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吾愛lu

    四個方面來認識:

      第一,普通話作為共同語,作為經過規範的標準語,對方言起著示範性作用,規定了方言的發展方向,方言的發展要從屬於普通話;

      第二,普通話有統一的書面語,方言沒有統一的書面語,只能採用共同語的書面語,必然要受到普通話的影響;

      第三,普通話作為共同語,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例如中國當前廣播、電視、電影、書刊、報紙等,都是使用普通話;

      第四,當前經濟大潮中中國各方言間的流動人口很多,為了相互溝通,他們都使用普通話。

    這樣,使普通話的影響越來越大,使用人口越來越多,使用範圍越來越廣,而方言的使用則要受到一定的限制,使用範圍將日漸縮小。

      由此可見,今後方言的發展向普通話靠攏是必然趨勢。

      如果你認為方言今後不會進一步向普通話集中靠攏,這也沒有什麼不對。

    方言產生了這麼多年,存在了這麼多年,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至今並沒有萎縮,這本身就說明方言還是有市場的。同時,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方言本身又是一種文化,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文化習俗,是地域文化產生髮展的泉源,具有非常獨特的人文價值。

      方言與俗文學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是俗文學產生的基礎,民歌、傳說、民間故事、地方戲曲、曲藝等是方言性最強的文學樣式。

    方言本身屬於地域文化,而方言又是厚重的地域文化的載體,是地域文化生存的根基,與地域文化具有一種水乳交融的密切關係。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五花八門的方言存在,也就沒有五光十色、五彩繽紛的地方文化,而這些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融合了當地語言使用者的情感的傳統文化,又進一步鞏固了方言的地位。

      一種語言,包括方言,就是一種文化,一種語言(方言)的消失,那就意味著一種文化的消失,這種多元文化的消失,其損失是無法估量的。可見,方言還會保持其獨立性,不會受到普通話影響,不會向普通話集中、靠攏,至少,這種集中。靠攏的時間是無法預見的,可能很久很久。

      從這個意義上看,方言作為一種文化現象,還會存在相當長的時間,或許會同共同語永遠共存下去,隨著普通話的進一步推廣,方言在今後的作用和使用範圍可能會受到一些限制,但不會被消滅,因為一種方言的消失,就意味著一種文化的消失,這種損失是巨大的,難以衡量其價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燕子的窩掉了人為給它搭好,它會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