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888178518830

    “錢荒”一詞在宋代才正式出現,但是這一現象卻是自唐朝中期就開始顯現的,幾乎貫穿了唐朝中後期,並一直在宋朝延續。宋人給錢荒下的定義是:“兩浙累年以來,大乏泉貨(貨幣),民間謂之錢荒。”也就是說可流通的貨幣太少了。

    對於唐朝的錢荒現象,說得最透徹的就是李翱了,李翱在唐德宗時考中進士,歷經唐德宗、唐憲宗、唐文宗、唐武宗,幾朝的老臣,也是唐朝“錢荒”現象最直接的見證者。

    【兩稅】指的是“兩稅法”,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開始執行,兩稅法中有一條極其關鍵的細則,即要求“一切稅收,全用銅錢”。而唐代的貨幣制度是錢帛兼行(“錢”是銅錢),因此表示物價的尺度通常是用錢幣或絹帛,佔主導的銅錢。然而,稅收全部用銅錢的話,一些人納稅自然需要用絹帛兌換銅錢,銅錢緊缺。於是,如李翱所說“錢益加重”,而絹帛就不值錢了。在兩稅法制定之初,一匹絹可以換四千(銅)錢,而四十年後,一匹絹只可以換八百錢了,對於整個社會來說,這樣的影響會是方方面面的。

    就拿現在的豬肉價來說,以前一百塊能買大概6斤,現在只能買3斤,豬肉價格上漲了,錢就不值錢了。而唐朝時是“錢貴了”。並且,對於現代人來說,豬肉價高,可以不吃,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對於經歷了兩稅法的唐朝人來說,納稅是必須的。但唐朝政府徵收的稅額是固定的,並沒有因此而下調,這樣對於百姓來說,自然是賦稅加重了。

    所以,可以說錢荒是伴隨著兩稅法產生的。流通中的貨幣嚴重不足。需求遠遠大於供給。這就是唐中後期的錢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逆戰末日重生怎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