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經典守望者

    因為當時的情況下,必須要誅殺晁錯以聚斂人心。晁錯上書建議削藩是引發七國之亂的直接導火索。當時為首的吳王劉濞打出的口號就是“清君側,誅晁錯。”這個口號可不僅僅是宣傳方面的,它最大的作用就是影響民心,就好像西漢初年諸呂作亂,齊王劉襄率兵平叛一樣。所以七國之亂的前期進行得非常順利,諸侯聯軍很快就佔領了大片土地,劉濞自稱為“東帝”,與漢朝中央分庭抗禮。

    從情感上來說,晁錯確實是政壇之中的犧牲品。漢景帝是不得已才誅殺了他。並且重要的是,隨著晁錯的死,七國聯軍由清君側的正義之師變成了無名之師,乃至於叛臣賊子。晁錯之死是整個七國之亂的分界點,在此之後朝廷的平叛大軍和地方上的忠誠漢朝的部隊節節勝利,七國聯軍潰不成軍。僅僅數十天,這場內亂就被平定了。

    再從大的宏觀戰略上看來,晁錯是一個新晉官僚的代表,他們希望建功立業一鳴驚人以取代原本的軍功貴族,但是卻沒有控制好火候和力度,最終釀成大禍。漢景帝在誅殺晁錯的同時,任命軍功貴族的代表周亞夫為將,很快就平定了戰爭。這充分證明西漢前期傳統軍功貴族實力的強大,漢景帝如果不及時誅殺晁錯。那麼,漢代初年剪除諸呂的歷史就又要重演,漢景帝的皇位也會被諸侯所取代。七國之亂的根源從本質上看來,就是一場統治層希望重新分配權力,但是卻引發了諸侯國對於皇位的覬覦和對於中央政策的反抗。而元老階層作壁上觀,當漢景帝誅殺晁錯,放棄重新分配權力,重新維護軍功貴族的利益時,軍功貴族出面平息了叛亂。

  • 2 # 淺談古今歷史

    晁錯早年是太子家令, 是君王最信任和最可靠的人。漢景帝非常寵幸晁錯。晁錯提倡削藩,全是為了漢景帝。但為什麼漢景帝採用殘忍的腰斬的方法殺晁錯呢?

    第一,漢景帝認為殺了晁錯就可以平息七國之亂。因為七國之亂是漢景帝採納晁錯削藩的建議而引發的,叛軍又打出“清軍測”的旗號。

    第二,七國之亂爆發後,晁錯又建議漢景帝御駕親征,自己坐鎮中央。朝中有的大臣認為晁錯有做大的企圖。

    第三,漢景帝殺了晁錯後,並沒有停止對“七國之亂”的討伐,最終平定了“七國之亂”。

    漢景帝實際上是藉此機會 一箭雙鵰,既實現了“削藩”的目的,又殺掉了當權的晁錯。

    這樣 ,一位博才多學、忠於皇帝臣子就死於漢景帝的股掌之中,真是“伴君如伴虎”啊!

  • 3 # 怪棿過分美麗

    漢景帝要殺晁錯,主要是為了斷絕七王所謂“清君側”的藉口,既然你們為了晁錯而來,那麼晁錯既然死了,你們從道義上就沒有任何理由了,還不放手,就擺明了是犯上作亂。景帝此舉是為了讓自己從道義上站在制高點,讓天下人都知道我沒錯,錯在你們,為戰爭的勝利儘可能的爭取籌碼。

    而且晁錯此人在朝廷上下得罪的人太多了,七王既然打著誅晁錯的幌子,那朝中和晁錯有過節的朝臣們會怎麼想?如果景帝不殺晁錯,那其他朝臣有會做何打算?會不會看到七王勢大景帝又護著晁錯乾脆腳底抹油?在這個需要所有人萬眾一心的危急時刻,景帝自然也只能犧牲晁錯,顧全大局。

  • 4 # 嶽劍

    因為晁錯提出削藩,加強中央集權,同時削弱地方諸侯王的權利,於是以吳王為首七個諸侯王的叛軍們打出了“清君側”的口號,發起七國之亂,招來的殺身之禍,而漢景帝為了安撫反叛的諸侯王們,於是就殺了晁錯,想以此來平息諸侯叛亂。

    其實,漢景帝殺晁錯是為了自己的皇位,因為如果不殺晁錯,那些在觀望的諸侯王就有可能加入到七國叛亂中,進而威脅到漢景帝的帝位。而殺了晁錯,不公能安撫觀望之中的諸侯,還讓起兵的諸侯失去了繼續造反的理由,這樣朝廷就可以輕鬆的消滅叛逆,所以說晁錯不得不死。

    同時,晁錯又與朝中同僚的關係處理得不好,在他被殺時竟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為他說話。所以說,晁錯的死,是漢景帝和朝中大臣為了他們自身利益共同聯手的結果。

  • 5 # 暗夜思考

    漢景帝殺晁錯,始於七王之亂!

