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個育嬰師
-
2 # 隨心育兒說
這個“懂事”要看怎麼理解了。
孩子事事聽順父母的話,大人說往西,孩子絕對不會往東,這是“懂事”一類,好與不好自行判斷?
另有一孩子不大聽父母之言,有自己的打算、判斷,總之是很多人眼中的“熊孩子”,但這孩子就是“不懂事”,也不見得?
因此,這個“懂事”的範疇太大,要放在具體的事件和場景中才能看得出“懂事”的真實,而以此來辨別好壞。
-
3 # 浮塵微草
小孩子懂事好,還是不懂事好——認識的角度不同,結論自然不同。
從社會學的角度看,懂事的孩子討人喜歡,招人待見,常常被誇讚,孩子有價值感、愉悅感,父母有成就感、幸福感。而不懂事的孩子,則遭人討厭,令人反感。走到哪兒也得父母操心,一不小心,就會做出“壞事”,不僅給別人造成不便,還得由父母代為道歉賠罪,弄得雙方尷尬、彆扭。你說,小孩子懂事好,還是不懂事好?
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看,小孩子懂事還是不懂事似乎與父母自身的行為及教育有關,但也與孩子的發育、成長環境有關。個人認為,父母不必刻意為之,遇事正確引導則可,既不應儘早、過分地扼殺孩子的天性,也不能一切聽之任之——孩子的教育關鍵在於一個“度”的把握。
-
4 # o_苐鱤
懂事,明白事理,分的清好人壞人,對好人要懂事,對壞人要敢於面對,敢說不,不要把大人所謂生活壓力工作壓力的懂事強加於孩子身上,孩子需要快樂無憂無慮的童年
-
5 # 多一芬可愛
小孩子。從小懂事我覺得應該挺好。因為長大以後,他可以更加懂事。能夠在社會上獲得成功。小孩從小都是離不開家庭的薰陶。更離不開他自己的性格。所以說小孩懂事能夠對於他長大以後有一番作為。
-
6 # 薯片話梅
我們家是一個人丁興旺的大家族,每年過年的時候,一大家的人都會聚集在一起,孩子們負責玩鬧,爸爸們坐著打牌、聊天,奶奶永遠坐在自己的凳子上,笑著看著大家,廚房中忙碌的婦女們常常會被忽略,一直以來,奶奶腦海中的封建思想揮之不去,在她心中,越是一家團圓的時候,兒媳婦越是應該"勤奮",做飯、打雜只為了午飯孩子和丈夫能夠吃的開心。
二嬸嬸是與眾不同的,早年前叔叔染病,為了給叔叔治病,家中的積蓄被花光,最終還是沒能留住叔叔,從那之後,二嬸嬸便獨自一人撫養表弟,好在表弟是一個懂事的孩子,明白母親的不容易, 吃飯的時候到了,所有的孩子一蜂窩的跑到桌子前,霸佔了這個餐桌,所有人都坐好之後,卻怎麼也擠不下二嬸嬸和大娘,兩個人無所謂的笑一笑"你們先吃,我們正好不怎麼餓。"
聽到兩人的話,所有人都覺得理所當然,低頭夾著自己喜歡的食物,整個進餐的過程中,我可以明顯的感受到表弟的情緒不高漲,我以為是因為二嬸嬸不在身邊,和我們來往不親密的表弟有所拘束,便向表弟的碗中加了一個雞腿,表弟並沒有說什麼,只是眼睛一直看著盤子中的最後一個雞腿,看到表弟的神情,我心中覺得不屑,心中想著都已經吃完兩個了居然還想要,便沒再理他。
過了沒一會兒,最小的妹妹鬧著要吃最後一個雞腿,奶奶便笑著把雞腿遞給他,這時候,表弟再也忍不住了,放下碗筷哭著跑了出去,我愣了一下連忙跟了出去,只見表弟抱著二嬸嬸大聲的哭著"我都沒捨得吃雞腿,就想著留給你吃,可是雞腿一個也沒有了。"這時候我才知道,表弟並不是不懂事,而是因為太懂事……
懂事的孩子真的好嗎?
