統稱表,選擇相對應的零件id,與相對應的訂單號,新增到零件採購/製造計劃表裡面。
6、最後,建立查詢窗體,對採購/製造計劃進行跟蹤,對訂單狀態進行監控。
9年前,我曾經在機械廠工作過,當時也做過零件管理方面的小型資料庫,後來離廠。因為讀書是機械專業,覺得終究沒有應用到專業知識,挺可惜的。而後曾幫助過一個小組搭建整機零配件管理資料庫。今天看到這個問題,感覺好像回到過去,所以難免多寫點,寫錯了請指正。
批次新增的設想很好,也基本能實現目的,但這個關係圖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1、批次新增的做法,是設立一個零件與機臺型號或者元件號對應的表,或者個別零件與零件類別對應的表,要錄入訂單的時候,可以根據客戶要購買的裝置選擇該裝置或元件的全部或個別零件,追加到訂單。例如:減速箱,選擇蝸輪、蝸桿、抽承等零件。
做了這個對應關係:①可以瞭解整機的零件構成;②下訂單的時候系統化,不會選錯零件,例如86025和6025的軸承尺寸一樣,安裝也能成功,但對機械裝置的壽命影響就很大;③裝置不斷改進的時候,新舊體系的都可以方便查詢而不亂;④即使不引入採購成本,整機成本構成也瞭然於心。
因此,這個零件統稱表可能要包括的欄位不是這麼簡單了。
2、客戶表主鍵設1個就可以。
3、外加工零件資訊表格變動頻率不同的資訊都在一起,建議分開兩個表。例如,零件的基本資訊是很少變的,而零件的採購/製造資訊是經常變的,這樣無端增加了資料庫容量,也不利於資料整理。
4、訂單的生成,應該是以客戶訂單明細表為主,結合零件基本資訊做的查詢報表。
5、“零件分析”窗體,應該是根據零件統稱表,選擇相對應的零件id,與相對應的訂單號,新增到零件採購/製造計劃表裡面。
6、最後,建立查詢窗體,對採購/製造計劃進行跟蹤,對訂單狀態進行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