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提高孩子的道德認識和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做每件事要明確目的,還要去克服困難,達到目的。比如為了慶祝自己的節日,表演節目,去克服害羞心理;為了要做值日生,克服懶惰,提早到幼兒園等等。也可放在生活習慣方面,比如,要求孩子準時就寢、起床,按時定量飲食、不偏食等。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自制能力的培養應注重於社會道德規範和社會責任心等方面。如,要求孩子在集體中遵守規則和紀律,使自己的行為和願望服從集體活動的目的和要求,不能隨心所欲地侵犯別人的利益等等。家長要主動地引導啟發孩子去有意識鍛鍊自己的自制力。
2.要給予孩子固定的家務勞動。如飯後收拾桌子、洗碗、掃地,是孩子能幹的家務活,父母就不要代替。另外,"延緩滿足"就是當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家長不是馬上滿足,而是間隔時間或有條件的滿足。"延緩滿足"的範圍是日常玩樂性、享樂性的需求。具體做法是讓孩子學會"等待",有條件的滿足等。如:孩子要求去外面玩,卻又不好好吃飯,這時候就可以規定他在15分鐘裡面乖乖地把飯吃完了,就陪他去。這時候孩子是會乖乖地把飯吃完的。
3.透過遊戲練習,加強自制力。如果讓孩子在一些單調的活動中培養自制力,是十分困難而效果又是適得其反的。反之,透過有生動情節的遊戲活動,讓孩子擔任一定的角色,那麼控制自己的能力就自然地大大加強。如當哨兵,在黑暗中充當一個勇敢的角色,跌倒了不許哭,站著不許隨便動,再膽小或調皮的孩子也可以做到。所以遊戲是培養自制力的好方法。
4.耐心地進行說理教育和幫助孩子學會評價自己的行為。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一定要堅持說於是,耐心說服。簡單的訓斥與體罰是不會真正到教育作用的。例如,已經很晚了,孩子坐在電視 機前不肯離去,倘若家長硬拖他去睡覺,一定會引起他的對立情緒。這時不妨對孩子說:"今晚睡得太晚,明天早晨起不來,到幼兒園要遲到,影響老師和小朋友們,還會使爸爸媽媽上班遲到。"孩子明白了道理,一般都會約束自己的行為的。為孩子建立一套良好的行為準則,作為孩子評價、判別自己行為的依據,以此來約束孩子的行為。只要孩子理解了行為準則的意義,他就會心悅誠服地遵守和執行。久之,孩子漸漸學會了評價和判別自己行為的適宜度,從而增強自制能力。
5.堅持鼓勵為主。如果孩子做事中途退縮,不想完成,成人切忌嘮叨個沒完,或者張口就罵,動手就打,更不要諷刺、挖苦,這樣做很容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以致傷害其自尊心。而應細心觀察,對於他們產生的困難及時予以幫助,對於他們的點滴進步要及時予以鼓勵、表揚,使他們產生愉悅感和自信心,從而使孩子樹立堅持完成任務的決心。給予孩子愛撫和關懷。缺乏自制能力的孩子,任性,易激惹,愛發脾氣,令人厭惡、嫌棄,得不到父母的疼愛、撫摸、親吻、擁抱和關懷。而這種濃情密意正是 是孩子所需要的。因此,父母要多與孩子親暱、愛撫和關懷,充分滿足孩子的這種心理需求。這不僅可以增進親子感情,而且有利於孩子發展自我控制能力。
6. 要建立合理的家庭生活制度。每個家庭,都要把孩子的生活制度化。規定按時起床、吃飯、睡覺的時間,使孩子的生活制度有規律,不宜隨便更動,以便養成良好的動力定型,為培養自制力創造條件。家長不僅在口中說,培養孩子的自制力也要落實到行動中去。有的家長意識到了注意力的重要性,可往往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無意中助長了孩子的分心。如有的時候,孩子的畫畫的時候,家長看到孩子的認真模樣覺得好玩,就去弄弄孩子,或給他東西吃,在旁邊說這說那,指手劃腳,孩子於是再也畫不下去了。如碰到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就一邊看一邊吃飯,還一邊評論。孩子有樣學樣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一邊玩,家長不制止,認為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其實這些行為均不利於兒童自制力的培養。由此,家長要做到目的與行為一致。
