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呵護眾生
-
2 # 創新農牧
嘔吐與腹式呼吸主要由哪些病症所引起呢?
嘔吐的分析:
我們養豬生產過程中,最為常見的豬嘔吐,首先聯想到促發該症狀的多半是消化道的毛病,和神經系統的問題,就如以下:
(1)胃性嘔吐見於胃炎、急性胃擴張、某些藥物和毒物對胃黏膜的刺激。(2)反射性嘔吐見於咽炎、腸阻塞、腸變位、肝臟疾病、腎炎、腹膜炎、豬瘟、豬丹毒、腸道寄生蟲病等。(3)中樞性嘔吐見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如腦炎、腦膜炎、顱骨外傷等。也可見於毒物或藥物中毒(食鹽等)引起的腦炎而導致嘔吐。低血糖可引起腦水腫和顱內壓升高導致嘔吐 這些都是比較常見,能夠引起豬嘔吐的原因,
腹式呼吸的分析:
豬腹式呼吸一般表現為腹腔可見快速煽動,並且豬的表現為呼吸困難,能夠引起豬發生這種症狀的多半是呼吸道疾病,各種細菌透過豬的上呼吸道進入豬內部組織,病毒滋生蔓延形成爆發,嚴重損壞豬的呼吸道系統與組織,讓豬的鼻腔,肺部,氣管受損,神經系統缺氧等。常見引起豬腹式呼吸的病症有:傳染性胸膜肺炎,豬肺疫,豬流感,氣喘病,支原體,肺炎鏈求菌,衣原體,藍耳病,圓環病毒,豬瘟,偽狂犬,非洲豬瘟,這些病症的病毒都可以直接透過呼吸道進行傳染,
綜合以上的分析得知是否感染非洲豬瘟以上症狀分析,這頭豬患非洲豬瘟的可能性比較小,筆者自己養豬場經歷過,患非洲豬瘟的豬,一般發病時體溫都會迅速上升到42度左右,並且持續高燒不退,直到臨死前24小時左右,溫度才會下降,感染非洲豬瘟的豬,同樣會嘔吐,嚴重的還會出現呼吸困難,食慾廢絕,感覺累和微弱,呼吸速度比平常還要快一些,而且還會拉稀,和拉血痢等,死後的豬面板多處呈紫色。題目中描述的症狀與非洲豬瘟的症狀多處不符,所以我斷定這並非是非洲豬瘟,而是其他病症,對於是什麼病症,因為題目中的我們已知的訊息比較少,並不能夠完整的分析出來,但是:題主可以根據以上病症分析內容,作為參照,對比這頭豬的症狀與什麼病症更相符。
最後的總結與建議在非洲豬瘟的大環境下,許多人都是草木皆兵,不得不為這來勢洶洶的病毒而提心吊膽,但是該來的總會來,不該來的也不會來,我們需要做到的是,如何去杜絕這病毒的侵襲和騷擾,介於該病毒目前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沒有良好的治療方案和預防藥物,我們能夠做到的只有,杜絕外來人員和各種運輸車量的進入,以及其他家畜和動物類進入養豬場,非洲豬瘟病毒對次氯酸鈉、氫氧化鈉、衛可等很多消毒劑對該病毒都比較敏感,豬場可選擇這些藥物對豬場做到全方位消毒
-
3 # 發財馬
感謝題主問題!
生豬養殖細微見真章!豬群發病誰也不想,但其吃五穀雜糧發病又在所難免,關鍵在提早預防保健及搞好豬群營養及腸道護養健康。日常養殖中引起豬隻嘔吐的原因很多,諸如胃酸過多、膽汁逆流、胃腸粘膜有脫落損傷且有炎症未痊癒、疾病(偽狂犬與圓環混感)等。根據你描述的症狀暫時不能排除非瘟可能,具體確診需要專用試紙檢測。就題主問題引述如下:一、考慮偽狂犬與圓環混感症狀:患病仔豬體溫升高,呼吸道症狀嚴重,生長緩慢,逐漸消瘦,個別豬出現嚴重嘔吐、水樣腹瀉,有神經症狀。死亡率高,達45%以上。
預防
1.加強飼養管理,搞好精細餵養。
2.搞好圈舍環境衛生及衛生消毒。用來蘇兒或戊二醛、燒鹼。
3.做好防疫保健。重點是偽狂犬、圓環等的免疫接種,另外每噸飼料中加入1公斤替米考星及200克Vc,連用1周。
治療
1.患病豬隔離對症治療。
2.用阿莫西林、林可黴素控制繼發感染,配合抗病毒中藥使用。
3.供應充足清潔飲水,飲水加入多維素、食鹽。
二、考慮流感,胃炎,藍耳等疾病治療
1.病豬隔離對症治療。
2.建議使用林可黴素、板藍根或氟苯尼考、板藍根。
3.板青顆粒、氟苯尼考、鹽酸多西環素拌料。
4.供應充足清潔飲水,飲水葡萄糖、Vc。
三、非洲豬瘟症狀表現1.高熱(40.5℃)。
2.食慾下降。
3.飲水增加。
4.初期不是所有病例都出現死亡率上升症狀。
5.便血。
6.站立不穩、臥地不起及個別抽搐。
7.面板黃染,區域性面板出血。
8.鼻腔出血、口腔出現泡沫。
1、2、3、4為初期症狀。
四、有無非豬瘟,都應搞好生物安全防控。1.本病為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切斷傳播途徑是第一要務,杜絕外來豬肉製品進入自身場。
2.嚴禁外來人、車、物進入自身場,特別是拉豬人車。關鍵是守住門、看住車、管住人。
3.建立物理屏障(設立四周高而厚圍牆);建立區域屏障(中等以上規模場,場外2-3公里處設立消洗站,場外路面生石灰白化);建立意識屏障(場區大門口設立專用隔離消毒通道,重點消毒外來人車物)。
4.強化內部管理,搞好豬群營養,著重護養腸道健康。
小結:生豬養殖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眼下這行情來不得半點馬虎,貴在日常保健與精心護養。至於是否是非瘟,還需要用專用試紙進一步檢測。建議可以參考上述症狀表現,人為先予判定並及時隔離防護。2019-8-13
回覆列表
您是那個地方的,西南地區非瘟正在流行,您把豬拍幾張照片發給我,把症狀說清楚。疾病的診斷需要望聞問切,綜合判斷,要懷著對生命負責任的態度,處理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