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遇到對的係

    首先一點,唐朝的這些皇帝就沒有把安史之亂當回事。

    當初安祿山並非是突然起兵,在他起兵之前,已經有很多人都在向皇帝報告這件事,朝中大部分人都已經知道,楊國忠他都感覺到不對,可玄宗始終是認為底下人要害安祿山,因此就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後來安祿山起兵,玄宗一開始根本就不相信,還認為是手下人謊報軍情,結果等叛軍一路打到中原,他這才開始佈置防守。而他的兒子肅宗在指揮軍隊平叛的時候,更是犯下不少的錯誤,比如當十大節度使圍攻史思明的時候,肅宗居然沒有設立一個總帥。

    這就導致唐軍各自為戰,被史思明一戰就給打敗,在平叛的過程中,玄宗與肅宗他們不斷在進行著制衡,這場叛亂讓皇帝失去了對底下武將們的信任,可他們還是要這些人來幫自己平叛,因此在給他們權力的同時,也會想辦法來限制他們的軍權。郭子儀這些人能力都非常強,可他們在平叛的時候處處受到限制,不僅是其他節度使之間限制,還有宦官以及朝中皇帝的各種限制,這就使得他們很難去真正投入到平叛中,單單郭子儀在戰爭中就多次被罷免。

    郭子儀

    打成這個樣子,皇帝是要負主要責任,其實這也能夠看出當時玄宗等人內心的恐懼,畢竟國家還從來沒有陷入到這麼大的動亂中,玄宗搞了一輩子政變,應對宮內的事情他有經驗,可應對外面的事情他就差了點。此外,各地節度使本身也是出工不出力,他們都有著獨立的兵權,這些人不願意上前來對付叛軍,因此他們大部分時間都是保持中立,等叛軍與政府快要分出勝負的時候,他們再衝上去打,有這麼一群看熱鬧的節度使在,唐軍就很難集中力量來對付叛軍。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張巡他在守雎陽的時候,他雖然守著一個孤城,可他周圍很多都是唐朝的勢力,張巡也清楚自己守不住這裡,四處求援,可沒有一個人願意來幫助他。

    還有一點也非常關鍵,叛軍自身的實力就很強,因此唐軍在面對他們的時候也打得非常艱難,其實有關安祿山叛軍的組成,歷史上也是有很多不同的說法,其中最常見的一種說法,是認為安祿山這邊大部分都是胡人,因此打仗才會這麼勇猛,本身他和史思明倆人都是藩將。

    張巡守睢陽

    他們當然就喜歡去用胡人,可實際上,安祿山手下的軍隊大部分都是唐軍的精銳,當時他一個人兼任范陽,盧龍,河東三鎮的節度使,節度使手下的軍隊主要是常備軍,而他所在的東北地區還有著大量的外族,作為節度使的他有權去調動手下的這些部族兵。此外,他還直接掌管著河北地區的,當地的軍隊他也有權力去調動。《唐六典》中記載河東節度使掌管著大同,橫野等地的主力軍,再加上太原的精銳,總共是有五萬多人。

    而在范陽節度使麾下,掌握著九萬多人,平盧節度三萬七千人。不過安祿山他也不傻,在起兵的時候不可能動員自己所有的軍隊,叛軍實際人數在十萬左右,可唐朝當時實行精兵簡政,全國的軍隊也沒有多少,中原等地更是沒有常備的守軍,而兩京地區的主要軍力在征伐南詔的時候都已經被消耗得差不多了。他手上的這些軍隊長期處在邊疆地區,有著豐富的戰鬥經驗,況且還有著很多實力強悍的部族兵,這些人打起仗來就完全不要命,在當時也只有西部的精銳安西,朔方軍能夠和他們抗衡。

    安祿山佔據先機,而西部軍隊從徵集到進入戰場就花費了幾年的時間,一開始過來的封常清這些人手裡根本沒有軍隊可以用,只能拿臨時組建的軍隊來打。等安西軍都開拔過來,又立馬被拆散分配到各個戰場上,這些軍隊很難集中力量來對付叛軍,因此唐軍一直是在分散自己的力量。

    而叛軍這邊主力集結在一起來打,他們本身實力就非常強,後面還得到源源不斷的補充,再加上中原,關中等地十分富足,叛軍在南下的過程中搶奪大量的財物,面對這麼巨大的誘惑,這些士兵的戰鬥力就更加強大。

    李光弼

    唐朝當時的國力確實是非常強大,叛軍很難對他們形成真正的威脅,說到底還是玄宗,肅宗這些人太過心急,他們想要快速把叛亂平定,還想要以和談的方式來平定叛亂,因此在作戰的時候,政府反而一直在和叛軍接觸,雙方時打時和。朝廷的這種曖昧態度,也讓底下的將領們平叛變得更加困難。當然後來的肅宗,代宗這些人平叛的形勢都不會比玄宗的時候要更好了,但凡他沒有逼迫哥舒翰出關,估計叛軍早就已經被消滅,也不會有後面這麼多事情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全自動洗衣機排水閥不能拉開轉換離合器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