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535254571587

    嵇康,字叔夜,本姓奚,祖籍會稽(今浙江紹興),其先人因避仇遷家譙國侄縣(今安徽淮北臨渙鎮),改姓嵇。("嵇",蓋以紀念祖籍會"稽")。“竹林七賢”的領袖人物。三國時魏末著名的詩人與音樂家,是當時玄學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為人耿直,他幼年喪父,勵志勤學。後娶長樂亭主(一說為曹操孫女,曹林之女;一說為曹操曾孫女,曹林之孫女)為妻,在曹氏當權的時候,做過中散大夫的官職。 司馬昭曾想拉攏嵇康,但嵇康在當時的政爭中傾向皇室一邊,對於司馬氏採取不合作態度,因此頗招忌恨。司馬昭的心腹鍾會想結交嵇康,受到冷遇,從此結下仇隙。嵇康的友人呂安被其兄誣以不孝,嵇康出面為呂安辯護,鍾會即勸司馬昭乘機除掉呂、嵇。當時太學生三千人請求赦免嵇康,願以康為師,司馬昭不許。臨刑,嵇康神色自若。奏《廣陵散》一曲,從容赴死。

    嵇康後來家道清貧,常與向秀在樹蔭下打鐵,不為謀生,只是隨從自己的意願。貴公子鍾會有才善辨,一日,鍾會前來拜訪,帶來大批官員,嵇康一見這場面就很反感,沒理睬他,只是低頭幹活,鍾會呆了良久,怏怏欲離,這時嵇康發話了:“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會立即地答道:“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說完就拂袖而去,後來鍾會深恨嵇康,常在司馬昭面前說他的壞話。

    據劉籍《琴議》記載:嵇康是從杜夔的兒子杜猛那裡學得《廣陵散》的。嵇康非常喜愛此曲,經常彈奏它,以致招來許多人前來求教,但嵇康概不傳授。司馬氏掌權後,不苟合於其統治,與阮籍、向秀、山濤、劉伶、阮咸、王戎號稱“竹林七賢”,與司馬氏相對抗,後被司馬氏殺害,死時方四十歲。臨刑前有三千太學生為其求情,終不許。死前索琴彈奏此曲,並慨然長嘆:“《廣陵散》如今絕矣”。南京西善橋南朝墓出土模製嵇康畫像磚,描繪了嵇康席坐撫琴,氣宇昂軒的形象。

    嵇康喜愛音樂,他在《琴賦》序中說:“餘少好音聲,長而習之,以為物有盛衰而此無變。滋味有厭,而此不倦。”他對傳統及當代的琴曲都非常熟悉,這一點在他的《琴賦》中可見。 嵇康作《風入松》,又作《長清》、《短清》、《長側》、《短側》四首琴曲,被稱為“嵇氏四弄”,與蔡邕創作的“蔡氏五弄”合稱“九弄”,是中國古代一組著名琴曲。隋煬帝曾把彈奏《九弄》作為取士的條件之一,足見其影響之大、成就之高。

    嵇康除以彈奏《廣陵散》聞名外,在音樂理論上也有獨到貢獻,這就是其《琴賦》與《聲無哀樂論》。 《琴賦》主要表現了嵇康對琴和音樂的理解,同時也反映了嵇康與儒家傳統思想相左的看法。 《聲無哀樂論》是作者對儒家“音樂治世”思想直接而集中的批判。其中閃爍著嵇康對音樂的真知灼見 。

    王戎與嵇康交往二十年,未見其有不好的臉色。因此留下“意趣疏遠,心性放達”之美名;然而嵇康更有“剛腸疾惡,輕肆直言,遇事便發”的一面,他的名篇《與山巨源絕交書》及對《廣陵散》的喜愛便是他憤世嫉俗、桀傲不馴的性格的表現,而蔑視司馬昭,進而遭致殺身之禍更是這種剛正不阿的顯例。

    嵇康還擅長書法,工於草書。又善丹青,唐朝時尚有《巢由洗耳圖》《獅子擊象圖》傳世,可惜現在俱已失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節約用水的方法——怎樣節約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