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請問填寫什麼龍飛鳳舞
-
2 # 雲龍256013933
李心傳(1166—1243),字微之,又字伯微,號秀巖,隆州井研(今四川井研寶五鄉四顆村)人,南宋大臣、史學家,早年科舉失利,絕意仕途,閉門著書,晚年受宋理宗起用為史館校勘,專修《中興四朝帝紀》,後官至工部侍郎,因言去職。有著作《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等。
慶元元年(1195年),曾參加鄉試,未能上榜,於是從此不再參加科舉考試,而是安心閉門著書。
直到晚年,才被崔與之、許奕、魏了翁等二十三人合薦為史館校勘,賜進士出身,專修《中興四朝帝紀》,又踵修《十三朝會要》。端平三年(1236年)書成,擢工部侍郎,以言罷,奉祠居於潮州。
理宗淳祐三年(1243年)致仕,同年病逝,享年七十八歲。
直言敢諫
李心傳雖然埋首書卷,閉門著書,但一直都心懷天下,對百姓的生活關懷備至。端平三年(1236年),李心傳被任命為工部侍郎,當得知一些地方的旱災之後,立即上書。
他在上書中說:
“臣聽說‘在殘酷的戰爭之後,必然會有大凶之年’。大概是由於殺戮太多,賦斂太重,使老百姓心中充滿了怒怨之氣,干擾了陰陽的調和,乃至於達到極點。陛下應當與各大臣勤政愛民,共同去除容易導致動亂的政令,向老百姓宣佈除舊佈新,以作為消滅惡運、迎接吉祥的對策。而法制破壞未嘗重新修訂,老百姓勞苦不加意振興德政,既沒有能力改變過去舊的東西,而反過來會比過去的問題更嚴重。所以皇帝的德行還不能 達到沒有過錯,朝綱或許還苦於繁多而雜亂,公平清廉正直的官吏很少看到。而貪利無恥,敢於做壞事的人,卻以戰爭為藉口大興干戈,四面八方地聚集起來,以求滿足他們貪婪的慾望。像這樣而希望五福齊來,百穀豐登,等於在緣木求魚。 “經過臣的考察,招致旱災的原因:第一是和糴增多,第二是流離失所沒有歸宿,第三是賦稅檢查不盡真實,第四是對犯罪的人僅僅沒收資產而不治罪,這些都導致老百姓極度的怨恨。所有這些都發生於戰爭之後,而又沒有去設法消除,所以愈加積累愈加嚴重了。成湯是聖明的君主,而他在桑林禱告,尚且以六件事自責。陛下很願意把國家治理好,災害祥異饑饉這些現象,記載不絕,這是什麼原因呢?沒有常規,那政事自然就亂了;賞賜積蓄贈送,毫無停止的時候,那老百姓自然就貧困了;陪都園囿寺廟,修建得非常勤,那土木工程當然就非常頻繁;皇帝舊居的女道士,聲勢氣焰囂張跋扈,那婦女恃寵弄權的當然就多了;珍寶玩賞的呈獻,很少聽到有拒絕的,那貪汙賄賂當然就盛行了;忠正懇直的語言,大都厭惡摒棄,那誣陷諂媚的人當然就得勢了。
這六件事情或有一件,就足以招致旱災。希望陛下趕快頒佈罪己的詔書,修正做好這六件事情以挽回天心。群臣中有呈獻聚斂剽竊老百姓財物的言論以求加官進職者,必須嚴厲地罷黜他們,使他們不得上誣聖德,這樣則旱情雖然嚴重,還是可以阻止消滅的。可是如果老百姓怨於內,敵人逼壓於外,事態危急,形勢窘迫,那就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到那時陛下雖然謀臣如雲,猛將如雨,也不可能有辦法了。”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為宋代記述宋高宗趙構一朝時事的編年史書。二百卷。作者李心傳(1167~1240),記述了建炎元年(1127)至紹興三十二年(1162)共三十六年的史事。高宗一代曾有大量的時事記載,由於這些記載的見聞、詳略、政見不同,對人物的評論也有所不同,故事多歧互,眾說紛紜。李心傳以《高宗日曆》、《中興會要》等官書為基礎,參考其他官書,以及一百多種私家記載、文集、傳記、行狀、碑銘等,進行了細緻的考訂,採用了他認為是可信的,辨別了他認為不可信的,並一一註明。對重要事件,本文不能全載的,也另加註明,但因作者撰寫該書適在秦檜、秦熺父子恣意篡改官史之後,《要錄》便不免因襲舊章,承其謬誤。《要錄》編纂多仿照李燾的《續資治通鑑長編》體例,書名《要錄》,又是摘要而記,這與《長編》所定寧繁毋略的原則多少有所不同。該書堪稱《長編》的繼續,把李心傳同李燾並稱,也是當之無愧的。《要錄》一書,包括宋高宗一代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敘述,也記錄了金太宗完顏晟、金熙宗完顏亶、金海陵王完顏亮三代的史事,為研究宋、金等史的基本史籍之一。該書可與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互為補充,前者有較為全面的敘述,後者則儲存了較多的原始記述。有此兩書,對高宗一代史實可以得到較清晰的瞭解。
回覆列表
《建炎以來朝野雜錄》是南宋史學家李心傳的一部著名的史料雜記,雖名為雜記,實為會要體例。詳細記載南宋高,孝,光,寧四朝典章,朝政,食貨,兵農,職官,科舉,禮樂,刑訴等,真眼於各類制度的沿襲,側重總結制度的得失及經驗教訓,具有史學思想的閃光的,並有自己的獨到見解。本書具有強烈鮮明的批判精神,是其它史書無法比擬的。
《建年以來系年要錄》是研究宋高宗一朝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等重要的文獻材料,作者也是李心傳。李心傳在著書的過程中,廣泛蒐集各種記載資料,並經過精細的考證。書中關於岳飛的事蹟記載也較為詳細。本書對《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中關於岳飛的事蹟梳理探究,以期從此角度還原真實的岳飛,以便我們後人全面體會和繼承發揚“岳飛精神”,弘揚發
展中華人文精神作出了歷史的貢獻。
關於這部書的編修目的,李心傳在《雜記》甲集序中曾說:“心傳年十四五時,侍先君子宮行都,頗得竊窺玉煤所藏金匾石室之副;退而過庭,則獲聞名卿才大夫之議論。每念渡江以來,紀載未備,使明君、良臣、名儒、猛將之行事,猶鬱而未彰。至於七十年間,兵戎財賦之源流,禮樂制度之因革,有司之傳,往往失墜,甚可惜也。乃緝建炎至今朝野所聞之事,凡不涉一時之利害與諸人之得失者,分門著錄,起丁未(建炎元年,1127 年)迄壬戌(嘉泰二年,1202 年),汰類相從,凡六百有五事,勒為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