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載白起言“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呂氏春秋·應言篇》亦有“秦雖大勝於長平,三年然後決,士民倦,糧食索”
分析:秦國打這一仗,秦國是大國,且採取攻勢,和廉頗對戰的軍隊應該在45萬以上。反間計以後,秦國在把大將換成武安君的同時,召全國15歲以上的男子全部到秦趙戰場。據我分析,秦國當時的人口不可能超過200萬,男人最多100萬。而秦國後來打楚國,王翦要40萬大軍,可見秦國軍隊當時至少有50-60萬,因為還有各地的防衛軍,以及北部防禦匈奴的大軍。而長平之戰的時候,秦軍的數字應該多於此。秦軍能合圍趙軍,士兵應該在70萬以上,也許是80萬,包括被徵調來的民兵。死者過半,我僅僅從白起列傳中找到,廉藺列傳和秦本紀、趙世家都沒有提及。史料記載,孤本不足據。而呂氏春秋所言,就毫無道理了。他說三年後,秦國才崛起。這忽略了長平之戰次年,秦國就出兵再次攻打了趙國。要不是應侯和武安君之間的矛盾,導致武安君自盡,將領換乘了應侯的親信不會打仗的鄭安平,也許秦國就能拿下邯鄲,至少不會打敗。當時秦國還有少年將領蒙恬蒙毅兄弟,還有王翦父子,這些人打起李牧和信陵君來,還是可以應付的。所以,秦國在長平之戰以後,發動一場10餘萬人的戰爭,還是不太吃力的,而三晉的主力部隊,也就這麼多人。
如果真像武安君白起所說,秦國死者過半,那麼秦國至少死了30萬人,很可能是35萬到40萬。這樣看來,對於趙括的批評是完全沒有道理的。趙括在戰術失誤,國家戰略錯誤的情況下,居然能和世界第一名將白起打成一個戰損比1:1的局面,那他絕對是雖敗猶榮,可以說是一個戰爭奇才呀。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載白起言“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呂氏春秋·應言篇》亦有“秦雖大勝於長平,三年然後決,士民倦,糧食索”
分析:秦國打這一仗,秦國是大國,且採取攻勢,和廉頗對戰的軍隊應該在45萬以上。反間計以後,秦國在把大將換成武安君的同時,召全國15歲以上的男子全部到秦趙戰場。據我分析,秦國當時的人口不可能超過200萬,男人最多100萬。而秦國後來打楚國,王翦要40萬大軍,可見秦國軍隊當時至少有50-60萬,因為還有各地的防衛軍,以及北部防禦匈奴的大軍。而長平之戰的時候,秦軍的數字應該多於此。秦軍能合圍趙軍,士兵應該在70萬以上,也許是80萬,包括被徵調來的民兵。死者過半,我僅僅從白起列傳中找到,廉藺列傳和秦本紀、趙世家都沒有提及。史料記載,孤本不足據。而呂氏春秋所言,就毫無道理了。他說三年後,秦國才崛起。這忽略了長平之戰次年,秦國就出兵再次攻打了趙國。要不是應侯和武安君之間的矛盾,導致武安君自盡,將領換乘了應侯的親信不會打仗的鄭安平,也許秦國就能拿下邯鄲,至少不會打敗。當時秦國還有少年將領蒙恬蒙毅兄弟,還有王翦父子,這些人打起李牧和信陵君來,還是可以應付的。所以,秦國在長平之戰以後,發動一場10餘萬人的戰爭,還是不太吃力的,而三晉的主力部隊,也就這麼多人。
如果真像武安君白起所說,秦國死者過半,那麼秦國至少死了30萬人,很可能是35萬到40萬。這樣看來,對於趙括的批評是完全沒有道理的。趙括在戰術失誤,國家戰略錯誤的情況下,居然能和世界第一名將白起打成一個戰損比1:1的局面,那他絕對是雖敗猶榮,可以說是一個戰爭奇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