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松茸市場暢銷,種植姬松茸效益好。姬松茸咋栽植,栽培技術難不難?栽植姬松茸,只要精準掌握了制種和播種出菇管理方法就定能獲得好效益。下面介紹一下姬松茸的栽培技術要點:
一、制種方法
姬松茸菌種製作可按雙孢菇的制種方法進行。
建堆:把稻草等秸稈類浸透水,預溼後,與米糠、木屑、畜禽糞等原輔材料充分攪拌建堆。料堆一般上寬為80釐米—90釐米。
翻堆:預堆時間大約7天左右,料溫上升至70℃—75℃左右就要進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時在培養料中加入硫酸銨或尿素,在微生物的幫助下,透過發酵變成姬松茸可利用的氮源。翻堆時要充分翻拌,把中層培養料翻放在外周,把外周培養料堆到料堆中央。第二次翻堆一般在第一次翻堆的5天后進行,以後再按4天、4天、3天的間隔時間進行翻堆,共翻堆5次,發酵時間為23天—25天。發酵後培養料變成棕褐色,手拉縴維容易拉斷,發酵就完成了。
進料鋪床:姬松茸室內室外均可種植。室內種植可搭架床4層—6層,也可以利用空闊的蘑菇房床架,將完全成熟的培養料均勻地、不鬆不緊地鋪菇床,厚度20釐米為宜。培養料上床後,進行“二次發酵”,即將菇房的出入口、通風口關閉,把菇房的溫度升高到55℃—60℃,保持2天左右,待料溫降到25℃時再播種。
野外種植在蔭棚下進行,一般畦寬1.3米,長任意。蔭棚高度2米—2.3米,棚頂和四周用草簾、遮陽網遮蔭,畦床整成龜背形,中間比四周略高,並開好排水溝。如果在山地種植,還要開防洪溝。畦床表面要噴灑低毒高效農藥,殺滅害蟲。再將完全成熟的培養料鋪入畦床上面,厚度一般為20釐米—25釐米。
二、播種栽培
播種:首先把菌種輕輕掰碎,三分之二勻勻撒在培養料面上,用叉適當抖動將菌種落入料內,三分之一撒在床面上,最後鋪上1釐米左右的培養料覆蓋菌種,每平方米播種量為1至2瓶。
室外種植播種後要用地膜覆蓋畦床,保溫保溼。播種後5天內一般不必揭開地膜,也不用噴水,第6天揭膜通風。空氣相對溼度以85%—90%為宣,若料面乾燥應噴水保溼,正常情況下,每2天通風一次。
覆土:一般在播種後20天左右,菌絲長到整個培養料的2/3時開始覆土。覆蓋培養料的土粒之好壞、覆土方法之好壞,對姬松茸的產量有非常大的影響。所以覆土是種植上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覆土用的土粒不能太堅硬,一般以選用田底土,不含肥料,且新鮮、保水、通氣效能較好、含水量在70%—75%的大土粒最好。
覆土可採用平鋪方式,也可採用“齒輪”方式。即先在料面上覆上一層厚1釐米左右的土粒,每間隔10釐米—15釐米做一條寬10釐米、高5釐米的土坎,厚度約3釐米—4釐米。野外種植要在畦床兩邊用竹木條杆插成彎弓形,然後罩上塑膠膜,使其在小氣候中生長。罩膜內溫度以不超過30℃、溼度不低於85%為宜,溫度過高則應揭膜降溫。
三、出菇管理
姬松茸一般在播種後40天左右,菌絲開始發育粗壯。此時畦床上面應用井水或泉水進行噴水,罩膜內相對溼度要保持在90%—95%,並保持蓋膜2天后,土面上就會出現白色米粒狀菇蕾,繼而長成黃豆狀,3天后菇蕾長到直徑2、3釐米時,應停止噴水。出菇時,要消耗大量氧氣,並排出二氧化碳,所以每天要揭膜通風1至2次,通風時間不少於30分鐘,通風后繼續罩膜保溼,促進菇蕾的正常生長。陰雨天氣可把罩膜四周掀開進行通風換氣,防止菇蕾爛掉。
出菇期溫度以20℃—25℃最好。若出菇時氣溫偏低,可罩緊薄膜保溫保溼,並縮短通風時間和次數。氣溫超過28℃時,可在蔭棚上加厚遮陽物,整天開啟罩膜通風透氣,創造較陰涼氣候。出菇週期大體上10天,出菇結束後可修改畦的形狀,再噴水補充畦床的水分,為下次出菇做好準備。出菇可持續3、4個月,可逐批逐次出菇採收。
