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軍武肥宅

    按制導方式分為紅外線和雷達。

    有的反坦克導彈可以用射線在發射後製導,比如陶氏導彈。

    發射者還待著就是為了用瞄準裝置對準目標制導。

    有的可以發射後不管,比如毒刺導彈。發射後自動追蹤,射手可以跑路了~

    但是,轉折下面是重點!

    嚴格來說。沒有發射後才開始制導的導彈,就算是發射後不管,也需要在發射前鎖定目標。

    比如你扛著毒刺,瞄準了目標,等到鎖定了響起鈴聲才能發射,不然,導彈就是個大號的rpg.

  • 2 # 兔哥哨位

    兔哥回答;導彈顧名思義就是需要制導來實現對目標攻擊的武器,導彈其實就是一個由火箭發動機推動它前進的火箭彈,只不過是安裝了能夠制導的彈頭和控制機動的彈翼。導引頭是整個導彈的大腦,沒有這個大腦它就是一枚無控火箭彈。

    導彈要攻擊目標都需要先鎖定目標,鎖定後導彈就會一直追逐目標而去。目前導彈最複雜的是空對空導彈,地對空導彈,這是因為飛機本身的速度快,機動能力強,所以打它的導彈也就必須具備超過飛機速度和大過載機動的能力才能對飛機實施打擊。導彈根據制導方式分為主動尋的,被動尋的,但無論是哪種方法都是由雷達、紅外、鐳射等方式來制導。這些導彈都離不開導引雷達的控制,但有些導彈可以先發射後鎖定,下面就介紹一下。

    我們只以主動雷達制導的導彈為例說明一下,這種導彈本身彈頭上安裝了小型雷達,能夠發射雷達波束對目標掃描並鎖定目標,彈載雷達開機後只要鎖定了目標就不再需求地面或是飛機上的火控雷達導引了,進入自主搜尋、鎖定、攻擊模式。主動雷達制導的導彈也就是人們說是“發射後不管”的那種導彈。主動雷達制導的導彈的彈載雷達在發射前根據目標距離的遠近,先設定好彈載雷達的開機時間。由於彈載雷達天線小,探測扇面小,其主動段的制導時間並不是全程制導,而是隻有部分時間段的制導能力,通常情況下的制導距離20公里,好點的據說能達到30~40公里左右。

    作戰流程是這樣的:首先必需依靠地面或是飛機上的火控雷達找到目標,然後地面或是飛機上的火控雷達鎖定目標發射導彈,如果目標在主動雷達制導距離內發射導彈時就讓彈載雷達開機,彈載雷達開機後自己去鎖定目標,自己找一個最近的路徑直奔目標,直到把目標打下來,地面雷達或是機載雷達只管發射,發射完就不再搭理導彈了。但如果目標距離比較遠,超過了彈載雷達的探測距離,就不讓彈載雷達開機,先把導彈發射出去,由地面或是飛機上的機載雷達導引,這時導彈只接收導引雷達的訊號進行修正彈道。但並不需要全時段導引,每隔一個時間段給導彈扶扶正就行,飛機可以同時制導多枚。等到了主動雷達的制導距離內,導彈上的雷達開機,搜尋目標並鎖定,這個時候地面雷達和飛機就不再管它了,美國的AIM-120就是典型的代表。

    除了主動雷達制導的導彈紅外被動尋的導彈也具備這樣的功能,但都有一個固有的缺點抗干擾能力差,制導段的距離近,也都需要有載體雷達的導引。空空導彈並不能做到全程動力推進,火箭發動機的工作時間比較短,把導彈推到最大速度後就會耗光燃料,然後導彈就自己靠慣性存能追逐目標。主動雷達制導的中遠端導彈都採用高拋物線彈道,它並不會一開始就追飛機,而是先爬升到大高度,導彈燃料耗盡後從高處往下高速追蹤飛機,這樣就加大了攻擊距離,實現了中遠端攻擊的能力,主動雷達制導的導彈會找一個攻擊截徑,這是紅外尋的導彈做不到的。目前基本上都是這樣的方式,隨著技術的進步必然會出現攻擊距離更遠的空空導彈,也會出現把導彈發射出去無論距離遠近都不用管,由導彈自己去找飛機的真正意義上的發射後不用管的導彈出現。

  • 3 # 我是胖胖大哥

    從導彈的工作方式及制導方式來看目前在發射後再鎖定目標的導彈主要是反輻射導彈。另外考慮到戰鬥部的問題,反潛導彈應該也算一種。

  • 4 # 美好生活需要激情

    說下空空導彈。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AIM-120系列,阿姆拉姆全系列都是可以發射後鎖定的。

    其他導彈的話,理論上講,只要是紅外製導的空空導彈,都具備發射後鎖定目標的能力,比如最在的AIM-9B與蘇聯的AA-2(R-13),不過這只是理論上可以,實際的使用中,至少是沒人這麼玩的。

    不過發射後鎖定的需求是客觀存在的,在節奏極快的空戰中,能早一點把導彈打出去,也就多一分勝算。專門開發這種發射後鎖定的功能的導彈,是AIM-7E,服役於越戰期間。

    越戰時期,美軍投入了很多型號的空空導彈,國土防空的“獵鷹”,海軍的AIM-7麻雀和AIM-9響尾蛇,三個大型十多個子型。不過他們的表現都不怎麼樣,實戰中,早期的麻雀和響尾蛇的命中率不超過10%,而獵鷹比他們更慘。

    當然了,美國的軍火商沒有閒著,當時為了確保空戰中不誤傷,美軍有一個蛋疼的規定:必須目視確定身份後才能開火,所以AIM-7麻雀這種中距彈就顯得非常雞肋,雷神公司便推出了AIM-7E狗鬥麻雀,其採用了半主動雷達制導模式,可以發射後鎖定,不過這個功能在AIM-7E上並不成熟,經常會發生髮射後導彈沒有鎖定目標變成燒火棍的情況。

    不過發射後鎖定這個功能美華人一直沒有放棄開發。20世紀80年代,第一款成熟的第四代空空導彈R-73服役,頭盔瞄準具+MIG-29+R-73的配置在當時堪稱“爸爸”。同時期美軍服役的最先進的格鬥彈,是AIM-9M,1982年服役,屬於第三代格鬥彈,效能要比蘇聯的R-60M好一些。

    不過這時期美軍也有自己出彩的地方。80年代初服役的F-15C,是第一款具備MADDOG模式的戰鬥機,在該模式下,火控雷達會自動捕獲戰機正前方一定範圍內的目標,同時可以在捕獲後即刻發射任何導彈,非常簡單,同時也支援無鎖定自由發射。

    MADDOG模式配合AIM-7M,AIM-9M與AIM-120時表現非常出色,只要發射後目標仍然停留在導彈導引頭正前方40度範圍內,導彈就能自行捕獲目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彗星的故鄉奧爾特雲是個什麼樣的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