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豚魚
河豚魚又名氣泡魚,古名:鯸鮐。味道極為鮮美,與鰣魚、刀魚並稱為“長江三鮮”。
河豚雖然有劇毒,但其肉鮮美柔嫩無比,人們常把河豚魚片與日本繪畫相提並論,柔和細膩,回味無窮。
2、刀魚
刀魚 學名“刀鱭”,屬洄游魚類。每當春季,刀魚成群溯江而上,形成魚汛。農諺有“春潮迷霧出刀魚”,是春季最早的時鮮魚。刀魚體形狹長側薄,頗似尖刀,銀白色,肉質細嫩,但多細毛狀骨刺。肉味鮮美,肥而不膩,兼有微香。宋代名士劉宰曾有詩稱讚:“肩聳乍驚雷,腮紅新出水,以薑桂椒,末熟香浮鼻。”刀魚是鎮江、靖江、江陰、張家港主要水產品之一,境內長江水域均可捕獲。前期刀魚雄性多,體大,脂肪多;後期雌性居多,體小,脂肪少。“清明”後,刀魚肉質變老,俗稱“老刀”。刀魚和鰣魚、河豚和鮰魚一起被譽為“長江四鮮”。很奇特的是,此“長江四鮮”迴流過上游鎮江流域,下游過南通天生港開始,其口味就會奇異變化,身價大跌,雖說是共飲一江水,但是地道長江流域喜好江鮮食客不難分別出該魚出水流域!
3、鰣魚
古稱“魱”。形秀而扁,似魴而長,長約70釐米,銀白色,腹部具稜鱗。一般三四齡成熟,春夏之交,溯江而上,主要產於南通的長江入海口到南京燕子磯 一帶的下游地段。其味極為鮮美,更宜不刮鱗清燉,為長江魚類中的極品。可惜近年已瀕臨絕跡,其身價愈發昂貴。
鰣魚個體較大,常見個體為1-1.5公斤,體重3.5-4公斤。它肉細脂厚,味極腴美,其內臟含脂量為 18-21.7%,鱗片與面板間滿含油脂,鮮味濃重,營養豐富。在烹製時特別強調“清蒸鰣魚不刮鱗”。鰣魚肉性味甘、溫,有滋體強身之功效,蒸食能補虛 勞。將魚蒸出之魚油,塗於水火燙傷處,療效甚佳。由於過度捕撈繁殖親魚和索餌肥育的幼魚,造成補充群體急劇減少。此外,鰣魚的主要產卵場贛江的平流梯級樞 紐工程的興建,阻斷了鰣魚的產卵洄游路線,破壞了產卵場。由於數種原因,鰣魚的資源急劇下降,從20世紀80年代始,鰣魚的種群數量已處於瀕危狀態。
4、鮰魚
蘇東坡曾寫詩讚它曰:“粉紅石首仍無骨,雪白河豚不藥人”。詩中道出了鮰魚的特別之處:肉質白嫩,魚皮肥美,兼有河豚、鯽魚之鮮美,而無河豚之毒素和鯽魚 之刺多。它的別稱是鮠魚,俗稱白戟。此魚特點是其吻圓突,口腹部,體無鱗,大者長達一米以上。鮰魚(鮠魚)下身略帶粉紅,無鱗,粗長,腹部膨隆,尾呈側 扁。鮰魚是長江水產的三大珍品之 一,只見於大江大河的激流亂石之中,湖泊中極難見,溪或堰塘中不會有,生存水域一般都至少在10米以上深度。其鰾肥厚,可制魚肚,歷來為上等食用魚類。現 產量急劇減少,大鮰魚已不易捕捉。
鮰魚一般為1500-2500克,少數個體可達10公斤。春冬兩季,長江江口鮰魚體狀膘肥、肉質鮮嫩,正是品嚐的最佳時令。
1、河豚魚
河豚魚又名氣泡魚,古名:鯸鮐。味道極為鮮美,與鰣魚、刀魚並稱為“長江三鮮”。
河豚雖然有劇毒,但其肉鮮美柔嫩無比,人們常把河豚魚片與日本繪畫相提並論,柔和細膩,回味無窮。
2、刀魚
刀魚 學名“刀鱭”,屬洄游魚類。每當春季,刀魚成群溯江而上,形成魚汛。農諺有“春潮迷霧出刀魚”,是春季最早的時鮮魚。刀魚體形狹長側薄,頗似尖刀,銀白色,肉質細嫩,但多細毛狀骨刺。肉味鮮美,肥而不膩,兼有微香。宋代名士劉宰曾有詩稱讚:“肩聳乍驚雷,腮紅新出水,以薑桂椒,末熟香浮鼻。”刀魚是鎮江、靖江、江陰、張家港主要水產品之一,境內長江水域均可捕獲。前期刀魚雄性多,體大,脂肪多;後期雌性居多,體小,脂肪少。“清明”後,刀魚肉質變老,俗稱“老刀”。刀魚和鰣魚、河豚和鮰魚一起被譽為“長江四鮮”。很奇特的是,此“長江四鮮”迴流過上游鎮江流域,下游過南通天生港開始,其口味就會奇異變化,身價大跌,雖說是共飲一江水,但是地道長江流域喜好江鮮食客不難分別出該魚出水流域!
3、鰣魚
古稱“魱”。形秀而扁,似魴而長,長約70釐米,銀白色,腹部具稜鱗。一般三四齡成熟,春夏之交,溯江而上,主要產於南通的長江入海口到南京燕子磯 一帶的下游地段。其味極為鮮美,更宜不刮鱗清燉,為長江魚類中的極品。可惜近年已瀕臨絕跡,其身價愈發昂貴。
鰣魚個體較大,常見個體為1-1.5公斤,體重3.5-4公斤。它肉細脂厚,味極腴美,其內臟含脂量為 18-21.7%,鱗片與面板間滿含油脂,鮮味濃重,營養豐富。在烹製時特別強調“清蒸鰣魚不刮鱗”。鰣魚肉性味甘、溫,有滋體強身之功效,蒸食能補虛 勞。將魚蒸出之魚油,塗於水火燙傷處,療效甚佳。由於過度捕撈繁殖親魚和索餌肥育的幼魚,造成補充群體急劇減少。此外,鰣魚的主要產卵場贛江的平流梯級樞 紐工程的興建,阻斷了鰣魚的產卵洄游路線,破壞了產卵場。由於數種原因,鰣魚的資源急劇下降,從20世紀80年代始,鰣魚的種群數量已處於瀕危狀態。
4、鮰魚
蘇東坡曾寫詩讚它曰:“粉紅石首仍無骨,雪白河豚不藥人”。詩中道出了鮰魚的特別之處:肉質白嫩,魚皮肥美,兼有河豚、鯽魚之鮮美,而無河豚之毒素和鯽魚 之刺多。它的別稱是鮠魚,俗稱白戟。此魚特點是其吻圓突,口腹部,體無鱗,大者長達一米以上。鮰魚(鮠魚)下身略帶粉紅,無鱗,粗長,腹部膨隆,尾呈側 扁。鮰魚是長江水產的三大珍品之 一,只見於大江大河的激流亂石之中,湖泊中極難見,溪或堰塘中不會有,生存水域一般都至少在10米以上深度。其鰾肥厚,可制魚肚,歷來為上等食用魚類。現 產量急劇減少,大鮰魚已不易捕捉。
鮰魚一般為1500-2500克,少數個體可達10公斤。春冬兩季,長江江口鮰魚體狀膘肥、肉質鮮嫩,正是品嚐的最佳時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