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說的是楊根思。如果只算基層戰鬥英雄,不算範天恩這種中級指揮官的話,楊根思是劇中出現的第一個戰鬥英雄。劇中的楊根思,並沒有一味展現他的視死如歸和革命精神,而是更多地從細節上刻畫這個人物,使得人物形象非常飽滿,有血有肉。
在9兵團挺進長津湖之初,楊根思即出場了。在劇中,他關懷戰士,捨己為人,用自己的戰鬥經驗帶領“小豆包”等戰士走出困境。長津湖之戰時,楊根思率部堅守小高嶺陣地,在戰友們紛紛犧牲,彈盡糧絕之時,他命令小豆包帶著烈士名單撤出陣地,自己拉響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
這個人物刻畫的成功之處在於,導演沒有一味刻畫他的英雄事蹟,而是著眼於細節,從細節方面刻畫出一個有血有肉,愛護戰士,捨己為人的英雄形象,在楊根思拉響炸藥包的一剎那,無數觀眾為之熱淚盈眶。
張財書,志願軍第39軍116師346團4連3班掃雷組長,在第五次戰役中,39軍一馬當先,率先突破臨津江,掃雷組長張財書奉團長之命令,率部執行排雷任務,在對岸韓軍的狂轟濫炸下,張財書帶領戰士們排除了一個又一個的危險陷阱,在戰友們犧牲之後,張財書在身受重傷的情況下,鼓足御用,用身體排除了最後一個地雷,志願軍將士們發動潮水般的攻勢,突破了韓軍的臨津江防線,而排雷英雄張財書,卻永遠長眠在了臨津江畔。
電視劇中,張財書的戲份並不多,僅僅只有幾分鐘的戲份,而演員的演技也比較生硬,念臺詞就像背書一般。不過好在導演在鏡頭排程、氣氛渲染上做得都不錯,在張財書犧牲的一瞬間,已經賺足了我們的眼淚。
楊連第,志願軍一級英雄,鐵道兵第一師第一團第一連副連長。在抗美援朝戰爭時期,我軍的由於缺乏空軍,後勤的陸地補給路線就顯得至關重要。鐵道兵們鋪路架橋,是後勤戰線的維護者。楊連第作為鐵道兵的副連長,多次率部完成架橋任務,為維護志願軍的運輸線,作出了提出的貢獻。
在一次美軍轟炸清川江大橋的戰鬥中,楊連第指揮全連將士奮勇架橋,不懼犧牲,最終被美軍投下的炸彈炸死,英勇犧牲,年僅33歲。在電視劇跨過鴨綠江中,展現了楊連第用血肉之軀連線鐵軌,力助運輸火車順利透過的場景,令人動容。
再來說說兩位空軍英雄李漢和王海。志願軍空軍第四師第十團28大隊大隊長,在抗美援朝時期,雖然蘇軍幫助我軍訓練了空軍,但在執行作戰任務時,蘇軍並不看好稚嫩的志願軍飛行員,拒絕與我方搭檔執行任務。
對此,我方毅然決定自己組隊,飛上高空挑戰美軍的空軍。在我方空軍與美國空軍的第一次戰鬥中,李漢與戰友們合理利用戰術,以弱勝強,擊毀一架F84戰鬥機,一舉打破了美國空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令當時的美軍總司令聞訊後目瞪口呆。李漢,也作為第一位擊落美軍飛機的戰鬥英雄名垂史冊。
可惜的是,電視劇中對李漢的刻畫不夠多,只給了短短几個鏡頭,和一個人物職務、名字的字幕,然後拍了幾個飛機飛行的鏡頭,就宣告完成了。這一點,叫人十分不解,作為空軍的戰鬥英雄,李漢值得刻畫的事蹟無數,為何不捨得多花點鏡頭來刻畫這些真實人物,卻把劇情放在無意義的鄭銳等虛構人物身上呢?
