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亦有所思

    在小可個人看來,這個“罪己詔”的深處有許多無奈,後悔和憤怒!而且,自己竟然成為背鍋的那個人!

    主憂臣辱,主辱臣死!

    關鍵時刻,竟然沒有人會其分憂!

    結合倉皇出逃這個事來看,所謂罪已詔的實際功能,就是博得天下人的同情,體諒。然後請各地的將軍,百姓,大臣,同心合力,打回長安!

    為什麼要下罪已詔,因為天下人會認為,德宗是一個不合格的皇帝!弄不好他又是一個唐玄宗,哪怕回到長安,也可能只是一個太上皇!

    這是熱愛權力的李適所不能忍受的!

    因為他受了冤屈!事實上,也確實是受了冤枉,因為這個鍋不能由他來背!

    即位初期,他改革,他變法,他勵志,他一心想讓大唐回到舊日的輝煌。他是親近大臣的,因為他知道,許多事情出發點可能是對的,但執行經常會出差錯,而執行的第一關就是大臣!

    藩鎮割據,他要削藩。這是應有之意!

    結果輸了,所忠的忠臣良將,全不見蹤影,只剩下了太監!!!!

    好吧,發旨平叛,結果平叛的人也不是什麼好東西,心中根本沒有他這個皇帝,只有權力!

    天下亂了!連自己也性命難保!更讓人糾結的是,任何一方都沒有迅速結束戰爭的能力,只能是曠日持久的捉對廝殺,亦如春秋,亦如戰國!

    而且看這樣子,會亂很久,很深,很重,大唐江山的滅亡指日可待!

    唯一的辦法,就是既往不咎,然後給各方一個臺階下,爭取系統一鍵還原!

    結果,正如他所想!那些文臣和將軍,一見勢不可為,於是都裝出了一幅感恩戴德的樣子。。

    是的,還原了!

    只不過,天子顏面無存,大唐丟人現眼,而他的心也已經不是那個心了。

    原來,在最關鍵的時候,文臣靠不住,武將靠不住,唯一死生相隨的竟然是太監??!!

    所以,德宗後期重用宦官,其實質就是對朝臣的失望!

    德宗,有德,奈何朝臣無德,徒喚奈何?

    在他的罪已詔中有這樣一句話:“以長於深宮之中,暗於經國之務”,現在看來,竟然是滿滿的諷刺!

  • 2 # 非非空

    德宗李適接過父親代宗的江山時,大唐已經江河日下了。李適御極之初,很有一番作為。他裁撤用度,懲貪治腐,禁止歲貢,精簡機構,釋放宮女等,在執政初期顯示出了一定的魄力。但他剛愎自用,刻薄多疑,親小人遠賢臣,逼殺尙書大臣楊晏。另外,藩鎮節度使權力日盛,已成尾大不掉之勢,而李適盲目削藩,致使各軍閥紛紛稱王。平叛勤王之師又得不到皇帝賞賜,終於激起了兵變。士兵們擁入京城,肆意妄為,於是李適倉遑出逃奉天「乾縣」。這就是唐朝歷史上有名的“涇師之變”。

    後判軍被平,李適返京。痛定思痛,李適下“罪己昭”,昭示天下大亂是自己“失其道”引起的,做為一國之君,自己要承擔責任。並赦免參與判亂的節度使,政局稍穩了一些。

  • 3 # 尚宮女史

    唐德宗李適是繼唐玄宗李隆基和唐代宗李豫之後的大唐第三位出逃的天子,“涇原兵變”後,李適出逃奉天,正是在奉天,唐德宗在陸贄的勸說下下“罪己詔”,頒佈由陸贄寫下的著名制誥《奉天改元大赦制》,這一篇兩千字的長文句句感人肺腑,在此詔頒佈之日“士卒無不感泣”。

    那麼,唐德宗為何會下這樣的“罪己詔”呢?其實是和當時的政治環境分不開的。李適生於742年,在他十四歲的時候發生安史之亂,然後他十五歲的時候跟隨唐玄宗逃離長安,好不容易唐肅宗和唐代宗將安史之亂壓下去了,結果在李適二十二歲的時候,吐蕃又佔領了長安,唐代宗逃到了陝州。

    可以說,李適是看著大唐一步步由強盛轉向衰落的,而安史之亂後形成的藩鎮問題更是成了李適最關注的問題。繼位之後的李適雄心萬丈,勢要解決藩鎮問題,加強中央集權。

    先是成德節度使要求世襲,希望得到朝廷的認可,但唐德宗堅決拒絕,這讓成德節度使很不爽,遂聯合魏博節度使、淄青節度使和山南東道節度使起兵反叛。李適命幽州朱滔和淮西節度使出兵平叛,在最開始平叛進行的比較順利,逐漸的只有魏博還在頑強抵抗,本來很快就可以結束這場叛亂。

    但後期成德的王武俊和朱滔不滿朝廷的封賞而與叛軍勾結在了一起,聯合魏博的田悅和淄青的李納互相稱王,之後李希烈也加入到稱王的隊伍中,成為朝廷的敵對勢力。

    唐德宗一氣之下命大軍討伐李希烈,只是唐軍並沒有佔到什麼便宜,而李希烈卻圍住了襄城,唐軍數次不利,唐德宗不得不命各路節度使出兵救援襄城,涇源諸道兵馬被要求馳援襄城。783年的十月,涇源節度使姚令言帶著五千士兵就到了長安,本來這就是急行軍,長途跋涉,又累又餓,指望進入長安能好吃好喝的伺候著,還要有賞賜,畢竟打仗是掉腦袋的事,不能白乾。結果京兆尹王翃在接到唐德宗的犒賞命令的時候卻只給涇源士兵提供了粗茶淡飯,這樣的怠慢讓涇源士兵心裡窩了火。

    走到滻水的時候就準備撤軍,但姚令言希望大軍至少到達洛陽再說,憤怒計程車兵索性把姚令言捆了,即便唐德宗知道後補發犒賞物資,但涇源士兵還是決定自己去搶劫長安的府庫。

    長安大亂,唐德宗倉皇出逃,一路到了奉天。而涇源士兵擁護朱泚為偽皇帝,建立了大秦政權。唐德宗這一跑,讓朝廷的威望再次降低,如果不採取一些措施,勢必人心惶惶,天下大亂。於是當時跟隨在唐德宗身邊的陸贄勸說唐德宗下“罪己詔”,將所有的過錯攬下來,最大程度的撫慰人心,穩定局勢,以創造有利條件解決涇原兵變的問題。

    唐德宗即便再怎麼不願意承認如今的局勢並非自己的錯,但一想到可能會有的後果,還是同意了陸贄的建議,由陸贄代筆就寫了一篇洋洋灑灑真摯感人的《奉天改元大赦制》。

    文中寫了唐德宗的認錯與反思,也赦免了反叛的那幾個節度使,等等。“罪己詔”一下,天下為之震驚,唐德宗又得到了大範圍的擁護,局勢穩定下來,雖然之後涇原兵變還在繼續,但距離回京的日子已經不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石潭記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