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536507267069

    小兒白天如常,入夜則哭鬧不安,或每夜定時啼哭,甚則通宵達旦,稱為夜啼。夜啼多見於週歲以下嬰幼兒和新生兒。中醫認為本病主要因脾寒、心熱、驚恐所致。至於飢餓、口渴等正常生理需求,或尿布潮溼、蚊蟲叮咬等外界不良刺激而引起的啼哭;尚有在發燒、傷乳等凡能導致小兒不適或疼痛的疾病過程中出現的啼哭,都不屬於本病範疇。

    驚恐:小兒受過驚嚇,睡中突然驚醒,哭鬧不安,啼聲尖亮,依偎母親懷中。

    心熱:小兒夜啼,見燈光加劇,睡喜仰臥,伴有煩躁不安,小便黃,面赤唇紅,常大便乾結。

    脾寒:小兒啼聲低沉,斷斷續續,睡時喜俯臥,平素手足偏涼,食慾較差,大便稀。

    【主治】小兒夜啼及小兒睪丸腫脹(鞘膜積液)。

    【用法】用水浸泡諸藥10分鐘,再煎5分鐘,每劑煎2次。每日1劑,將2次煎出液混合,早晚各服1次。

    【按】本方治療症屬寒溼而見腹部欠溫,不吮乳食,夜啼多在下半夜者。

    【組成】生龍齒15克,蟬衣3克,鉤藤6克,茯苓10克,蓮子肉10克,珍珠母15克【功用】健脾安神,鎮心定驚。

    【主治】小兒夜間啼哭,驚惕不安,膽小善驚。

    【方解】茯苓、蓮子肉健脾,生龍齒、蟬衣、鉤藤、珍珠母鎮驚安神。鉤藤含多種吲哚類生物鹼,水煎劑對小鼠有明顯的鎮靜作用;鉤藤乙醇浸液能制止豚鼠實驗性癲癇的發作,並有一定的抗驚厥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主治】小兒夜啼。

    【用法】每日1劑,水煎兩遍合藥液約50~100毫升,頻頻喂服,一般服2~3劑可愈。

    【按】黨參、茯苓、陳皮、木香理氣健脾,白芍、蟬蛻、鉤藤、菊花平肝鎮驚安神。

    【主治】小兒夜啼。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3~5次。

    【按】脾寒之小兒夜啼。

    【組成】乾薑1~3克,高良薑3~5克,粳米2兩【功用】溫中補虛,鎮驚安神。

    【主治】小兒夜啼。

    【用法】先煎乾薑、高良薑,取汁,去渣,再入粳米同煮為粥。

    【按】本方對於因脾臟虛寒所致的小兒夜啼有效。

    【主治】小兒夜啼。

    【用法】兩藥共研細末,再與適量搗爛的陳細茶拌勻,加水少許,捏成小餅狀,外敷於肚臍中,膠布固定,每晚更換1次,一般2~6次可愈。

    【組成】天麻3克,蟬衣3克【功用】平肝息風,鎮驚安神。

    【主治】小兒夜啼。

    【方解】天麻、蟬衣具有平肝息風的作用。蟬衣含大量甲殼質,並含異黃質蝶呤、赤蝶呤、蛋白質、氨基酸、有機酸、酚類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抗驚厥作用,能對抗士的寧、可卡因、菸鹼等中樞興奮藥引起的小鼠驚厥死亡。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服。

    【組成】花椒15克,乾薑30克,大蔥一把【功用】溫中補虛,鎮驚安神。

    【主治】脾臟虛寒所致小兒夜啼。

    【用法】將3味同搗如泥,把鍋燒熱,3味同炒,邊澆酒。炒熟後用毛巾將藥包裹至溫度適宜時,熨敷患兒腹部,每晚1次。

    【組成】蟬蛻3個,薄荷1.5克,檳榔3克,枳殼3克,燈芯草10根【功用】鎮驚安神。

    【主治】小兒夜啼。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以上是3~6個月小兒用量。

    【組成】百合6克,合歡皮6克,遠志3克【功用】養心安神。

    【主治】小兒夜啼。

    【用法】水煎服。

    【按】百合、合歡皮、遠志均入心經以養心安神。

    【組成】黃連3克,乳汁100毫升,食糖15克【功用】清心安神。

    【主治】小兒夜啼。

    【用法】將黃連水煎取汁30毫升,兌入乳汁中調入食糖。

    【按】本方主要用於小兒心經有熱,夜啼不安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讚美護理工作精短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