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好萬家健康商城

    代謝綜合徵也就是三高症,是指人體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等物質發生代謝紊亂的一種病態。代謝綜合徵主要具有以下這些危害:

    肥胖是造成胰島素分泌失常的重要原因,會導致多種代謝紊亂集於一身。比如血糖、血壓、血脂、尿酸都會發生異常。這些代謝紊亂均是發生心腦血管病和糖尿病的基礎條件。代謝失調還可能造成疾病多發,如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甚至會誘發癌症。

    代謝綜合徵和心腦血管病息息相關,因此預防和治療都很重要。除了相應藥物的治療,日常飲食中一定要控制好熱量。因為控制熱量就能控制體重。飲食上應忌菸酒、忌辛辣。遵守低糖、低脂、低鹽,多纖維、多維生素的原則。每天堅持運動半小時,早睡早起多喝水。

  • 2 # 純鈞LHGR

    代謝綜合徵原稱X綜合徵,至少包括以下七“高”:高體重(包括超重或者肥胖)、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或血脂異常症、高血凝、高尿酸血癥以及高胰島素血癥或者胰島素抵抗等。

    也就是說,代謝綜合徵是在同一個人身上先後出現的多種不同的代謝紊亂。包括了一組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症候群:糖耐量低減或2型糖尿病、高胰島素血癥或胰島素抵抗、血脂紊亂、高血壓病、高尿酸血癥、高粘狀態、高凝狀態、脂肪肝、骨質疏鬆以及中心性肥胖、過早動脈硬化和(或)冠心病、內皮細胞功能障礙等。

    代謝綜合徵的核心是向心性肥胖,主要是指以心臟、腹部為中心,向外發展的一種肥胖型別,是因為體內脂肪沉積引起的一種肥胖問題。

    所以,代謝綜合徵是包括心腦血管病、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等多種現代疾病的共同病因。

    也就是說,它是:能量剩餘→變成脂肪→體內堆積→肥胖→疾病,這樣的一個進展性的過程。

    這也就是現下人們所公認的對健康造成損害的最大問題之一。因此,可以認為代謝綜合徵很可怕,畢竟可以說,代謝綜合徵是百病之源。

    雖然代謝綜合徵是由遺傳和環境兩種因素(大吃大喝、缺少運動等)共同造成的,但是,其中環境因素是代謝綜合徵激增的主要原因並且是可以改變的,而遺傳因素因素是我們不能改變的。

    預防代謝綜合徵的關鍵是,形成並保持科學的生活習慣,透過節制飲食、增加鍛鍊、減輕體重,使糖耐量、血壓、血脂等多項異常指標得到糾正。必要時加以適當的藥物調節。

    可以這樣理解,就目前來講,代謝綜合徵應稱為“不良生活習慣病”,所以應該從自身著手預防代謝綜合徵的發生,大吃大喝、嗜煙、酗酒、缺乏運動、起居無常等都是危害自身健康的。

  • 3 # 重症醫學科曹醫生

    代謝綜合徵是一系列病理生理綜合徵。

    代謝綜合徵患者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代謝危險因素(腹型肥胖、高血糖、血脂異常和高血壓)同時出現,曾被稱為X綜合徵、胰島素抵抗綜合徵、致命四重奏或肥胖血脂異常綜合徵。

    診斷

    美國心臟協會代謝綜合徵的診斷標準包括以下5項特徵中的任何3項:

    腹型肥胖,男性腰圍大於等於102cm,女性腰圍大於等於88cm血清甘油三酯大於等於150mg/dL(1.7mmol/L),或使用藥物控制升高的甘油三酯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降低,男性小於40mg/dL(1mmol/L),女性小於50mg/dL(1.3mmol/L),或者使用藥物控制血壓大於等於130/85mmHg或使用藥物控制血壓升高空腹血漿葡萄糖(eFPG)大於等於100mg/dL(5.6mmol/L),或使用藥物控制血糖升高危險因素

    代謝綜合徵的發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20-29歲、60-69歲和大於70歲年齡段的發病率分別為6.7%、43.5%和42.0%)。

    體重增加是代謝綜合徵的一個主要危險因素,調查性研究顯示5%的正常體重人群、22%的超重人群和60%的肥胖人群存在代謝綜合徵。

    除了年齡和體重,與代謝綜合徵風險增加相關的因素包括:絕經、吸菸、高碳水化合物膳食、飲酒、飲用含糖飲料和鍛鍊不足

    危害性

    代謝綜合徵是發生2型糖尿病、高血壓和/或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此外代謝綜合徵也與一些肥胖相關性疾病有關,例如脂肪性肝病伴肝脂肪變、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細胞癌、肝內膽管細胞性肝癌、慢性腎臟病、多囊卵巢綜合徵、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等。

    治療-改變生活方式

    強調減輕體重和增加體育鍛煉的積極生活方式改變是代謝綜合徵的一線治療方法,減輕體重的方法是多方面的,包括膳食、鍛鍊和可能需要的藥物治療;

    高纖維膳食可能有效果,包括水果、蔬菜、全穀類、高纖維、瘦肉蛋白和植物蛋白,減少含糖飲料,以及限制飲酒或不飲酒;

    鍛鍊有利於減輕體重,還可以選擇性地消除腹部脂肪,推薦可行的、規律的以及適度的鍛鍊方案,每日進行不少於30分鐘的中等強度的體育鍛煉(例如健步走);

    根據指南治療高血壓、戒菸、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以及降低血清膽固醇等。

    Gennuso KP, Gangnon RE, Thraen-Borowski KM, Colbert LH.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dentary behaviour 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its components. Diabetologia 2015; 58:485.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退伍軍人適合學中餐烹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