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angxian702

    初始地球的平均溫度估計不超過1000℃,所以全部處於固態。形成後,由於長壽命放射性物質的衰變和引力位能的釋放,內部慢慢增溫。當地球內部開始出現熔融的物質,重力分異作用就開始,液態的鐵元素逐漸流向地心,形成地核,地幔的表層也逐漸分異出一層薄薄的地殼。一個具有分層結構的地球開始形成。

  • 2 # 使用者513110727890

    太空之所以上看地球呈藍色,是因為天空是地球的另一級,被海水所覆蓋了。地球是一個大磁鐵,透過南北兩極,磁場可以一直延伸到地球及地球以外十萬千米以上的高空。地球由地殼地幔以及地核組成,地核的溫度隨深度的變化而變化,在6371千米深處的地球中心,溫度高達4500~5000攝氏度。地球並不是一個完整的球體,其實它是一個橢圓體。地球赤道周長要比本初子午線周長要長。

  • 3 # 劉泉

    關於地球的形成還是一個未解之謎,目前比較流行的是德國哲學家康德提出的關於地球形成的假說--"星雲假說"。

    太陽系在形成之前,是一片由熾熱氣體組成的星雲。46億年前,當氣體冷卻引起收縮時,使得星雲旋轉起來。由於重力的作用,氣體和風吹草動心收縮,旋轉速度加快,星雲變成扁的圓盤狀。我們知道,現代家庭中洗衣服使用的洗衣機,有一個脫水機,把溼衣服放進去,脫水機快速旋轉起來,衣服內的水分就會被“拋”出去,溼衣服變成了乾衣服。把水丟擲去的力,就是水滴在做圓周運動時產生的離開中心的力,叫離心力。同樣道理,當旋轉的星雲邊收縮邊旋轉,周圍物質的離心力超過了中心對它的引力時,就分離了一個圓環來。就這樣,一個又一個圓環產生。最後,中心部分變成太陽,周圍的圓環變成了行星,其中一顆就是地球,地球是在四五十億年前產生的。

    地球形成之初溫度較低,各種物質混雜一起,平安相處。後來,由於地球內部的鐳、鈾等放射性物質的作用,引起火山爆發與強烈地震,逐步形成高山、丘陵、平原。由於太陽的照射,使地球溫度慢慢升高,地球內部物質的化學作用,地殼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甲烷、氮氣、水蒸汽等。這些氣體上升到地球外部,形成大氣層。水蒸汽在高空遇到冷氣流後,便形成降雨。地球受大量雨水衝擊,在低窪處匯成海洋、湖泊、河流,於是也就有了植物、動物和人類。經歷幾十億年的演變,地球才成為今天這個樣子。

    地核的溫度是4000-6000℃在地球誕生之初,首先經歷了一個高溫的階段。透過引力而凝聚的星子在相互碰撞中釋放出大量能量,再加上地球內部大量放射性物質產生裂變和衰變、地球凝聚時由勢能轉化而來的動能,導致地球內部溫度升高到熔融,使得內部的水分全部沸騰成氣體,再加上太陽風的強烈作用和地球剛形成時引力較小,這些水分幾乎全部逃逸到太空中。

    後來,熾熱的行星開始冷卻,地殼凝結為固體。這時,來自天外的小行星和彗星形成流星雨,頻繁光顧地球,帶來大量的水和各種有機分子,形成地球最初的原始海洋,生命開始孕育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婆馬上生孩子了但是準生證還沒辦下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