劇中出現的另一位空軍英雄是王海。王海,山東威海人,畢業於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志願軍組建空軍部隊時,王海被任命為中隊長。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王海作為志願軍空3師第9團第1大隊大隊長,率部隨志願軍空軍進入北韓,挑戰囂張跋扈的美軍。
在戰鬥中,王海率領他的第一大隊,在第一次空戰中就擊落五架美軍戰鬥機,我方戰鬥機無一損失。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王海所部共擊落敵軍飛機29架,對敵作戰80多次,僅王海自己,就擊落過9架敵軍飛機,一舉震驚世界。王海所部也被命名為“王海大隊”,成為志願軍的英雄部隊之一。
電視劇中,王海出場兩次,除了著重刻畫他首次入朝時擊落敵機的場景外,並未給予太多鏡頭。說實話,王海大隊,值得劇組花更大篇幅去刻畫。與其把情節浪費在馬金虎和小護士王珍珠的打情罵俏上,為何不用這些情節來刻畫真實的英雄人物呢?
邱少雲、黃繼光,都是婦孺皆知的英雄人物。在跨過鴨綠江中,由青年演員侯俊光飾演邱少雲。邱少云為了抗美援朝的勝利,英勇地獻出了生命,我們期待邱少雲的出場,藉以緬懷革命烈士。
黃繼光,他捨身堵槍眼的壯舉,值得今天依然值得我們大力宣傳。目前電視劇已經播到了第36集,最後四集估計要花費大量劇情描寫上甘嶺戰役,作為上甘嶺戰役中的模範英雄,黃繼光是個繞不開的英雄人物。
在這裡,筆者期待著黃繼光的亮相,也希望劇組能夠多給一些篇幅,不要把情節浪費在鄭銳、馬金虎、王珍珠、金醫生這些人身上了,作為一名觀眾,我只想說,他們不適合出現在這部主旋律電視劇中,而應該出門左轉,去都市言情劇中打情罵俏。
首先要說的是楊根思。如果只算基層戰鬥英雄,不算範天恩這種中級指揮官的話,楊根思是劇中出現的第一個戰鬥英雄。劇中的楊根思,並沒有一味展現他的視死如歸和革命精神,而是更多地從細節上刻畫這個人物,使得人物形象非常飽滿,有血有肉。
在9兵團挺進長津湖之初,楊根思即出場了。在劇中,他關懷戰士,捨己為人,用自己的戰鬥經驗帶領“小豆包”等戰士走出困境。長津湖之戰時,楊根思率部堅守小高嶺陣地,在戰友們紛紛犧牲,彈盡糧絕之時,他命令小豆包帶著烈士名單撤出陣地,自己拉響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
這個人物刻畫的成功之處在於,導演沒有一味刻畫他的英雄事蹟,而是著眼於細節,從細節方面刻畫出一個有血有肉,愛護戰士,捨己為人的英雄形象,在楊根思拉響炸藥包的一剎那,無數觀眾為之熱淚盈眶。
張財書,志願軍第39軍116師346團4連3班掃雷組長,在第五次戰役中,39軍一馬當先,率先突破臨津江,掃雷組長張財書奉團長之命令,率部執行排雷任務,在對岸韓軍的狂轟濫炸下,張財書帶領戰士們排除了一個又一個的危險陷阱,在戰友們犧牲之後,張財書在身受重傷的情況下,鼓足御用,用身體排除了最後一個地雷,志願軍將士們發動潮水般的攻勢,突破了韓軍的臨津江防線,而排雷英雄張財書,卻永遠長眠在了臨津江畔。
電視劇中,張財書的戲份並不多,僅僅只有幾分鐘的戲份,而演員的演技也比較生硬,念臺詞就像背書一般。不過好在導演在鏡頭排程、氣氛渲染上做得都不錯,在張財書犧牲的一瞬間,已經賺足了我們的眼淚。
