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濤說精彩歷史

    我是濤說亂世史,我來回答。

    根本原因,在中國南方,不存在長期的割據條件。直接表現,南唐、南漢軍事軟弱,政治平庸;不是中原後周、北宋的對手。

    一、南方的奇怪現象,五代十國的南方王朝為何都短命?

    秦漢以降,中國南方便沒有長期割據的條件。無論魏晉、五胡十六國、南北朝,還是宋金遼割據,中國南方都是統一的;

    而五代十國比較特殊,南方也出現了九國,擁有了“近古的自主記憶”,該記憶遍佈南方各省,主要有:

    南吳和南唐(主要在江蘇、江西、安徽)

    吳越(主要在上海、浙江、安徽)南楚(主要在湖南和廣西)前蜀和後蜀(主要在川蜀)南漢(主要在廣東、廣西)

    南平(主要在湖北)

    閩國(主要在福建)

    但很快,這九國便被中原王朝所吞併,只留下遺憾的歷史背影。許多南方的小夥伴經常會問,到底是為什麼?

    (後周時期的南方局勢 公元951年——公元960年)

    本回答將以南漢,南唐為例,嘗試分析五代十國中,南方王朝的短命原因。

    二、南唐,十國中面積最大的王朝;卻先天不足,持續僅39年。

    2.1 文化發達、經濟繁榮、軍事軟弱的南唐

    先說南唐(937——976)。對它的印象,大家多是“一代詞宗”後主李煜。所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哀怨悽婉,動人心魄。

    其實除了南唐後主,南唐中主李璟、先主李昪也都是文藝皇帝,可見作為南方大國,南唐從上至下的重視文治:

    後人追憶,南唐“文物有元和之風”,“儒衣書服盛於舉國”。南唐的社會文化之盛,在五代十國甚至中國歷史上割據政權中都極罕見。其表現是,唐宋八家的宋代六家,有一半(王安石、歐陽修、曾鞏)出自南唐地域。

    (南唐後主李煜)

    另外,南唐經濟發達,安史之亂後中國經濟重心南移,到南唐時已近200年。

    但作為對比,是武功的不足,軍事的軟弱。南唐最盛時有三十五個州(大致相當今天35個市),不到後周的一半;後周世宗郭榮登基後,又盡奪江北14州60縣,南唐國力大損。

    面對咄咄攻勢,後主李煜不停退讓,最後連“唐”國號都扔了,只稱自己為“江南國主”;等待南唐的,只有滅亡。

    2.2、探究南唐軍事軟弱的原因

    要全讓詞帝、文弱的李煜背鍋嗎?不盡然。其實從先主李昪開始,便對外弭兵休戰,少了開拓精神。如他與吳越和解,保境安民,與民休息;這固然是民之大幸,但沒了東南沿海的地盤,南唐的經濟更像個瘸子;正西、正南還有其他幾國環繞,瘸子後背又扛了擔子。

    這樣的南方國家,如何與北方抗衡?

    那麼,讓李昪背鍋嗎?又不盡然。因為南唐的前身南吳,也沒有統一南方!南唐是先天不足的!

    要知道,南吳的建立者楊行密,可是中國歷史上一等一的武將,正史記載楊行密“為人高大有力,能手舉百斤的物體,一日可走三百里路。(少孤貧,有膂力,日行三百里《舊五代史》)”。

    這樣的猛將衝在第一線,平滅了淮南的好幾波軍閥,打退了北方的朱溫進攻,卻沒能繼續統一南方。不能比三國的孫堅、孫策、孫權,不能比南朝的劉裕,更不比明朝的朱元璋!

    (十國第一人楊行密)

    這又是為何?

    是五代十國的“驕兵悍將”,也拖累了南方!

    照理說國君楊行密衝在最前線,手下士兵無比擁戴才對;可五代十國的驕兵悍將,繼承安史之亂的“光榮”傳統,動不動內訌、譁變,管你是誰。

    公元902年起,楊行密的手下的大將——田頵、安仁義,以及小舅子朱延壽先後叛亂;神行300裡的楊行密沒空平定周邊,反而耗盡心力在國中兜圈子;最後靠裝瞎演戲騙過皇后,引來小舅子朱延壽,才用最小代價平定內亂。

    我們試想,孫策病亡,孫權上臺,周瑜、程普等一眾老將不僅不輔佐,還帶頭自立鬧事,孫權能安心對抗曹操、劉備?同理於劉裕、朱元璋。

    更可怕的是,楊行密死後,南吳還像後梁一樣發生了內訌,大將徐溫先後殺死政敵、以及楊行密的大兒子、二兒子,獲取政權,建立“徐齊”;可徐溫死後,他的養子李昪上位,再次改齊為唐,是為南唐!

    政變沒玩沒了,有沒有啊,有沒有!

    驕兵悍將,五代十國的南方中樞都如此混亂,南唐立國,便先天不足!

    再回到李昪、李璟、李煜,他們選擇文治,發展經濟,算是部分解決了五代十國的“兵驕民困”現象;可他們能力有限,又成了偏安一隅的代表,成了後來南宋亡國的預演。

    五代十國的極亂世,真的問題太多!

    三、持續54年的南漢,廣東、廣西的開邊史;奇葩的太監王朝

    未完待續中……

  • 2 # 維C牛奶咖啡糖

    主要是由於在北方異族政權的衝擊下,君權較弱,實力派軍事將領最終都會發動政變,改朝換代。

    開國皇帝駕崩後,繼任者比較昏聵無能,被掌握軍權者取代。

  • 3 # 中華利劍99999

    公元917年,劉龑眼看後梁四處征戰,自顧不暇,於是正式在嶺南稱帝,建立了大越,一年後改名為南漢。稱帝之後,劉龑對外擊敗了南楚的數次進攻,平定內部叛亂,同時透過科舉選拔人才,使得政局逐漸穩定。然而,劉龑生活驕奢淫逸,晚年更是變本加厲,不顧百姓疾苦,雖有開國之功,也只是一個靠父兄基業才成事的昏君。 同時他也是南唐的國主,是一位帝王。李煜被選中成為帝王純屬巧合,他本人更願意醉心詩詞文章,可是卻被一步步推入走進歷史的舞臺,最後投降於宋朝。

    投降之後,李煜攜小周後前往京師,被宋太祖封為違命侯,不過雖然衣食無憂,但是受盡屈辱,還有內心亡國的悲哀,於是就經常寫一些詩詞感慨,卻被宋朝君主認為是懷念舊國,內心怨懟,有說法是因此宋太祖就對他心生不滿,後來用一杯毒酒毒死了李煜,不知是真是假,不過亡國君主的悲慘生活卻是存在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正確理解夢貞的《竹竿與竹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