在我們的認知中,好像懂事才是評判孩子的唯一標準,懂禮貌、懂分寸、明事理,這樣的孩子才會真正的招人喜歡,可是對於孩子來說,這樣真的好嗎?"會哭的孩子有糖吃",而懂事的孩子只能默默的將手中的糖讓給別人,最後只能換的別人一句"你真懂事",沒有人在意,孩子真正想要的並不是家長的誇獎,而是那塊本該屬於自己的糖。
懂事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樣?
因為"懂事",孩子已經習慣了讓著別人,只要別人表現出不開心,即使自己受委屈也要滿足別人的想法,而這就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長大之後,孩子不願表達自己真實的情緒,萬事先委屈自己,成全別人,儘管自己有一萬個不願意,但是因為從小養成的性格,孩子已經失去了自我。
以上說的這種還算正常,至少在一般人看來沒有什麼不同,那麼下面這一種呢?一個從小就懂事聽話的孩子,經過努力考上了名牌大學可是,卻親手殺死了自己的母親,這就是著名的"北大弒母案",母親去世之後,儘管疑點重重,也從來沒有人懷疑過孩子,因為孩子從小就懂事……孩子表面懂事的背後是極度的壓抑,終有一天,壓抑會將孩子徹底壓垮。
究竟要不要教育孩子"懂事"?
答案是肯定的,只不過此懂事非彼懂事,百度百科對懂事的定義是:理解別人、體諒別人,瞭解別人的意圖或明白一般事理,而不是要求孩子壓抑自己的天性,一味地討好別人、滿足別人,而忽略了自己。
真正的教育不是為了讓孩子變成什麼樣的人,而是讓孩子在見識過周圍的風景之後,自己選擇成為什麼樣的人!真正的懂事也是發自內心的,遵從自己的內心,確保自己的權益不會受到衝突之後對別人的幫助。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
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識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故事閱讀配有動畫,比枯燥的識字紙牌更有吸引力,並且不用擔心孩子會誤吞卡牌造成危險。聽音選字,發音清晰標準,我家孩子一直在學,不會像之前其他應用一樣因後續收費導致學習中斷,讓孩子系統的學習我覺的是很重要的。
-
7 # 德村
關於“小孩子懂事好,還是不懂事好”這個問題,我認為應該一分為二的來看待。太懂事往往不是孩子的本意,太不懂事也不是一個好的兆頭!
一,小孩子就是小孩子,太懂事往往是被逼的。“懂事”是一個成年人頭腦中的概念,對於小孩子,需要隨著年齡的增加,逐步的由不懂事變為懂事。在這個過程中,大人應該及時的給以正確的教育和指導,以及必要的干預。
對於小孩子的懂事,如果是在他們正常的認知範圍內,這就屬於正常的情況,適當超出一點也可以理解;
但是,如果明顯超出了他們的年齡和認知能力,這種懂事,很有可能不是他們的本意,也許是被家長所逼遵守的規矩,也許是被生活所迫不得不遵守的習慣,也許是受家長強烈的灌輸,也許是有意無意的讓他們過多的參與、接觸、瞭解了他們本來不該接觸和知道的事情!這樣的懂事,對於孩子來說,與其說是懂事,不如說是機械的執行和遵守,或者囫圇吞棗式的死記硬背,不算是什麼好事情!
二,太不懂事的小孩子也讓人苦惱。如果一個小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仍然不懂事,基本的應知應會也不能掌握,如果排除了及時有效的教育培養以外,這就不是懂事不懂事的問題,而是智力有沒有毛病的問題了!如果是這種情況,那就讓人比較苦惱了!
三,要將小孩子的懂事和聰明區分開來。一個孩子,是聰明還是懂事,其實是有區別的,而且意義也不同!
懂事的小孩子不一定聰明,聰明的小孩子也不一定如大人想象的那麼懂事;聰明的孩子最終是會懂事的,懂事的孩子最終不一定聰明!
所以,對於小孩子,還是需要少一些條條框框,多一些天真爛漫;那種超出自然生長髮育階段的拔苗助長,年少老成,其實對孩子沒有什麼好處!
