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微盂縣weiyuxian12

    圓寂當下即是涅槃,涅槃當下即是圓寂。只是叫法不同,其實是一不是二,“死了"2字用於我們世間用語,若以什麼心去說這2字,它就是什麼,說也存在,不說它也存在,它就在當下

  • 2 # 梁69853253

    謝謝邀請!圓寂是福德智慧圓滿受人天尊稱,具足禪定,解脫,般若三解脫德,即圓滿佛。大功告成之意。涅槃簡單的說與圓寂叫法是相同的,但嚴格來說還有點區別的。涅槃分為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有餘涅槃如阿羅漢,辟支佛,登地,住地菩薩等還在因地果位,其中阿羅漢,辟支佛入偏真涅槃,只是得到了解脫德,禪定般若智慧德未圓滿。無餘涅槃,即具足禪定,解脫,般若智慧德,與圓寂同成就圓滿佛。

  • 3 # 無名草2020

    “圓寂”其實也是涅槃的異名。意為圓滿寂

    滅。是佛教對僧尼死亡的一種美稱。

    《釋氏要覽》卷下:“釋氏死,謂涅槃、

    圓寂、歸真、歸寂、滅度、遷化、順世、

    皆一義也,隨便稱之,蓋異俗也”。

    而據《大乘起信論》釋“摩訶衍”義,說

    “涅槃”有“三大”,一者體大,為性淨涅槃,

    二者相大為方便涅槃,三者用大,稱作應

    化涅槃。

    “涅槃”即意味著具有高度智慧和大悲心胸,

    無所不在,既能獨立自存,又能普遍示現

    的佛。這是“法身、解脫、般若”三位為一

    體的“涅槃”,名三德涅槃。被視為大乘涅

    槃與小乘涅槃的主要區別。

  • 4 # 本然堂講席

    題主好!這是佛教和佛學常識,可網搜線上版的佛法詞典,瞭解字面意思不難,但旁觀閒談的意義不大。儘管如此,還是換個角度,簡析幾句,供參考。

    【1、圓寂和涅槃的區別】

    一般而言,佛家修行人有三種:一類是凡夫僧,不管是今生開始或世世相續,都能依教奉行,有所成就;一類是聖賢僧,久遠前就已成佛,今世化身來塵間也現出修行人的樣子,只為度人,不為自修,且不顯露真實身份------這兩類僧人肉身離世時,被統稱為“圓寂”。還有一類也是久已成佛,再以佛身來人間度眾生,如釋迦牟尼,顯露了真實身份,肉身離世時,弟子們為表達最崇高的敬仰和教育後世的作用,尊稱為“涅槃”。換言之,“圓寂”是對一切修行有成就的、聖僧去世的統稱,“涅槃”只用於對佛祖去世的獨有敬稱,這就是二詞不被佛家混用的直接原因。

    【2、圓寂和涅槃的真義】

    在佛教的根本義上講,“圓”指修正目標的圓滿,“寂”指修正方法的徹悟。“涅槃”是古僧譯經時的“五不翻”之一,即當梵文語多義時,不翻譯為漢語,而採用音譯,保留原貌;該詞就是如此,屬於音譯詞,以原讀音為準,找兩個相近的漢字音,替代而成。在《大涅槃經》裡,佛菩薩專門講過“涅槃”的真義,歸納起來,分為四義:(1)轉無明性為佛性,當下現前。(2)破迷開悟,永無生死。(3)佛位不退,恆常應化。(4)無心為在,無相為宗。可見,“圓寂”主要指應身成就,“涅槃”主要指法身成就,這是佛家不混用二詞的另一個原因。

    【3、圓寂和涅槃的區別】

    在小乘佛法講,修行成就分四種,即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前三個還有身體生死,去世稱之為“圓寂”;阿羅漢沒生死,已圓滿成就,叫“涅槃”。當然,這種涅槃比較於大乘菩薩的無餘涅槃,也叫方便有餘涅槃,不是真的徹底涅槃。在大乘佛法講,根據佛家華嚴宗判據,凡夫成佛必須經歷“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也是佛位)”的52個大乘菩薩階位,其中十信位菩薩還有身體的生死,之後沒有身體的生死,只有覺性的進退,故信位(含)的修行人離世叫“圓寂”,之後的42類修行人沒有離世現象,都可叫“涅槃”。

    【4、禪宗的“圓寂和涅槃”】

    禪宗也叫心宗,修行時以般若經典為依據,以實證心性為目標,講究“無住、無見”的無心功夫,達到“無相”,就叫“涅槃”。這種涅槃不論生死,沒有來去,無所謂身份和地點,是如如常寂的,故肉身離世時,多稱為“圓寂”,更符合經典教義。但深究起來,禪宗的明心見性對應的是華嚴宗的後42階位菩薩境界,可能是菩薩位,也可能是佛位,所以禪僧離世時,直接稱為“涅槃”並不準確。這個教理習俗延續至今,是中國佛家不混用二詞的重要原因之一。

    【5、淨宗的“圓寂和涅槃”】

    淨宗也叫彌陀宗,修行時以西方淨土經典為依據,以往生為目標,臨終時捨棄肉身,花開見佛迎接,被稱為“圓寂”。待去了極樂世界,在那裡最終成就,才叫“涅槃”。但因彌陀48願已明說“往生=成佛”,去了就鐵定圓滿實證“三身佛位(應身、報身、法身)”,故在淨宗教義講,往生=圓寂=涅槃。也就是說,只有在佛家的淨宗裡,圓寂才與涅槃是等義,這是佛家內部將二詞統一的主要原因。

    【6、圓寂後的去處】

    若以離世後的去處而論,僧人沒脫離身體生死時,可能重新投胎到天道、修羅道、人道等三善道;脫離身體的生死時,也可能跳出六道,去佛菩薩42階位淨土世界;還可能往生極樂。對這三大類前途,世人沒能力鑑別,故對一般僧人的離世,可尊稱為“圓寂”,但絕對不稱為“涅槃”。在法相宗(唯識宗)教義上講,有成就的僧人離世後將去四淨土,即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需有高深入定功夫的人,以神通才能看到僧亡後的真正去處,這是鑑別僧人今世是否成就的最準確方法。但這也是死亡之後的事,沒必要與死亡時稱呼什麼,做必須的對號入座,所以一般意義的“圓寂”只是佛家對僧人去世的禮貌慣語,未必真實。

    總之,在佛家的方便教義講,“圓寂”這個詞多是專門對有成就僧人離世的用詞,而對沒成就者的離世也稱“圓寂”,是對後世人的教育方式;至於涅槃,只用在佛的化身離世上,不用在別人別處。在佛家的實相教義講,圓寂非真,涅槃非得,無佛可成,無修可行,故二詞並無實義,正解在悟,與言說、文字、思維無關,也是不必討論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百的成語都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