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幻海微舟
-
2 # 江南知士wang
記得小時候看過,是一部玄幻古代遊記體小說,書中離奇百態,虛幻似真似現,人物眾多,景志細膩生動,語言優美,最大的缺點,篇幅拖拉,故事性重複多,反正說它好也說不上,說不好也還能娛人一樂,消磨時光,象現今的通俗小說一樣,看過就忘了,總之主題思想散曼,也許我愚蠢,不知理會之全義,當一點可以說,是一部通俗小說無疑,具體是誰寫的忘了,反正印象不深刻,我也只好胡列幾句了。
-
3 # 請問填寫什麼龍飛鳳舞
《鏡花緣》,是清代著名小說家李汝珍所著清代百回長篇小說,是一部與《西遊記》、《封神榜》、《聊齋志異》同輝璀璨、帶有濃厚神話色彩、浪漫幻想迷離的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全書一百回,小說前半部分描寫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遊歷的故事,包括他們在“女兒國”、“君子國”、“無腸國”等國的經歷。後半部寫了武則天科舉選才女,由“百花仙子”託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託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並在朝中有所作為的故事。
鏡花緣》繼承了《山海經》中的《海外西經》、《大荒西經》的一些材料,經過作者的再創造,憑藉他豐富的想象、幽默的筆調,運用誇張、隱喻、反襯等手法,創造出了結構獨特、思想新穎的長篇小說。但是小說刻畫人物的性格較差,眾才女的個性不夠鮮明。尤其後半部偏重於知識的炫耀,人物形象性不足。
《鏡花緣》,是清代著名小說家李汝珍所著清代百回長篇小說,是一部與《西遊記》、《封神榜》、《聊齋志異》同輝璀璨、帶有濃厚神話色彩、浪漫幻想迷離的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全書一百回,小說前半部分描寫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遊歷的故事,包括他們在“女兒國”、“君子國”、“無腸國”等國的經歷。後半部寫了武則天科舉選才女,由“百花仙子”託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託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並在朝中有所作為的故事。《鏡花緣》是明清長篇神怪小說的代表作,刊印於清嘉慶年間。原計劃寫二百回,實際只完成一百回。全書寫得最成功、最出色的是唐敖遊歷海外的部分,所述海外諸國及種種奇花異草、珍禽異獸,雖大多能在《山海經》、《博物志》、《酉陽雜俎》等古籍中找到原始記載,但均經過作者發揮藝術想像,進行了再創造,賦古代神話以新的故事內容和社會意義,寄託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回覆列表
我有一本挺不錯的,主要是前半部分挺好看的,我是看動畫片才知道的,呵呵!
《鏡花緣》內容特點:嘲諷性,才學性,詼諧性。
1.嘲諷性:
作品的卓越思想在於對當時社會許多腐朽醜惡現象的無情揭露和鞭撻上,這種揭露和鞭撻雖藉助於異域社會風俗的描寫,但實際都是諷刺和揭露當時社會的種種醜惡和不合理的現實。作為一個學者,李汝珍特別反對當時陳腐透頂的學術空氣,對不學無術假作斯文的儒者如白民國那位念「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為「切吾切以及人之切」的學究,作了尖刻的嘲笑.這種風氣,正是當時中國的學術縮影,對於人生一切只是一場神話的遊戲作為嘲諷.作者開卷不久,就用一個上界和塵界對立的情景喻示出來,上界是風光婆娑景物分明的,塵界只是一個真實的倒影,一切意旨必須發動於上界,因此上界是秩序嚴明的,有一個決絕威嚴的紀律籠罩著這個世界,並且直貫塵界,這個紀律不但是行為的規範也是內在世界的法紀,為了使紀律實施它名正言順的懲罰,這很像「上帝」讓他的僚屬們玩一個絕對正確出口的迷陣遊戲,失誤者不幸落入陣中,只有繼續不斷的順著錯路走下去,執行者上帝把懲罰寄寓在遊戲的形式裡照說,像這樣由時空交錯起來的世界應該可以成為一個雖有缺點而仍然是實質的世界,來和上界作一個不等式的對比存在的。可是,不幸地作者卻無意於做這種證詞他在故事中間就不斷地警告我們所見的都是幻象,他好像是一個自嘲的魔術師,隨手把玩,隨手就把他的魔術揭穿。
2.才學性:
李汝珍巧用書本知識的海外經驗,或許只是炫奇的博物之學的曲折反映,而更進一步反映當時的「才學」問題上,緣於清初以來講究考證的樸學風尚,清代小說家也在整個學術的大環境中,出現以小說見才學的新風格.李汝珍處理這種潮流中,又深受師友的影響:諸如從凌廷堪受業結交許喬林,桂林兄弟等,因而促使他研讀侕家經典,並在其後撰寫《音鑑》一類的聲韻書籍。此外,他的雜學博通幾乎遍及傳統文人所賞玩的藝文遊戲:諸如琴棋書畫,以及卜算,醫方草木等博學知識,由木的仕官,為未能步上正統官僚,學術的傳統因而造就他的學術風格,是一種駁雜多端的雜學適合於當時中國社會里讀書人的才學表現,即以經注為學以博物為刀,而其嚴肅又無法成就侕家經解的大學問,卻又有足夠的知識足以炫學;而其遊藝之學除了善奕,故曾在嘉慶二十二年刊刻《受子譜》外,其實多未能成就一家之說,不過在板浦這樣的市鎮中卻也可稱為多才多藝的成果表現,這時以寫作才學見長的小說風尚剛好是一種觸媒.由於李汝珍以「北平子」而長居海州,又有聲韻學的基本訓練,所以在語言的運用上也有足夠的經驗,選擇一種既有京白又有南方方言的口語,這是與屠《蟫史》的難澀古文,陳球《燕山外史》的駢體美文有所異趣的,李汝珍當時是否慮及小說中的人物不管是遊歷者的不同組合,抑是百位才女的不同籍貫應該要說何種方言或是符合才女的身分的語言類此人物間的話基本上是要與不同的角色相符的,尤其是出諸眾才女之口,他勢需將當時讀書人的典雅語言與日常語言適度調配,成為整部小說中較為統一的格調.而且這部小說的藝術手法是很特殊的,它基本上是一部浪漫主義的小說但又帶著現實主義的成分,在情節方面周遊海外的虛構,顯然受了西遊記的啟發,只是他不寫神怪,而是直接用來諷刺現實社會,寄託自己理想的,因而這種海外奇談就具有濃厚的現實生活氣息。
3.詼諧性
指作者透過人物間的對話或說笑話,表明其性好詼諧,成為清中葉幽默文學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