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浮沉的歷史
-
2 # 鐵貓2019
戰國時的燕國是戰國七雄之一,是當時已知中國地區所有國家最強大的七個國家之一。在當時諸侯國和方國林立的形勢下,燕國對比戰國早中期的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來說當然是一個強國,但在七雄之間,燕國又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弱國。他的實力強弱應從國力和軍力上分析,原因需要從客觀上和主觀上兩個方面來說。
從客觀上來說。戰國七雄的燕國享國長久,存國時間幾乎和周朝一致,八百多年,除子之當國和齊滅燕那短短几年外,中間幾乎沒有間斷過。首先,燕國從建國起就被周王分封到了王朝的北面,北方緊挨肅慎、山戎、孤竹等北方民族,燕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防範他們的進攻,消耗了大量國力;其次,燕國國土在戰國七雄中處於中等,但多處苦寒之地,在當時生產條件下北方地區受氣候影響很難開發,所以燕國一直以來都處在物資虧乏,國力、民力較弱的狀況。
從主觀上來看。燕國國君因循守舊,鮮有賢明者。戰國時期,其他六國除齊國外無一不紛紛變法,富國強兵,從魏國李悝變化,楚國的吳起變法、南韓的申不害變法,趙國的胡服騎射、秦國的商鞅變法,或強兵或富國,或強兵加富國,都取得了大治的效果。唯獨燕國從建立起就沒有什麼動靜,戰國之後政治更是趨於保守。就是與他一樣沒有變法的齊國,無論是地理位置、氣候環境、國君能力還是人才培養上,燕國是遠遠比不上的。好不容易出了個燕昭王,出了一個樂毅,卻一個壽命不長,一個最終無法容於燕國保守的政治環境,去燕投趙。
實力的對比可以從戰國時期,燕國的歷次戰爭中看出。戰國後期,相鄰的趙國、齊國總是把燕國當作施虐的物件。燕國很少取得對外戰爭的勝利。而樂毅的滅齊之戰,是以弱勝強。得益於對手齊閔王的戰略失誤和樂毅的合縱智謀,並不能說燕國的實力超過齊國。之後田單以兩城為基礎就能大破燕軍,收復齊境,重新威脅燕國,正是燕國實力孱弱的表現。
綜合以上,如果題主說所的實力包括軍力和國力的話,筆者認為戰國前期,燕國實力應處於齊、楚、魏、趙、秦、韓六國之後,居最後一位。而戰國中後期,由於秦國對三晉的不斷打擊蠶食,燕國持續向北方擴張,燕國實力應處理秦、楚、趙、齊、魏之後,南韓之前。
-
3 # 小編虎哥
在戰國七雄中,秦國、楚國、趙國、魏國和齊國都曾經不可一世,只有南韓和燕國默默無聞。關於燕國和南韓,究竟誰是戰國最弱的國家,估計需要認真的爭論一番。由於位於中原地區,南韓介入了戰國時期的很多重大事件,與南韓相比,燕國的存在感就低的多了。除了燕昭王時期的短暫崛起之外,燕國沒有太大的重頭戲。作為戰國中最正宗的天子封國,燕國為了沒有一點機會呢?
一、燕國是七個強國中最正宗的封國
在西周建立以後,周天子冊封宗族子弟到各地,其中召公被封到了燕國,召公的子孫一直控制著燕國。到了戰國時期,隨著不斷的戰爭和兼併,周天子冊封的宗族封國中,就只剩下了魯國和燕國。隨著魯國的滅亡,燕國成了血統最正宗的天子封國。在和平時期,血統的親近性非常重要,可是在戰國那種混亂的局面,連周天子的地位都岌岌可危,就更不要說其他宗室了。作為七大強國中最弱的一個,其他幾個國家經常拿燕國開涮。燕國雖然是強國之一,但是與其他幾個強國相比,存在明顯的差距。即便是面對南韓,燕國也沒有多少優勢。在大爭之世,與強國爭霸,需要依靠勢力。
回覆列表
燕國是一個位於中國的北方的姬姓諸侯國,戰國初期燕國的疆域大約包括今河北省的北部和今山西省的東北一角。全境東北和東胡接界,西和中山、趙接界,南邊靠海,並和齊接界。燕國的始祖是召公姬奭,是周王室的宗親,燕國的出身不可謂不高貴。
在漫長的西周到春秋時期,由於其地理位置偏北,與中原地區的交流甚少,燕國的發展是十分緩慢的。但也是因為這個地理位置的原因,也使燕國成為了為數不多能走到戰國時期的姬姓諸侯國。
燕國在戰國初期的實力是十分弱小的,遠遠落後於其他六國國家,在戰國的歷史舞臺上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直到經歷了燕王噲和其相子之的禪位鬧劇後,燕國的存在感是上來了,但是引來的是齊國對於燕國的入侵。齊國趁燕國“子之之亂”,由大將匡章餓的率領齊軍一舉就佔領了燕國,後來在其他列國的干涉下,燕國才得以存在。
正所謂鳳凰逆磐,燕國經歷瞭如此大難後,開始走上了了復興和崛起的道理。燕人立公子職為王,這就是燕國曆史上著名的燕昭王。在其二十八的勵精圖治下,燕華人才濟濟,各華人才紛紛湧入燕國,史載“樂毅自魏往,鄒衍自其往,劇辛自趙往”。
此時齊國與列國矛盾也在不斷激化,燕昭王抓住機會, 燕國與其他國家組織了五國伐齊的聯軍一起伐齊,五國聯軍一舉戰勝齊軍,齊王身死。在樂毅帶領下燕軍趁此機會深入齊境,佔領齊國首都臨淄,報了齊國滅國之仇,除了即墨和莒兩個地區沒有佔據外,齊國其他的地區被燕國佔領了整整八年時間。燕國向在南部擴張的同時,燕軍在秦開的帶領下大敗北方的東胡,使東胡北退千餘里,燕國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並且修築燕長城。此時的燕國國力大增,達到了鼎盛時期,燕國在國土面積上上一躍超過了趙、齊、韓三國,僅次於秦、楚兩國,在戰國七雄中位居第三。
有盛必有衰的歷史規律下,燕國在燕昭王死後很快就開始了衰弱,齊國在田單的領導下,擊敗了齊境內的所有燕國軍隊,燕國退出了齊國領土。燕國到了戰國後期十分活躍,不斷希望國土獲得擴張。面對被秦國屢屢打擊的趙國,燕國國君蠢蠢欲動,分別在長平之戰後和廉頗離趙的機會兩次入侵趙國,但兩次都被趙國打敗。燕國偷雞不成蝕把米,不僅沒有取得尺寸之地,反而被趙國當成了打氣筒,因為秦國打不過吊打燕國還是可以的。燕國因此在趙國的不斷打擊下,國力日益衰弱,最後被秦所滅。
在整個戰國時期,燕國的國力一直處於戰國七雄中的中下游,在初期處於末尾的位置,在燕昭王以後也僅僅強於被秦國嚴重打擊的韓魏兩國,和重新復國齊國處於一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