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司文郎中

    周慎靚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國應被蜀國趕走的苴國國君的請求出兵攻蜀。秦惠文王遣謀士張儀、大將司馬錯統兵從陝西南部進入四川,在葭萌擊敗並殺死親征的蜀王,盡有蜀地。隨後秦軍兵鋒一轉,攻滅向自己求援的苴國、巴國,從而佔領了整個巴蜀地區。

    那麼如題目所問,秦國為什麼要大費周章地走“難於上青天”的蜀道而進軍巴蜀呢?攻滅巴蜀對秦國自身發展有何意義?

    應該說,滅巴蜀,是秦國走的非常正確的一步棋,巴蜀地區對秦統一天下有著不小的幫助。下面就來簡述一下秦滅巴蜀的意義。

    一.巴蜀地區使秦國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國力進一步壯大

    這對有志於天下的秦國而言不單單是國家體量擴大的優勢,更是加大了統一資本的影響。巴蜀地區地勢低平,水資源充足,擁有發展農業的絕佳區位優勢。在古代社會,農業就意味著人口,人口就意味著稅收、勞動力和兵源,因此佔領巴蜀,對秦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毋庸置疑,而秦軍的後勤有了更加堅實的保障,也得以繼續保持對東方六國任意一國兵力的數量優勢。而後秦國修建的都江堰這一偉大工程不但為秦統一天下打下了良好基礎,也造福了後世,成都平原也由此得到了“天府之國”的美譽。

    二.攻佔巴蜀使秦國獲得了對楚國的地理優勢

    巴蜀被佔後,秦國從西方完成了對楚國的戰略包圍,楚國廣袤的西部地區都處於龐大且善戰的秦軍的刀口之下。正如司馬錯所眼前,長江為秦軍由蜀伐楚取得了有利條件,因此“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並矣”。面對如此誘惑,秦惠文王如何不能心動?

    三.巴蜀之役鍛鍊了秦軍作戰能力

    眾所周知,諸葛亮北伐對魏國唯一的好處就是鍛鍊了魏軍山地作戰能力。同樣,秦軍入蜀必須經過山高江險的朝天驛、劍門關,經過山地戰鬥擊敗蜀軍後才能進入平坦的四川盆地。因此雖然蜀軍這樣的對手沒什麼難度,但在山地同敵軍作戰的經驗卻讓秦軍大大受益,也在無形中增強了秦軍的適應能力和複雜地形作戰能力。這對統一戰爭中要在多山、多河和低平等多種地形中作戰的秦軍有著重要的影響和借鑑意義。

  • 2 # 古樓殘卷

    秦國吞併巴蜀,對秦則利大於弊,實際上在吞併巴蜀之前秦國朝堂已經展開過一次辯論,這才最終敲定的滅巴蜀戰略實施!

    巴蜀都是老牌諸侯國,跟隨武王伐紂的開國元勳級別的功臣。巴國與苴國關係不錯,卻與蜀矛盾很深,蜀國攻苴,苴侯向秦求救,與此同時張儀則主張攻韓下洛陽,挾天子以令諸侯!秦國朝堂唇槍舌劍!

    張儀主張:

    據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天下

    司馬錯主張:

    得其地足以廣國,取其財足以富民繕兵

    而且巴蜀可從水道通楚

    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並矣

    因此吞巴蜀有著極大的戰略意義:

    一,富國

    巴蜀自古天府之國,秦得巴蜀得到了一個天然的大糧倉,為秦以後東出滅六國提供強有力的物質基礎,後來長平大戰相持三年,拼的就是國力,實際上就是糧草的角力!

    而後來李冰修都江堰,鄭國修鄭國渠這才真正造就了巴蜀天府之國的美譽!

    二,強兵

    取巴蜀,使得秦兵經過了歷練;得巴蜀擴張了秦華人口,間接上擴大了兵員!而古代戰爭打的就是土地與人口,因此不言自明!

    三,俯視江淮

    吞併巴蜀使得秦國的地盤與楚國接壤,順江而下俯視楚國,而東南武關則為秦的南大門,秦國真正成為關中四塞之國,進可攻退可守!

    後來的鄢陵之戰,白起率秦軍一路東下,佔郢都,掘王陵,沉重打擊楚國,遷都之後從此一蹶不振!

    至此秦國在戰略形式上完全碾壓各個諸侯國,東北部出函谷關直逼韓魏,南部兵峰直指江淮!從戰略全域性來看,秦國已經完成了對天下的包圍態勢!

    因此秦滅巴蜀,是極有戰略眼光的,得巴蜀使得秦富國強兵,並且形成俯視天下的戰略態勢!為以後滅六國提供了堅實的物質,戰略基礎!

  • 3 # 不書公子

    攻滅巴蜀兩國,發生於秦惠文王執政時期!

    彼時,秦國剛剛取得反擊五國合縱攻秦戰爭的勝利,斬首三晉將士八萬餘人。時任秦相的縱橫家張儀,建議秦王趁著秦軍士氣大盛,進攻南韓,進而逼近洛陽,以達到“以勢壓人”的目的。然而,一件事的發生,改變了秦國君臣的計劃:

    坐擁魚米富庶之地的巴、蜀、苴三國,此時也亂成了一鍋粥:蜀國強大,巴、苴兩國皆非其對手。因苴、巴兩國交好,所以蜀國攻打苴國時,苴國君主得巴國庇護,跑到秦國求援。蜀國雖能吊打巴、苴兩國,但對秦國還是非常害怕的,所以也來到秦國,要與秦國結盟!

    秦惠文王本欲出兵攻蜀,恰逢此時,南韓攻秦,故而猶豫不決,乃召叢集臣商議對策。相國張儀堅決主張迎戰南韓,以圖霸中原。大將司馬錯則認為與其挾天子以令諸侯引來各國攻打,不如趁巴蜀等地內亂將其攻取。如此,秦國既不會樹大招風,又能擴充實力,為以後爭霸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而且,巴蜀之地屬於長江上游,臨江而下,即可攻進楚國。

    高下立判!秦惠文王最終採納了司馬錯的建議,並派司馬錯、張儀領兵,從金牛道攻入蜀國,雙方戰於葭萌關,蜀國大敗,蜀王被殺。秦軍一路勢如破竹,又將苴、巴兩國攻滅,設定郡縣,方才班師回國。

    如司馬錯所言,秦國吞併了巴蜀,確實是一件美事:

    巴蜀之地氣候溼潤溫和,物產豐饒,有“天府之國”盛譽。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基礎就是人口與糧草,秦得巴蜀,既擴充了成軍人口,又為秦國在日後與六國的戰爭中提供了豐富的戰爭物資。

    此時,秦國雖因“商鞅變法”強大起來,卻仍有齊、楚兩個大國可與之匹敵。攻佔巴蜀,得地利之便,為秦國後來在與楚國的戰爭中,添加了極大的戰勝籌碼。

    秦惠文王君臣目光長遠,能及時曉以利害,為秦國的進一步富強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力推進綠色江淮建設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