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369556299410

    佛告諸比丘:「有四食,資益眾生,食得住世,攝受長養。

    云何為四?謂一麤摶食,二細觸食,三意思食,四識食。」(雜含一五,八三) 麤摶食也叫段食,即是我們日常食料所成的飲食;觸食,即是根、塵、識和合所發生的感覺,也即生命離不開外界的精神食糧,飲食只是增長肉體的營養,觸食能增長精神暢旺,為精神生命重要的因素;意思,即思心所的願望,就是要有理想有目標有追求;識食,則可解釋為依緣起規律而形成的自我動力。所以可以明白,生命不僅僅是來自或者僅僅依靠飲食的食物,還需要對外界的感受、對理想的追求、對生命的覺察判斷。視自己的觀察點而定,有的小生命就在幾妙鍾,有的生物可以存活數百年。在他們自己的生命意識裡,無論是幾秒鐘,還是幾百年,都是一生、一世,乃至三生、三世、無數生、無數世。而一部佛經中曾這樣說;生命在呼吸之間。所以一生一世從宏觀來看是很簡單很容易就結束的。但無論這一生有多久,該死的仍然會死去,沒有永恆不變的東西,無常、無我、空,是由此而可以理解到的。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迴圈往復,種種取捨,皆是輪迴。生命的意義在於過程,而不是結果。意義就是你完成了你自己,證明了你自己,你實現了你自己的本身,做自己,做好自己,這就是生活的本來面目。如果非要去以一種價值或者意義去約束自己,那麼任何執著都是煩惱和痛苦的源頭。總去想“我”怎樣怎樣,我能夠或者需要成為什麼樣的“我”,總去想實現一個什麼樣的我,或者又去想做一個什麼都不成就的我,這些都是對於“自我”見解的錯誤執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雷雨季節出行,應該告訴孩子應注意哪些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