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瑪
-
2 # 小瘦與大胖
上癮不是喜歡,是渴望。
很多生物學家都在探究上癮的生物機制。然而研究發現,面對任何愉悅事件,大腦的應對方式都基本相同。因此,上癮必定還有另一個重要成分,這一確實的成分就是多巴胺增多時周圍的環境。
神經學家肯特貝里奇發現,阻斷多巴胺並未減少受試者得到的快感,但的確降低了他們的毒品攝入量。
因此他和同事們指出,喜歡毒品和想要毒品之間有著很大的區別。上癮不僅僅是喜歡,而是渴望。哪怕你恨透了這種行為和毒品,但你的大腦仍然渴望,產生強烈的需求,因為大腦記得毒品過去是用來滿足心理需求的。
這就像我們常說的“道理都懂但我就是做不到”。很多青上年也知道打遊戲頹廢人生。但這些遊戲賦予的使命、意義、權利、成就,等等,恰恰是很多青少年在現實中渴望而不可及的。
他這樣說:“普通遊戲就是打發時間,但好的遊戲不一樣,引人入勝的故事,新奇的玩法,史詩般的帶入感,讓人能夠全身心投入,就像玩家常說的一句話,我比你們多了一個世界,好的遊戲就是一件藝品。”他越說越激動,陷入了深深的回憶之中,開始和我聊起來那些年去網咖的N種方法……
哪怕是現在,他還在關注著遊戲,“雖然我早已經AFK,但是我還在默默的關注著魔獸,也正如守望先鋒裡一句話,這個世界需要更多的英雄,我期望有一天,我能夠在遊戲裡,對我的孩子說,看,這就是你爸曾經守護的城市,為了部落!”
你看,這就是上癮難以治療的原因,它不是單純地喜歡上了某種引發上癮的物件,而是源於內心深處的某種渴望,渴望緩解痛苦,渴望他人認可,渴望獲得快樂,渴望成為英雄……
而渴望,比喜歡更難於打敗。
它不是什麼生物化學神經質能夠解決的問題,這也是心理學的魅力所在。
感謝問題,上癮分為生理依賴和心理依賴,大多數都是從生理依賴進而產生心理依賴之後強化生理依賴進入一個強化迴圈。比如酒精依賴就是一種上癮現象,真正達到“上癮”是比較難治療的,治療時分為去除生理依賴和去除心理依賴,去除生理依賴有替代療法和厭惡療法,去除心理依賴需要系統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從總統效果來看不盡如人意,真正能達到戒除酒依賴還是不多的;再比如吸菸,也是一種上癮,治療起來也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大量存在心理依賴,復吸率極高;判斷是否上癮,比較簡單的標準就是否可以自主控,可控的就不是上癮、不可控的就傾向於上癮;但是是否需要治療就要考慮是否影響生活和社交活動,如果沒有影響無須治療。比如手機遊戲如果可以可控,就無須治療,如果達到困擾就需要干預!以上解釋希望對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