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所齋主
-
2 # 抱庸詩書
藝術的評判本身就帶有主觀元素,看法各異,眾口難調。範曾先生書法爭議較大,畫還是很好的,至少在當代,可以說是家喻互曉。當然,如果說其畫功能夠比肩古代名家,我覺得是捧殺,實力絕對是有,但尚不足與古人摩肩相論。總結了一下,時人對範曾先生的非議,主要在於三個方面:一是他本人很狂。二是為人不夠厚道。三是書法騙子。
範曾曾提出繪畫“九品”論: 一品,謂之畫家,作品賞心悅目 ;二品,謂之名家,作品蔚然成風 ;三品,謂之大家,作品繼往開來;四品,已成大師,鳳毛麟角;五品,謂之巨匠,五百年出一位 ;六品,可稱魔鬼,從未看到 ……當趙忠祥問其畫作屬幾品時,範曾說:坐四望五,以待來日。當下大師稱謂比比皆是,敢說自己是大師的,範曾為第一人。重新整理紀錄,震動三觀!
範曾曾義氣風發地說,“我的畫不是太貴,而是太便宜!榮寶齋一半的收入來自範曾!”一副畫作潤格已達數百萬上千萬,還大喊自己的畫作太便宜,範先生的自信真是舉世難匹。
因為揭發我最多的是範曾,我自然也感到十分痛苦,巨大震動,到我家前後不會過十次,有幾回還是和他愛人同來的。過去老話說,十大罪狀已夠致人於死地,範曾一下子竟寫出幾百條,若主要目的,是使我在群眾中威風掃地,可以說是完全做到了。事實上我本來在群眾中就並無什么威風,也不善於爭取任何威風,只想在毛主席領導的新中國,平平實實做一個文物工作者。
當代著名收藏家郭慶祥在其《藝術家還是要憑作品說話》一文中,曾不點名地批評範曾“自我吹噓”和“過度包裝”,直言其雖博得“名滿天下”,卻虛而不實。
究其書學之路,範先生感慨良多:“戊寅年始悟書法用筆最忌妄生圭角,空作抖擻。讀唐人碑,又感法度深嚴,抑性舍靈,乃幻變古規,自造家法,自信不輕讓褚虞。世之書界笨伯,讀此必大怒雲”。至少,書法圏不少朋友認為範先生沒有堅持有一說一,不妄生圭角,就沒有“四不像”的書法形態,不空作抖擻,又何來“靜脈曲張”體?範先生論書,其志何其高也,只是在他的筆下,絲毫看不出所謂的高格,只有滿紙的矯揉與俗氣。
網友直言,範曾書法是當代書法之最大騙局,動輒百萬一幅的書法作品,純屬炒作,論其真功,尚未可及登堂入室。
-
3 # 三言兩語壹世界
先說範曾其人一一範曾(1938.7.5-),字十翼,江蘇南通人,中國當代大儒、思想家、國學大師、書畫巨匠、文學家、詩人。現為北京大學中國畫法研究院院長、講席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南開大學、南通大學惟一終身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元文化特別顧問”,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名譽文學博士,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榮譽文學博士。是當代中國集詩書畫、文史哲、儒釋道於一身的文化大家。
範曾提倡“迴歸古典、迴歸自然”,身體力行“以詩為魂、以書為骨”的美學原則,對中國畫的發展厥功至鉅,開創了“新古典主義”藝術的先河。
借用科學家楊振寧的一句話來回復題主問題,他評價範曾是“幾百年出一個”。雖然這個評價引來很多人不滿,但是範曾作品的價格就有力的說明。
-
4 # 李老先生有塊地
他的畫不錯,字不敢恭維,咱也不懂咱也不敢說。
但他的人品頗有微詞。
對應古人他就好比蔡京和秦檜,有大才,藝術造詣也高,卻是敗在了人品。
-
5 # 竹韻聽雨
範曾先生的畫只所以爭議很大,大體上存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範曾先生早前是畫連環畫的,而且水平很高,有一定的影響力。許多中文教科書中就有他畫的插圖。繼而他的國畫有連環畫的影子。線多墨色變化少。給人一種紙片人的感覺,當然他的線條造形能力是值得肯定的。另一方面是他的人物畫千篇一律,重複較多,也是對其作品質疑的一個重要原因!中國畫人物畫就近現代而言,範曾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人物畫大家,毋庸置疑!儘管非議種種,但其畫作仍是被值得肯定的中國畫大家!