楊連第,志願軍一級英雄,鐵道兵第一師第一團第一連副連長。在抗美援朝戰爭時期,我軍的由於缺乏空軍,後勤的陸地補給路線就顯得至關重要。鐵道兵們鋪路架橋,是後勤戰線的維護者。楊連第作為鐵道兵的副連長,多次率部完成架橋任務,為維護志願軍的運輸線,作出了提出的貢獻。
在一次美軍轟炸清川江大橋的戰鬥中,楊連第指揮全連將士奮勇架橋,不懼犧牲,最終被美軍投下的炸彈炸死,英勇犧牲,年僅33歲。在電視劇跨過鴨綠江中,展現了楊連第用血肉之軀連線鐵軌,力助運輸火車順利透過的場景,令人動容。
再來說說兩位空軍英雄李漢和王海。志願軍空軍第四師第十團28大隊大隊長,在抗美援朝時期,雖然蘇軍幫助我軍訓練了空軍,但在執行作戰任務時,蘇軍並不看好稚嫩的志願軍飛行員,拒絕與我方搭檔執行任務。
對此,我方毅然決定自己組隊,飛上高空挑戰美軍的空軍。在我方空軍與美國空軍的第一次戰鬥中,李漢與戰友們合理利用戰術,以弱勝強,擊毀一架F84戰鬥機,一舉打破了美國空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令當時的美軍總司令聞訊後目瞪口呆。李漢,也作為第一位擊落美軍飛機的戰鬥英雄名垂史冊。
可惜的是,電視劇中對李漢的刻畫不夠多,只給了短短几個鏡頭,和一個人物職務、名字的字幕,然後拍了幾個飛機飛行的鏡頭,就宣告完成了。這一點,叫人十分不解,作為空軍的戰鬥英雄,李漢值得刻畫的事蹟無數,為何不捨得多花點鏡頭來刻畫這些真實人物,卻把劇情放在無意義的鄭銳等虛構人物身上呢?
劇中出現的另一位空軍英雄是王海。王海,山東威海人,畢業於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志願軍組建空軍部隊時,王海被任命為中隊長。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王海作為志願軍空3師第9團第1大隊大隊長,率部隨志願軍空軍進入北韓,挑戰囂張跋扈的美軍。
在戰鬥中,王海率領他的第一大隊,在第一次空戰中就擊落五架美軍戰鬥機,我方戰鬥機無一損失。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王海所部共擊落敵軍飛機29架,對敵作戰80多次,僅王海自己,就擊落過9架敵軍飛機,一舉震驚世界。王海所部也被命名為“王海大隊”,成為志願軍的英雄部隊之一。
電視劇中,王海出場兩次,除了著重刻畫他首次入朝時擊落敵機的場景外,並未給予太多鏡頭。說實話,王海大隊,值得劇組花更大篇幅去刻畫。與其把情節浪費在馬金虎和小護士王珍珠的打情罵俏上,為何不用這些情節來刻畫真實的英雄人物呢?
邱少雲、黃繼光,都是婦孺皆知的英雄人物。在跨過鴨綠江中,由青年演員侯俊光飾演邱少雲。邱少云為了抗美援朝的勝利,英勇地獻出了生命,我們期待邱少雲的出場,藉以緬懷革命烈士。
黃繼光,他捨身堵槍眼的壯舉,值得今天依然值得我們大力宣傳。目前電視劇已經播到了第36集,最後四集估計要花費大量劇情描寫上甘嶺戰役,作為上甘嶺戰役中的模範英雄,黃繼光是個繞不開的英雄人物。
在這裡,筆者期待著黃繼光的亮相,也希望劇組能夠多給一些篇幅,不要把情節浪費在鄭銳、馬金虎、王珍珠、金醫生這些人身上了,作為一名觀眾,我只想說,他們不適合出現在這部主旋律電視劇中,而應該出門左轉,去都市言情劇中打情罵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