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對孩子有撒謊的現象感到生氣和苦惱,特別是對明顯的說謊和死不承認的說謊尤其惱火。孩子為什麼說謊?──他們說謊有時是由於不讓他們說真話。有些家長常以打、罵等懲罰手段來對待孩子的錯誤。一個孩子打破了一個花瓶,媽媽回家後,就原原本本地把事情的經過告訴媽媽,可媽媽一聽珍愛的花瓶被打破了,很惱火,把孩子狠狠地訓斥了一通。從此,孩子遇到類似的情況。為了逃避懲罰,就採取說謊來保護自己。 想讓孩子避免說謊,父母不但要聽得進孩子令人高心的真心話,也聽得進令人傷心的真心話。孩子的感情體驗無論是積極的、消極的,或是矛盾的,都不應該鼓勵他按照父母的意願來說,而應該按照孩子自己的體驗去說。例如,孩子生病時,不想服藥,家長騙他說藥不苦;不想打針,家長騙他說打針不痛。這會在孩子心中留下什麼印象呢?那就是可以用說謊的方法欺騙別人,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和實現自己的意願。家長所謂的權宜之計往往會成為孩子說謊的樣板。所以,家長平時應該時刻留心自己的言行,切斷孩子說謊的隱性心理動機,為孩子做出誠實的榜樣。齙牙兔的兒童訓練師告訴我們,父母的態度和言行不應該引起孩子用謊言為自己辯護的心理動機,也不應該有意提供說謊的機會。發現孩子說謊,我們的反應不應該是斥責和懲罰,而是就現有的事實向孩子講解,使孩子懂得和感受到沒有必要對我們說謊。
很多家長對孩子有撒謊的現象感到生氣和苦惱,特別是對明顯的說謊和死不承認的說謊尤其惱火。孩子為什麼說謊?──他們說謊有時是由於不讓他們說真話。有些家長常以打、罵等懲罰手段來對待孩子的錯誤。一個孩子打破了一個花瓶,媽媽回家後,就原原本本地把事情的經過告訴媽媽,可媽媽一聽珍愛的花瓶被打破了,很惱火,把孩子狠狠地訓斥了一通。從此,孩子遇到類似的情況。為了逃避懲罰,就採取說謊來保護自己。 想讓孩子避免說謊,父母不但要聽得進孩子令人高心的真心話,也聽得進令人傷心的真心話。孩子的感情體驗無論是積極的、消極的,或是矛盾的,都不應該鼓勵他按照父母的意願來說,而應該按照孩子自己的體驗去說。例如,孩子生病時,不想服藥,家長騙他說藥不苦;不想打針,家長騙他說打針不痛。這會在孩子心中留下什麼印象呢?那就是可以用說謊的方法欺騙別人,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和實現自己的意願。家長所謂的權宜之計往往會成為孩子說謊的樣板。所以,家長平時應該時刻留心自己的言行,切斷孩子說謊的隱性心理動機,為孩子做出誠實的榜樣。齙牙兔的兒童訓練師告訴我們,父母的態度和言行不應該引起孩子用謊言為自己辯護的心理動機,也不應該有意提供說謊的機會。發現孩子說謊,我們的反應不應該是斥責和懲罰,而是就現有的事實向孩子講解,使孩子懂得和感受到沒有必要對我們說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