-
6 # 拽著A380尾翼
範曾的字畫自帶標籤,說的好聽點,是具有鮮明的個性,說的不好聽點,是自我複製。不過,所有畫家在形成自己的書寫和作畫習慣後,也可以說是個人風格定型後,基本上都在複製自我,範曾如此,齊黃徐潘張也如此。客觀的評價,範曾的藝術水平應該遠超二李(李可染、李苦禪),二李靠打著齊白石徒子徒孫的旗號在畫壇立足,吹捧二李的人不在少數。範曾自立門戶,所以他吹捧自己多,吹捧他人少,這是範曾的個性使然,誰也封不住他的大嘴。
-
7 # 厚石居主人
範曾先生,無疑是當代大儒、書畫巨匠,先生提倡“迴歸古典、迴歸自然”,身體力行“以詩為魂、以書為骨”的美學原則,對中國畫的發展厥功至鉅,開創了“新古典主義”藝術的先河。其書畫作品也飽受市場青睞。
其主要成就:
“胡潤藝術榜”最貴國寶藝術家
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勳章
法蘭西公民之星金質勳章
日中藝術交流特別貢獻金獎
日中文化交流功勞紀念杯
義大利米蘭市榮譽市民
中國十大慈善家之一
範曾先生的書畫作品近年來之所以爭議頗多,主要原因在於“流水線作畫”,大師批量作畫,為的只是商業價值。誠如專業人士所言,範曾不是一個人,他背後站著一個利益集團,這個利益集團自然是“一切向錢看”,就會不斷的為了利益而炒作,在這些人眼裡“畫畫就是畫人民幣”,真正的藝術就會被淡化很多。先前範曾先生有不少書畫流拍,就是很好的例證。
不可否認,範曾先生的書畫作品,自然是擁有相當高的藝術價值。但是,當藝術創作僅僅是為了追求商業價值,就註定會失去內涵與品格,最後被市場淘汰也就在情理之中。
-
8 # 濃淡任由冰雪中
範曾先生的畫,我覺得幾十年不變的畫風,書風,作為一個藝術家,是不符合藝術自然規律的。從90年代初開始,幾十年還是如此,總是老子出關一類題材,瘦金體書法。
從90年代開始,我第一次接觸範老師的作品,非常佩服他的(放牧圖),人物線條流暢猶勁,造形準確生動,神采飛揚;書法(瘦金體)別具一格,給人氣象一新。
近幾年,看到範曾老師作品,拍賣不斷新高,我覺得有人在幕後炒作。
我認為,藝術家一生中,不能總是一種風格吃老本,要不斷進取,變法出新,才是藝術家的本真,要5年一小變,十年一大變。
山珍海味天天吃,幾十年一樣,怎麼行呢?希望範曾老師,象齊白石一樣,來一個衰年變法,為中華文化藝術增新彩。
藝術貴於新,十個優點不如一個特點。寧忍十個缺點,也不忍一個俗氣的習慣。
個人之見
-
9 # 鴻鵠迎罡
範曾先生以創作人物畫聞名當代畫壇,可以肯定地說,他是當代非常有分量的畫家,圈內圈外許多人都知道他的大名,整體水準完全能排進當代人物畫畫家的中前水平,尤其他的“線描”技術,在當代畫壇名列前茅。
如果從縱向來比較,把範曾跟歷史上已經被蓋棺定論的八大山人、徐渭、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等大師來比較,他還有很大差距。
中中國人物畫在造型手段上,通常以“線描”為主,也叫“十八描”,是根據古人的服飾特徵和髮型特徵,而創作出來的以線條為主的造型技法。古人在日常生活中穿著不同形制的衣服,由於這些衣服的材質和款式不同,穿在身上,會呈現出不同的皺褶、紋理和形態,有的看起來寬袍大袖,飄逸靈動,如漢服,有的看起來挺拔優雅,如長袍,有的看起來幹練利落,如武士裝。
為了用繪畫語言表現服裝的美感,古人通過不斷探索和實踐,根據自然界裡本身存在的線條特徵,如車軋印,屋漏痕、折釵股等,發明出抑揚頓挫、虛中有實、剛柔並濟的線條,幫助自己描繪出需要的藝術形象。
範曾在人物畫創作中,對“十八描”裡邊的“枯柴描”和“蚯蚓描”情有獨鍾,所以,我們能看到,範曾畫中的線條具有抑揚頓挫,粗細均勻,蜿蜒曲折的特點,能表現出突出的節奏感和質感,卻給人缺乏骨力、華而不實的感覺。
範曾的“線描”技術之所以很高,這歸功於他早年的工作經歷的歷練。
範曾是20世紀30年代出生的人,現在早已是耄耋老人,他之所以能在繪畫領域,乃至國學領域取得成就,離不開三位老師的栽培,分別是蔣兆和、沈從文、李可染。
