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fly130271961

    “貴族”是具有豐富人文內涵的一種特指,最早的貴族起源於歐洲,作為一種歷史文化傳統,貴族不僅意味著一種地位和頭銜,也意味著社會行為準則和價值標準,一種我們稱之為“貴族精神”的東西。貴族同時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貴族精神的第一個特點是騎士精神,勇敢尚武,光明磊落,尊重女性並延及孺弱。

    貴族精神的第二個特點是強烈的主人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特里莎修女出身富裕家庭,曾任修道院院長,而她赤腳走進印度社會的底層,一生都在奮力拯救那些在貧窮和苦難中掙扎的平民。貴族精神中的社會責任主要元素其實就是平民意識,“俯身而下”,對弱勢群體的同情和關懷。 所謂“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中國歷史上就是一個缺乏貴族傳統的國家。縱觀整部中國歷史,自秦朝統一以來,王朝世家更迭頻繁,根本就難以形成相對穩定的貴族集團。相比之下,歷史短些的歐洲貴族譜系就更加一目瞭然。歐洲的王權更迭,基本上都屬於皇室內部的更替。因此儘管有著諸多的分支,諸多的政變與革命,每個皇室姓氏在本國的根基都非常牢靠,而且其屬下的貴族也很容易就可以根據家徽的特徵而向歷史之河的上游溯源。

    貴族血脈的斷流,導致貴族傳統的遺失,從而促就了“因富即貴”等級意識的萌芽和“及時行樂”奢靡悲風的沿襲。即便是末代王朝滿清後期的八旗子弟,他們所積澱、傳承了200餘年的所謂“貴族習慣”也不過是把玩鼻菸壺和蟈蟈蟲罷了,這些個遺老遺少,早沒了祖先的錚錚傲骨、烈烈雄風。

    就像美華人不可能跑到被流放的印第安人部落中尋找美國的文明、貴族的傳承一樣,飽受歷代戰爭洗禮的華人也不可能因為某個模糊的家族譜系或牌位自封為貴族後裔。有意思的是,竟然真的有不少老美喜歡說自己祖上是五月花號上過來的;不少華人也好和前朝遺老攀關係,甚或翻出解放前自家和資本主義的瓜葛。 還有個說法是,早在戰國後期,貴族就已經在中國的歷史舞臺上沒落,貴族精神也在那時被淡忘,取而代之的是隻是自我束縛、附庸風雅。最有力的證據就是屈原,這位因為投江而偉大的詩人,就是因為其所代表的貴族權利、地位的衰落而自殺的。

    春秋戰國各個諸侯之間的縱橫捭闔,其實多半還是貴族之間的活動,他們之所以能夠擁有如此強大的影響力,更多時候不僅僅是實力,還有道德感召力的影響,這是一種貴族與貴族之間道德的論戰,更是對貴族精神中勇敢、智慧、尊嚴與使命的捍衛。他們的鏗鏘有力的說辭,義無反顧的舉動,讓人平生許多敬佩。屈原投江是貴族影響力衰落,孤獨的貴族階層以高姿態結束自我也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寫照。直至民間知識分子崛起,與貴族爭奪國家主導權力,從而君權從中漁利,獲得高高在上的權力,至此,中國文化成為了中央集權下的世俗文化,延續近千年。

    貴族的預設使得文化上沒有準則,缺乏行為榜樣。無論秦漢,都加強了君權的影響力,平民士大夫成為君權的附庸,而貴族權力由於制度上的無法保證,失去了對國家的影響力。更重要的是貴族精神的缺失。大多數的王朝崛起都是來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農民階層,無論是思想還是行為,都難以達到一種應有的高度,附庸風雅也是必然而慣常的做法,過猶不及,皇宮成了奢靡淫逸的孳生場所。皇族缺乏制約,而知識分子階層卻始終不能左右國家文化,或者說不能自主地深刻反思。所有思想處於嚴密監控之下,這樣的文化帶著根深蒂固的不自知與缺乏自我反省能力。這樣一個缺乏貴族根基、缺乏自省的民族文化,何來貴族精神的傳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米兔mini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