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國逐鹿

    系從尚父出,術奉武侯來。姜維蜀漢後期名將,官至大將軍,諸葛亮北伐期間,因被曹魏懷疑有異心,不得已而投靠蜀漢。諸葛亮對其委以重任,並把畢生所學,都傳授給了他。姜維本可以名正言順的成為蜀漢的接班人,然而諸葛亮臨終前,並沒有把蜀漢大權交給姜維,而是費禕成為丞相、大將軍。諸葛亮對姜維如此信任,究竟為何沒有安排做繼承人,以下依據演義內容做簡要分析。

    首先分析諸葛亮沒有選擇姜維為繼承人,而是另有其人。

    諸葛亮在彌留之際,後主曾派遣李福前去詢問後事。見到孔明昏厥,口不能言,頓時大哭不止。孔明強支身體,對李福說:我已知公復來之意。李福問及孔明死後誰可繼承大任,孔明卻回覆是蔣公琰。李福又問蔣公琰之後誰可繼之,孔明回覆費文褘。卻隻字不提姜維,由此可見,諸葛亮心中最佳繼承人並非姜維。演義中曾這樣記載:

    孔明曰:“吾死之後,可任大事者:蔣公琰其宜也。”福曰:“公琰之後,誰可繼之?”孔明曰:“費文偉可繼之。”福又問:“文偉之後,誰當者?”孔明不答。 其次分析諸葛兩為何不願讓姜維成為繼承人。

    姜維沒有成為諸葛亮的繼承人,原因是多方面,這也是諸葛亮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個人認為,諸葛亮至少有以下三個方面的考慮。

    其一姜維如果一人獨大,雖然他很忠勇,卻好大喜功,也能繼承諸葛亮的遺志,但很有可能葬送蜀漢軍隊。諸葛亮為了匡扶漢室,連年北伐,六出祁山,已經將蜀漢國力消耗的差不多了。然而傾其一生,也沒能實現客服中原的願望。諸葛亮知道姜維是一位忠勇的將軍,也是任勞任怨,聽從指揮的人,並且能夠不遺餘力的繼承其遺志,從後來姜維十一次北伐即可看出。但諸葛亮更是明白,此時的蜀國連年戰爭,更需要的是修養生息。

    再者說諸葛亮雖死,司馬懿尚在,他更明白姜維遠非司馬懿的對手,更有英明的曹睿坐鎮。如果姜維集軍政大權於自身,興兵北伐,很有可能葬送蜀漢軍隊。而把大權交給蔣琬、費禕等人,他們就會採取休養生息的策略,以待天時。其實確實如此,姜維也曾上書劉禪北伐,但蔣琬費禕均不同意。而諸葛亮去世十一年之後,姜維才整頓軍馬第一次北伐。

    其二諸葛亮更明白,不可讓姜維在朝堂之上一人獨大。諸葛亮為官幾十年,深深明白,有謀略志向的權臣,可以毀掉一個國家。董卓是這樣,曹操也是這樣,包括後來的司馬懿。他們都是權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最終都架空了皇帝。所以諸葛亮並不敢把軍政大權都交給姜維,需要有人牽制。這個人最好是個文官,這樣費禕、董允也就成了最佳選擇。文官在朝堂之上輔佐劉禪,武官在在征戰,相互牽制,互為犄角,這樣劉禪才能穩穩地將大權抓緊。

    而事實上確實如此,姜維一人說了不算,蔣琬費禕也會有所顧忌。劉禪後期甚至取消了丞相的職位,也樣才不會有權臣篡國,劉禪也可以更好的籠絡人心。只可惜,劉禪後期寵信宦官黃皓,導致朝政頹廢,蜀國每況愈下。

    其三諸葛亮考慮到姜維威望不夠,不具備統領全域性的能力。姜維雖得到諸葛亮的真傳,北伐也曾屢建奇功。但他文不如楊儀,武不如魏延。軍隊中,魏延的威望遠勝姜維。諸葛亮也明白,即使設計除掉魏延,但姜維軍隊的威望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何況姜維常年在外征戰,對於朝堂之上的事情並不是很瞭解。因此他不可能同時做到既在外征戰,有幫助劉禪排憂解難。他畢竟不是諸葛亮,在統領全域性方面,姜維還是差很多。選擇蔣琬為繼承人,也就代表了諸葛亮希望其死後蜀國樣養精蓄銳,以待天時。

    而事實上,姜維確實不懂朝堂之事屢次北伐都被奸臣騷擾。有一次已經將鄧艾圍困,卻因黃皓的讒言被劉禪召回。姜維欲殺黃皓而不能,卻被劉禪責怪其容不下一個宦官。又因懼怕黃皓在朝中的勢力,而不得不到沓中去屯田,因此姜維在權謀方面還有待於提高。諸葛亮死後的大局,還真不是姜維一人可以撐起來的。有諸多的顧慮,諸葛亮這才沒有選擇姜維做繼承人。

    你是如何看待姜維的?

  • 2 # 談古論金

    談這個問題,只能基於演義的描寫,畢竟真實歷史上並沒有諸葛亮與姜維是師徒的記載,雖然諸葛亮對姜維評價很高:『忠勤時事,思慮精密……涼州上士』、『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

    從演義的角度,諸葛亮把畢生所學傾囊而授給姜維,也對姜維評價很高,但是沒有選擇他做繼承人,而是選擇了蔣琬(不是費禕),其原因也是很清楚的。

    那是因為從諸葛亮的角度,他公私分明,自己的弟子是自己本領的繼承者,而自己職位的繼承人必須全面考慮後主劉禪與朝廷的接受程度與繼承人本身的資歷。

    我們不難發現,諸葛亮去世的時候,姜維年紀剛剛30出頭,又是曹魏降將的身份,其背景與資歷都決定了將他擢升到丞相這個職位無論從哪個方面看都不合適,諸葛亮不可能這麼做。

    今日乃國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廢公。

    這也是出於《三國演義》的一句話,徐晃說的。

  • 3 # 歷史這樣說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漢政權丞相,輔佐劉備、劉禪兩代帝王,鞠躬盡瘁。

    姜維本是曹魏官員,在諸葛亮攻打曹魏時,不得已投降蜀漢,受到諸葛亮的賞識,最後也成了蜀漢的柱石。

    費禕是蜀漢名臣,深得諸葛亮器重,多次出使東吳,諸葛亮死後,蔣琬先執政,蔣琬死後費禕上臺執政。

    道理應該是一目瞭然的,姜維作為一個歸降的年輕將軍,受重用能理解,但直接把他作為繼承人,顯然不可能。

    而且,所謂諸葛亮傳授畢生所學,只是小說家言,歷史上並沒有這些記載,而蔣琬、費禕跟隨諸葛亮多年,才是諸葛亮的繼承人選。

    所以,姜維無論是在正史還是在小說裡,都只能作為諸葛亮的潛在繼承人,而在蔣琬、費禕執政期間,姜維也得到了更多的鍛鍊,成為費禕之後最重要的人物。

    不過,悅史君要吐槽蜀漢的是,人才確實不多,這也是導致蜀漢最先滅亡的原因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女人犯了通姦罪,將如何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