早期,範曾曾在蔣兆和畫室學習,這是他打下繪畫童子功的關鍵。從20多歲開始,範曾就表現出比較出眾的繪畫才華,經過沈從文先生的舉薦,他進入到中國歷史博物館上班,給沈從文先生做助手,負責編撰《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一書,主要工作內容是創作書中的插圖。
之後,範曾又得到李可染、李苦禪等名家的指點,繪畫水平突飛猛進。又加上他在工作之餘,創作了一系列連環畫,這對他“線描”技術的提升有顯而易見的作用。
再後來,範曾被邀請到全國各地,乃至海外講學、辦展、出書,名氣越來越大,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40多歲的範曾已經成為全國非常有影響力的畫家,並把這種影響力延續了近40年,一直紅火到當代。
俗話說:人紅是非多。如今的範曾,雖然名氣很大,但爭議也很大。人們對他的爭議,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第一、在繪畫創作上,從範曾身上幾乎看不到創新精神,他幾十年如一日,對一種技法,一種題材和構圖,不斷進行自我重複和複製。
熟悉範曾作品的觀者,可以看到,範曾總是把《老子出關圖》翻來覆去地畫,老子騎著黃牛領著書童,悠然自得地行走在路上。
畫中內容從構圖、設色,甚至人物的表情、神態、裝飾等,總是千篇一律,不知面對同一幅畫,範曾會不會感到創作疲勞,觀者產生審美疲勞是肯定的。
這說明了什麼?足以說明範曾的文化修養不夠,他想畫出更多的古代人物,卻由於知識面狹窄,不足以支撐和實現他的創作構想。實際上,範曾這方面的缺陷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出現了,但由於範曾驕傲自滿,並沒有放在心上。
一次,範曾創作了一幅屈原像,沈從文看到後,就提醒範曾:楚中國人穿的衣服可不是你畫的那個樣子呀,以後要多看書、多學習,瞭解清楚後再創作。
還有一次,範曾畫了一幅商鞅拜見秦惠王的作品,給商鞅腰間畫了一把佩刀。古代君臣相見,任何臣子都不能佩帶兵刃,否則會涉嫌弒君之罪,是要斬首的。
這兩次創作裡,範曾顯然犯了常識性錯誤,是他文化修養不夠的表現。面對這兩次錯誤,沈從文善意提醒,沒想到引來範曾的冷風熱潮,範曾說:你的那一套早過時了,收起你的那一套靠邊站,上級批准我這麼畫!沈老聽後,氣得兩眼通紅。
第二、範曾被爆出用流水線作畫,給藝術品市場上放行了數量龐大的商品畫,讓收藏者的財富大大縮水。
從圖片可以看出,範曾先在牆上並排鋪好10幾張宣紙,然後像加工零件一樣,依次在每張宣紙上作畫,先統一畫出人物的頭,再畫出面部和身子,再畫出手腳和服飾,最後統一設色,畫出簡單的背景,每一幅畫看起來幾乎沒有什麼區別。
人們收藏繪畫作品,目的是為了保值升值,對作品的唯一性和獨特性要求很高,它們是保障作品升值的必備條件。
範曾這種千篇一律的商品畫跟“物以稀為貴”背道而馳,誰買誰將來會倒黴,想讓升值保值只能是奢望,收藏者只能啞巴吃黃連,爛在手裡。
第三、範曾狂妄自大,目中無人,喜歡自吹自擂。
範曾說過的大話大多出自《範曾自述》一書,主要有:
假給我三十年光陰,可超越八大山人。
如果再給我20年,四庫全書我可以讀800卷,成為文史第一人。
當我有了這樣的明確的發現之後,我的藝術的進步簡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使全社會震驚,我的畫也以空前的速度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僅僅十年時間,我像從激烈的地震顫動中,大地被擁起的奇峰,直插雲天。
畫有六品,一品是畫家,二品是名家,三品是大家,四品是大師,五品是巨匠,六品是魔鬼。範曾自評為坐四望五,在範曾眼裡,他的水平位於大師和巨匠之間。
面對這樣自負,這樣自吹自擂的範曾,聽者除過開懷一笑之外,恐怕沒有人會在意他說話的真假。
-
10 # 快意10
很多藝術家,特別是國內的藝術家,大師,他們的藝術作品,並不一定能夠稱得上空前絕後。中國是個圈子文化,能否成名,靠的是圈子的認可!這種風俗不僅僅侷限於文化圈,而是一種普遍現象,總體來說,弊大於利!