還是儘量順其自然、適可而止比較好!【以上就是我的回覆,希望對你有用!如果喜歡,請點贊、關注、轉發、收藏!如有任何建議或意見,歡迎給我留言,我很樂意與你們一起探討!】
-
8 # 劉老師96283
小孩子的懂事與不懂事,這要看怎樣界定。就是說你用什麼樣的標準來判定一個孩子懂事或不懂事我們暫且不論。孩子懂事與否,父母是最好的老師。對於孩子的成長,我想說什麼年齡的孩子就應有什麼故事,讓孩子的生活豐富多彩,這很重要培養孩子樂觀心理,Sunny,健康。懂得長幼有序,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尤其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的書包自己背,告訴孩子學習是自己的事情,你的書包你自己背,不能讓人替代,讓孩子知道一種擔當,不依賴。並且讓孩子力所能及的幫助家長做家務,培養孩子的愛心,在家心疼父母,長大了就會有一份責任心,一個連父母都不心疼的孩子,如何會對別人,社會獻愛心,做貢獻。
由此得出一個有擔當的孩子就是懂事的孩子。但願這些祖國的花朵Sunny向上,未來成為祖國的棟樑。
-
9 # 傑希媽媽嘮叨嘮
孩子懂事或不懂事,不能一概而論,面對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人和事,要區分對待。
前幾天看到一個新聞,小攤位上一個男孩正狼吞虎嚥地吃麵,見有客人買東西,立刻放下碗筷去打包,動作嫻熟流暢,一看就是個“老手”,你說這孩子懂不懂事?但為什麼評論裡很多身為家長的網友會看哭了呢,難道孩子懂事不好嗎?
男孩固然是個好孩子,但小小年紀就分擔起了生活的重擔,看著孩子瘦弱的肩膀,熟練的動作,和那剛吃了幾口的麵條,你還會覺得這種懂事是值得被宣揚的嗎?
該是天真爛漫的年紀卻早早懂得了太多,看得懂成年人的臉色,聽得懂他人的閒話,說得出超脫年紀的話語……不,至少這不是我理解的“懂事”。
人生漫漫,何必如此著急著讓孩子一夜長大,請給孩子穩穩成長的時間!
-
10 # 小河流水嘩啦啦dd
我覺得還是前者比較好,我閨女是那種比較暖人的孩子,特獨立,從小睡覺就不喜歡別人礙著她,自己玩玩具的時候,一個人可以玩半天或者一整天,所有的朋友都說她專注力特別的好,我們叫她做的所有的事情她也會去做,很暖心。
但是,相比於我朋友家的那個小孩真的是性格暴躁的不得了,上次我朋友拿了一盒青豆,朋友女兒習慣性不高興把東西扔掉,青豆被扔的一地都是,我女兒看到就哭著說豆子掉地上了,我朋友說這是兩個孩子的性格,一個扔豆子一個哭著心疼豆子。我覺得懂事的孩子非常讓父母欣慰,省心,也會讓別人認可最起碼不會給別人添堵。
看新聞很多報導,飯店服務員端一盆熱熱氣騰騰的菜,然後熊孩子在那個飯店過道,來來回回的跑,結果撞到服務員,服務員被菜燙到還要承擔責任
孩子調皮因為這是天性,但是不影響別人,那才是真的懂事,這就是家教問題。
-
11 # 故事點放機
說是孩子,就已經限定了是在一個階段內。
某個階段內,懂事,不懂事,沒有差別。
都只是一段時間的表現。
重要的是,讓孩子盡情的嘗試,體驗。
該注意的是:家長是否準備好了陪著孩子一起丟臉。
-
12 # AI育兒
兩個方面回到您的問題:
1、如果您指的懂事,是孩子有禮貌,講文明,主動性強等方面,那麼恭喜你,我的答案是“懂事”比“不懂事”好!
2、如果您指的懂事是事事都聽大人指揮,大人說一,他不會說二,後續可能導致性格教弱,沒有主見,我的答案是“不懂事”更好!
回覆列表
怎麼說呢,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說:“你要聽話一點,懂事一點。”如果孩子明事理,知道體恤他人,有自己的思想和底線等,那這樣的懂事自然是好的。但如果孩子為了“懂事”而懂事,凡事只考慮別人希望他怎麼做,那這樣的懂事對孩子來說是不利的,也是不公平的。
而且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過程,健全的思想和人格,需要在成長的經歷中,父母的教育中不斷變化和完善。如果從小就要求孩子要聽話,聽父母的,這樣沒有自我的懂事,想必也不是父母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