總之,自制力就是能夠控制自己、支配自己的行動的能力。它表現為既能善於促使自己去完成各項任務,又能善於控制自己的行為。孩子由於年齡小,注意力不穩定、自控能力較差,做事往往有頭無尾,所以,要根據特點,從孩子生活習慣方面入手,先提出小的要求,讓其透過不大的努力就能完成任務,久而久之,就會逐步地學會控制、約束自己的行為,去完整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1.要提高孩子的道德認識和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做每件事要明確目的,還要去克服困難,達到目的。比如為了慶祝自己的節日,表演節目,去克服害羞心理;為了要做值日生,克服懶惰,提早到幼兒園等等。也可放在生活習慣方面,比如,要求孩子準時就寢、起床,按時定量飲食、不偏食等。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自制能力的培養應注重於社會道德規範和社會責任心等方面。如,要求孩子在集體中遵守規則和紀律,使自己的行為和願望服從集體活動的目的和要求,不能隨心所欲地侵犯別人的利益等等。家長要主動地引導啟發孩子去有意識鍛鍊自己的自制力。
2.要給予孩子固定的家務勞動。如飯後收拾桌子、洗碗、掃地,是孩子能幹的家務活,父母就不要代替。另外,"延緩滿足"就是當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家長不是馬上滿足,而是間隔時間或有條件的滿足。"延緩滿足"的範圍是日常玩樂性、享樂性的需求。具體做法是讓孩子學會"等待",有條件的滿足等。如:孩子要求去外面玩,卻又不好好吃飯,這時候就可以規定他在15分鐘裡面乖乖地把飯吃完了,就陪他去。這時候孩子是會乖乖地把飯吃完的。
3.透過遊戲練習,加強自制力。如果讓孩子在一些單調的活動中培養自制力,是十分困難而效果又是適得其反的。反之,透過有生動情節的遊戲活動,讓孩子擔任一定的角色,那麼控制自己的能力就自然地大大加強。如當哨兵,在黑暗中充當一個勇敢的角色,跌倒了不許哭,站著不許隨便動,再膽小或調皮的孩子也可以做到。所以遊戲是培養自制力的好方法。
4.耐心地進行說理教育和幫助孩子學會評價自己的行為。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一定要堅持說於是,耐心說服。簡單的訓斥與體罰是不會真正到教育作用的。例如,已經很晚了,孩子坐在電視 機前不肯離去,倘若家長硬拖他去睡覺,一定會引起他的對立情緒。這時不妨對孩子說:"今晚睡得太晚,明天早晨起不來,到幼兒園要遲到,影響老師和小朋友們,還會使爸爸媽媽上班遲到。"孩子明白了道理,一般都會約束自己的行為的。為孩子建立一套良好的行為準則,作為孩子評價、判別自己行為的依據,以此來約束孩子的行為。只要孩子理解了行為準則的意義,他就會心悅誠服地遵守和執行。久之,孩子漸漸學會了評價和判別自己行為的適宜度,從而增強自制能力。
5.堅持鼓勵為主。如果孩子做事中途退縮,不想完成,成人切忌嘮叨個沒完,或者張口就罵,動手就打,更不要諷刺、挖苦,這樣做很容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以致傷害其自尊心。而應細心觀察,對於他們產生的困難及時予以幫助,對於他們的點滴進步要及時予以鼓勵、表揚,使他們產生愉悅感和自信心,從而使孩子樹立堅持完成任務的決心。給予孩子愛撫和關懷。缺乏自制能力的孩子,任性,易激惹,愛發脾氣,令人厭惡、嫌棄,得不到父母的疼愛、撫摸、親吻、擁抱和關懷。而這種濃情密意正是 是孩子所需要的。因此,父母要多與孩子親暱、愛撫和關懷,充分滿足孩子的這種心理需求。這不僅可以增進親子感情,而且有利於孩子發展自我控制能力。
6. 要建立合理的家庭生活制度。每個家庭,都要把孩子的生活制度化。規定按時起床、吃飯、睡覺的時間,使孩子的生活制度有規律,不宜隨便更動,以便養成良好的動力定型,為培養自制力創造條件。家長不僅在口中說,培養孩子的自制力也要落實到行動中去。有的家長意識到了注意力的重要性,可往往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無意中助長了孩子的分心。如有的時候,孩子的畫畫的時候,家長看到孩子的認真模樣覺得好玩,就去弄弄孩子,或給他東西吃,在旁邊說這說那,指手劃腳,孩子於是再也畫不下去了。如碰到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就一邊看一邊吃飯,還一邊評論。孩子有樣學樣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一邊玩,家長不制止,認為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其實這些行為均不利於兒童自制力的培養。由此,家長要做到目的與行為一致。
總之,自制力就是能夠控制自己、支配自己的行動的能力。它表現為既能善於促使自己去完成各項任務,又能善於控制自己的行為。孩子由於年齡小,注意力不穩定、自控能力較差,做事往往有頭無尾,所以,要根據特點,從孩子生活習慣方面入手,先提出小的要求,讓其透過不大的努力就能完成任務,久而久之,就會逐步地學會控制、約束自己的行為,去完整地做好每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