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列夫1974

    一直以來,在幼兒園裡,孩子們吃什麼,吃多少都是被規定好了的,孩子並沒有自己選擇的權利,那麼,幼兒園的孩子們是否可以為自己選擇自己想吃的食物嗎?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吃飯問題是關係民生的第一要事。一直以來,不論是各級行政管理部門、教育管理者還是教師,對於幼兒在園吃飽吃好吃安全的問題給予了高度關注,幼兒園幾乎都已經做到了“嚴、細、實”的操作規範,進貨把關、操作流程、留樣備查,環環相扣,嚴格翔實,保障了幼兒用餐的安全與健康。為了更好地服務幼兒,筆者認為,除了提供安全營養的食物,孩子是否喜歡也應納入幼兒園餐飲工作的評價體系中。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健康領域的策略支援多次強調,要為幼兒提供均衡化的營養和多樣化的食物。那麼對於幼兒園這種集體用餐的環境,如何為幼兒提供多樣、個性、自主、真心喜歡的餐點呢?

    配餐要自助

    曾經跟一個已經是大二的學生聊天,他說他現在很多的心理陰影都是小時候留下來的。我問他是什麼陰影。他說在幼兒園吃飯時,教師都要求吃乾淨,即使自己不喜歡的菜也得吃光,而且只有吃得又快又幹淨才能得到教師的讚揚。於是,孩子是否真的喜歡,擺上了我們的議事案頭。

    我們幼兒園開始嘗試改變,一是自助配餐並對調味類蔬菜(例如香菜不統一烹飪)設立“調味自助區”,讓有需要的幼兒自選。幼兒之間的模仿力非常強,採取這種方式後,原來不喜歡吃香菜的小朋友也會學其他小朋友的樣子去自助區選取香菜,久而久之,不偏食不挑食等良好的飲食習慣逐漸養成。二是增加菜品種類,增加孩子選擇的空間,讓孩子真正有自主選擇的權利。三是調整菜餚做法。如木耳和姜等調味類蔬菜的使用,採取改變烹調方式改變口味的處理方法,木耳攪碎入料、薑絲拌成酸甜味等。做包子時,可以為孩子提供葷、素、糖、豆沙等不同的配餡,以此達到讓孩子在有胃口的前提下,攝入充足的營養成分。四是做好家園溝通和就餐環節的巡視工作,對幼兒的飲食習慣進行調查瞭解,及時調整對菜品的選擇。

    取餐要自主

    為了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我們一改原來教師分餐或者值日生分餐的形式,轉變為讓孩子自主取餐。自主取餐在尊重孩子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的基礎上進行,小班上學期儘量採取教師分餐和能力較強的值日生分餐制;小班下學期採取半自主分餐制;中班後,隨著孩子自理能力的不斷增強,可以完全自主取餐。

    採取自主取餐需要注意幾點策略:一是菜品的溫度要控制在60攝氏度以下,以免燙傷;二是炊具的放置高度在30釐米以下;三是向幼兒傳遞按序取餐的文明行為;四是倡導節儉的美德,吃多少盛多少,遵循少盛多添的原則。

    在自主取餐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巡視引導,提醒孩子取餐儘量做到多樣化,但是切記不要過分引導,否則只能是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適得其反。

    這種自主加干預的方法,讓孩子吃得更自主、更多樣、更健康,真正做胃口的“小主人”。

    做回孩子體驗用餐

    筆者遇到一個情景,早晨入園時,小薇拉著奶奶的衣服角不肯進去,而進幼兒園的條件是必須讓奶奶和教師說好,不在幼兒園吃早點。

    為此,筆者對一所幼兒園做過一次統計,早上不在幼兒園吃早點的孩子比例高達40%。這種現象讓幼兒園真的很無奈,從原材料進貨渠道到營養均衡的考究,嚴格把關的一道道“美食”端上孩子餐桌,中間不知道歷經了多少付出。可是,一邊是園方的煞費苦心,一邊是孩子的“不領情”。

    豐子愷曾說過:“世間的大人們,你們是由兒童變成的,你們的童心不曾完全泯滅。你們應該時時召回自己的童心,親自去看看兒童的世界,不要誤解、摧殘他們的美麗與幸福,硬拉他們到這枯燥苦悶的大人的世界裡來。”這段話生動闡述了讀懂孩子的重要性。

    用餐是幼兒在園生活的重要環節。我們應該經常坐下來,坐到孩子的餐桌旁,與孩子一起體驗感受,嘗一嘗他們盤碟中的飯菜。只有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基礎上,幼兒園才能為孩子提供最適宜的教育和飲食。

    幼兒園應該像加強教學工作一樣加強幼兒飲食工作的調查和研究,做到餐點時間巡視,調查詢問實際情況,及時掌握孩子喜好。做一回孩子體驗他們的真實用餐情況,那樣才能讓幼兒園成為幼兒舌尖上的樂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讓乙肝查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