    表面上看

    因為晁錯提議大漢朝廷削藩,於是吳王劉濞便聯合其他共七個諸侯國,以“誅晁錯,清君側”為藉口發動了叛亂!漢景帝為了早日平定叛亂,於是殺了晁錯希望叛軍能因此而退兵!

    當然,結局並沒有如漢景帝所想的那般——晁錯死後,七國叛軍不僅沒退,反而愈發的認為漢景帝懦弱可欺,展開了更加兇猛的進攻!

    最後,還是憑藉兵力的征討才最終平定了七國之亂。

    而實質上

    晁錯的死本質上還是死於他人讒言!

    七國之亂爆發後,雖然從吳國所寫的書信來看,其矛頭直指晁錯,但是包括漢景帝在內的所有人都知道這只不過是吳王劉濞欲奪帝位的一個藉口而已,所以並沒有想過要犧牲晁錯來平叛!

    另一方面,晁錯在主張漢景帝改革與削藩的過程中也自然得罪了不少的人!其中曾經做過吳相的袁盎更是如此!

    七國之亂髮生後,大臣竇嬰入宮,請漢景帝召見袁盎。

    由於七國之亂的聲勢過於強大,因此漢景帝在見到袁盎之後就急問對策!

    袁盎藉機支開了正與景帝商議糧草事宜的晁錯,然後對景帝說道:“吳楚所發書信,說是晁錯擅自抓住諸侯過錯,削奪封地,因此以反為名,要殺晁錯,恢復原來封地就罷兵!當今之計,只有斬晁錯,派使者宣佈赦免吳楚七國,恢復被削奪的封地,就可以不流血而平定叛亂!”

    面對袁盎的如此說法,雖說漢影帝明白晁錯不該殺,但是迫於七國叛軍的勢大,心裡未免有些害怕!如果能夠以晁錯一人的犧牲而換來叛軍退兵,那自然再好不過了!

    因此,沉默猶豫良久的漢景帝終於還是對袁盎說道:“看看真實情況如何,如果真的如你所說的那樣,那麼為了對得起天下,我斷然不會只愛惜某一個人!”

    如此這般,在十多天後,景帝批准了腰斬晁錯的秦章!

  • 6 # 老魚點評

    簡單說,晁錯和賈誼是一路,代表儒家和法家。

    漢朝立國採用黃老,無為而治,一個國家不可能真正無為,無為其實就是因循秦的法度。

    秦滅封建而立郡縣,以軍功代貴族。

    漢初錯誤地大封同姓王,加上富賈和遊俠分別在財力和人力上填補了之前貴族的真空。事實上同姓王本身就是富賈,比如吳王開鹽鉄,同時招死士,其實就是遊俠。

    這些都是不穩定因素。

    賈誼和晁錯都主張針對性改革消除不穩定因素。兩個人都在敵對勢力強大的情況下做了先烈。但是最後景帝成功滅了七國之亂,到武帝推恩令完成異己力量的消除。

  • 7 # 昭昭暮暮

    其實不管從漢景帝的角度還是七王的角度,晁錯都的死,要看清這問題,就要先知道當時的大環境。從朝中勢力看,首先晁錯得罪了很多人,其次袁盎等人極力地慫恿景帝殺晁錯,他們想取而代之,皇帝的心裡其實也明鏡似的。還有對於叛軍來講,劉濞和皇帝是有私仇的,也就是說不管晁錯提不提削藩,景帝肯定是要削藩的,他都會造反的,只要一起兵,開弓沒有回頭箭,反正橫豎都是死。還有就是叛軍的口號就是“清君側,誅晁錯。”將晁錯殺了就可以堵住叛軍的嘴,晁錯已死,你們再鬧下去就是犯上作亂。晁錯只不過是景帝的一枚棋子。從那裡說他都要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動汽車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