-
11 # 遠景近看
客觀的說,范增的畫在當代中國畫壇應有一席之地,尤其是人物畫,無論是線條、色彩還是人物時代背景的表現力,都有其獨特的風格。但他的個人社會經歷和為人處世、包括為人父母方面,成為了人們詬病最多的。甚至在某個時期,自己的政治態度也曾有過動搖和負面的行為。因此,作為一個藝術家,良好的個人品德修養是非常重要的,你的道德水準在大眾面前是無法和你的作品切割的,同樣,好的藝術作品創作者,應該具備良好的個人素養,而藝術素養只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絕不是全部。作為一個繪畫方面的藝術家,一個名人,已經負有一定的社會責任和義務,你的言行、品德和作品同樣重要,對待自己在社會中的態度要想自己對待作品一樣認真。這才具備一個公眾人物應有社會道德標準,其作品的內涵和藝術性才能夠達到更高的水平。
-
12 # 天下獨庸
當然是大師級別的人物了,但題材單調;若更豐富多彩一些就更完美完善了,但字不敢恭維;據傳言、或許就是流言:人品怎麼樣怎麼樣的,希望是造謠!不過希望是三人成虎,但又說了,其實那有不起風的浪?反過來,就是都是真的、總之若是坐實了所有的事情和話題,那麼總是個遺憾了。
為什麼有大天才的藝術家都和殘臂的維那斯一個樣子了?是追求不完美來彰顯特立獨行的嗎?
水不滿並不是杯子的錯,漏了一半,當然也並非全是杯子的原因,或許傾倒那個杯子的人正是你;其實真事變成流言的傳播和流言變成真事的造謠有同等的功效!
其實我並非意識流的思想;只是害怕自己也會失去同樣的法度而寫出醜書體的字;其實醜書是最有滋味的了!不信你就瞧瞧!
-
13 # 蝌蚪長大了
范增先生的畫十年前還是很紅火的,記的我那年去琉璃廠還有好多的小商販背地出售範曾先生的畫《水墨印版》,當時出於喜愛也買了幾張!
因為喜愛過,也詳細瞭解過范增先生的過往!范增先生愛畫,是為畫而生的人,也不要說先生作畫單一,只能說這類先生更有代表性,先生在這類畫作已是第一!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等大師都做到了單領域的極致,范增先生也一樣!先生留學海外,那時還沒有太大名氣,偶遇熟人牽線搭橋,接受了資本場的運作,先生的作品更多的呈現在人們的面前,也得到了社會的熱愛追捧!雙贏的結果讓范增先生和資本家得到了利益最大化!
商人永遠利益第一位的,范增先生想擺脫身上過重的銅臭味,迴歸純粹的藝術!從2010年開始先生推掉了身外的一切,只做心中的畫,但讓那些資本家斷了財路!由期是近幾年更是有摸黑先生名譽的事情來!大家懂得!
-
14 # 趙伯文41762883
摒棄那些沒勁的文人相輕,因為那是不自信的表現,言之無益。
對於範曾先生畫作的爭議也儘可能的輕聲細語,不要什麼話都往外扔,這是對一名畫家,對一名年逾八旬的老者應有的尊重。
我是外行,不言內行之語,而是平心而論範曾先生的畫好在哪裡。
古風古韻猶雋蔚範曾先生之畫大都尚古,或古人、或古詩、或古意、或古事。
如《老子出關》、《松下問童子》、《羲之臨池志逸》、《鍾馗神威》等。
獨筆獨墨有乾坤範曾先生說自己的畫作是“以詩為魂,以書為骨”,我看其畫猶如書法之柳體,爽利挺秀,骨力遒勁。又如敦煌的飛天,呼之欲出,逍遙飄逸。
大凡書畫者,每臨揮毫有靜氣。範曾先生亦是如此,不然是絕對創作不出既有古韻又有靈動的畫作來。
以範曾先生2018年幾幅畫的市場拍賣為例:
《12生肖》720萬,20萬/平尺;
《清奇古怪雅集圖》690萬,27萬/平尺;
《老子出關》448萬,52萬/平尺;
《羲之臨池志逸》241萬,28萬/平尺;
《到處溪山》149萬,38萬/平尺。
-
15 # 以瓷惠友
範曾先生的畫近年來爭議頗多,他的畫到底怎麼樣?
