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薩小刀

    詞在宋時是唱的。那時的詞不是平仄譜,是根據五音十二律的譜子填出來的。填完後會形成標準的工尺譜,便於傳唱。

    至元時,因統治者歧視漢文化,造成“宋詞”被壓制,但“元曲”的曲牌多是詞牌的延續,尤其是“元曲”當中的小調小令,與宋時的詞牌本屬一脈相傳,都是唱的。

    到了明時,宋詞牌的詞譜早已失傳,所以只能根據記錄流傳下來的“詞”多方對照,進行“平仄”的總結形成平仄譜,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詞譜”。

    宋時的詞牌,各種詞牌的用“韻”以及用途都是有嚴格規定的。比如“瀟湘神”、“千秋歲”這種是用來緬懷或者憑弔的,“採調”多低沉悲婉,輔以合適的“韻”填作而成。但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調”而不是“韻”,這是與後世及當下的區別。

    遍翻資料可知,柳永便是當時僅存的少數幾位精於音律的傑出詞人代表,這些專於“音調”的詞人被後世稱為“樂律派”,跟很多四六不搭的詞人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

    至於現存詞牌平仄譜當中的“中”、“平”、“仄”等音字,實則是詞譜失傳造成的無奈之舉。相同詞牌不同作者對照下,相同位置上的字,多平聲者被標為平,多仄聲者被標為仄,而平聲與仄聲參半者則被標為“中”(可平可仄)。後人填詞牌用的“詞林正韻”也是基於這個基礎總結出來的,但按“平仄譜”填出來的詞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宋詞詞牌,形似而已。

    由於資料的缺乏和不可考證的原因,無法還原宋詞的詞牌譜,實在是一大憾事。

  • 2 # 皓月Lh2088

    古人認為,詩為雅文學,詞為俗文學。詩是吟的,詞才是可以唱的。詞原本是街頭巷角傳唱的小調,後來逐漸向雅文學靠攏,成為文人墨客抒發胸臆的創作方式。詞因為年代久遠,唱法似乎都己失傳,如今人們也是讀詞具多,但後人也有把宋詞譜成曲的,比如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李商隱的無題 《別亦難》,李清照的《一剪梅》、《月滿西樓》,以及《滾滾長江東逝水》等。

    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後簡稱詞,又名樂府、樂章、琴趣、歌曲、長短句。歸納起來,這許多名稱主要是分別說明詞與音樂的密切關係及其與傳統詩歌不同的形式態徵。

    中國古代詩樂一體,唐宋之詞,系配合新興樂曲而唱的歌詞,可以說是前代樂府民歌的變種,作詞一般是按照某種樂調曲拍之譜填制歌詞。曲調的名稱如《菩薩蠻》、《蝶戀花》、《念奴嬌》等等叫做“詞調”或“詞牌”,按照詞調作詞稱為“倚聲”或“填詞”,宋詞唱法雖早己失傳,但讀者依據當時的倚聲或後來依譜所填的詞,仍然從其字裡行間感受到音樂節奏之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石頭砌墳有什麼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