我是“以瓷惠(會、慧、匯)友”,對中國古瓷器的鑑藏有近三十年的實戰經歷和豐富經驗,早在十幾年前就發表過《古玩鑑定的誤區》、《淺談瓷器的手感》、《瓷器鑑定中的“望、聞、問、切”》、《氣泡在瓷器鑑定與鑑賞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有一定影響力的論文和作品,現在就古董鑑定問題已經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現在入駐自媒體平臺,期待與所有真愛古瓷的朋友坦誠溝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見、相互切磋、共同進步!感謝各位朋友的捧場關注與點贊!謝謝!
而且宣告一下,我所有文章中才的藏品都是我個人的收藏,萬不得已用別人的圖片,我會特別註明。照片是自己拍的,圖片遠不如實物精美漂亮,沒辦法,個人技術不行,光線、角度、距離都把握不好,大家湊合著看吧,能說明問題就行。
範曾先生的畫近年來爭議頗多,他的畫到底怎麼樣?客觀地講,範曾先生在未正式成名成家之前的畫作和書法還都充滿了昂揚向上、靈動鮮活、個性張揚的生機與活力,皆為用心之作、用情之作、用意之作,儘管可能會有一些這樣或那樣的表現上的小問題,但總體上不失為一個藝術家的奮鬥、抗爭與執著得心跡、與心血,十分難得而可貴。
但可惜的是,範曾先生在功成名就之後,思想開始腐化、精神開始墮落、意志開始沉淪,迄今為止已經完全墮落為了金錢的奴隸、名利的狗屎,從靈魂到肉體都散發出令所有正人君子所不齒的勳勳惡臭,其作品早已墮落為其攫取金錢的“印鈔機”,早已毫無任何藝術性和實際價值可言,惡臭熏天、惡毒無比、分文不值,罪大惡極、死有餘辜、罄竹難書!
範曾的墮落史、衰變史、演進史恰好是中國所有當代畫家、書家、文人、騷客所都必須嚴肅面對的人生歷史抉擇的影像資料,面對金錢的誘惑,你是要仿效範曾寧可做遺臭萬年、舔腚吃屎之徒,還是要做寧可兩袖清風、風餐露宿、令人景仰之人呢?慎之為好!
回覆列表
範曾先生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就名聲大噪,不得不說有其合理性。縱觀當今畫壇,學養能與範曾先生比肩者,未見其人。範曾先生自青年時代就以狂妄聞名,也得罪了很多人。
當時,其畫價在日本漲了一百倍,國內漲了十倍。其智慧超人,在八十年代中期,即出資五百萬蓋了南開藝術樓。這在當時無異於天文數字!汶川地震時,不嗚則已,一鳴驚人,贊助了一千萬。書畫藝術界能拿出一千萬的不乏其人,但唯範曾先生有此膽略,有此氣魄,有此智慧!藝術水平與生活態度不可混為一談,範曾先生私生活一直被人詬病,其中不乏羨慕嫉妒恨!至於年輕時,有些不盡人意之事,與時代背景和個人成熟程度有關,大可不必糾其一點不計其餘。
範曾先生最令人惋惜的是藝術幾十年沒有變化,未能更上層樓,給人以江郎才盡之感!書畫藝術拼的是學養,範曾先生詩書畫皆有個人強烈風格,在中國畫壇獨樹一幟,得益於其深厚學養,這也是其餘各家無法與範曾先生比肩的根本原委。
範曾先生書畫,可以不喜歡,可以不欣賞,可以不收藏,但若將其說的一無是處則有些偏頗。我本有機會以五千元一尺收藏一些,因不太喜歡,未曾入手。我雖然京城畫界摯友眾多,但與範曾先生素不相識,也不想尋機與其交往。眾友若有不同認識勿噴!噴我也不懼,照常悠哉遊哉,過自己安貧樂道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