姬松茸市場暢銷,種植姬松茸效益好。姬松茸咋栽植,栽培技術難不難?栽植姬松茸,只要精準掌握了制種和播種出菇管理方法就定能獲得好效益。下面介紹一下姬松茸的栽培技術要點:
一、制種方法
姬松茸菌種製作可按雙孢菇的制種方法進行。
建堆:把稻草等秸稈類浸透水,預溼後,與米糠、木屑、畜禽糞等原輔材料充分攪拌建堆。料堆一般上寬為80釐米—90釐米。
翻堆:預堆時間大約7天左右,料溫上升至70℃—75℃左右就要進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時在培養料中加入硫酸銨或尿素,在微生物的幫助下,透過發酵變成姬松茸可利用的氮源。翻堆時要充分翻拌,把中層培養料翻放在外周,把外周培養料堆到料堆中央。第二次翻堆一般在第一次翻堆的5天后進行,以後再按4天、4天、3天的間隔時間進行翻堆,共翻堆5次,發酵時間為23天—25天。發酵後培養料變成棕褐色,手拉縴維容易拉斷,發酵就完成了。
進料鋪床:姬松茸室內室外均可種植。室內種植可搭架床4層—6層,也可以利用空闊的蘑菇房床架,將完全成熟的培養料均勻地、不鬆不緊地鋪菇床,厚度20釐米為宜。培養料上床後,進行“二次發酵”,即將菇房的出入口、通風口關閉,把菇房的溫度升高到55℃—60℃,保持2天左右,待料溫降到25℃時再播種。
野外種植在蔭棚下進行,一般畦寬1.3米,長任意。蔭棚高度2米—2.3米,棚頂和四周用草簾、遮陽網遮蔭,畦床整成龜背形,中間比四周略高,並開好排水溝。如果在山地種植,還要開防洪溝。畦床表面要噴灑低毒高效農藥,殺滅害蟲。再將完全成熟的培養料鋪入畦床上面,厚度一般為20釐米—25釐米。
二、播種栽培
播種:首先把菌種輕輕掰碎,三分之二勻勻撒在培養料面上,用叉適當抖動將菌種落入料內,三分之一撒在床面上,最後鋪上1釐米左右的培養料覆蓋菌種,每平方米播種量為1至2瓶。
室外種植播種後要用地膜覆蓋畦床,保溫保溼。播種後5天內一般不必揭開地膜,也不用噴水,第6天揭膜通風。空氣相對溼度以85%—90%為宣,若料面乾燥應噴水保溼,正常情況下,每2天通風一次。
覆土:一般在播種後20天左右,菌絲長到整個培養料的2/3時開始覆土。覆蓋培養料的土粒之好壞、覆土方法之好壞,對姬松茸的產量有非常大的影響。所以覆土是種植上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覆土用的土粒不能太堅硬,一般以選用田底土,不含肥料,且新鮮、保水、通氣效能較好、含水量在70%—75%的大土粒最好。
覆土可採用平鋪方式,也可採用“齒輪”方式。即先在料面上覆上一層厚1釐米左右的土粒,每間隔10釐米—15釐米做一條寬10釐米、高5釐米的土坎,厚度約3釐米—4釐米。野外種植要在畦床兩邊用竹木條杆插成彎弓形,然後罩上塑膠膜,使其在小氣候中生長。罩膜內溫度以不超過30℃、溼度不低於85%為宜,溫度過高則應揭膜降溫。
三、出菇管理
姬松茸一般在播種後40天左右,菌絲開始發育粗壯。此時畦床上面應用井水或泉水進行噴水,罩膜內相對溼度要保持在90%—95%,並保持蓋膜2天后,土面上就會出現白色米粒狀菇蕾,繼而長成黃豆狀,3天后菇蕾長到直徑2、3釐米時,應停止噴水。出菇時,要消耗大量氧氣,並排出二氧化碳,所以每天要揭膜通風1至2次,通風時間不少於30分鐘,通風后繼續罩膜保溼,促進菇蕾的正常生長。陰雨天氣可把罩膜四周掀開進行通風換氣,防止菇蕾爛掉。
出菇期溫度以20℃—25℃最好。若出菇時氣溫偏低,可罩緊薄膜保溫保溼,並縮短通風時間和次數。氣溫超過28℃時,可在蔭棚上加厚遮陽物,整天開啟罩膜通風透氣,創造較陰涼氣候。出菇週期大體上10天,出菇結束後可修改畦的形狀,再噴水補充畦床的水分,為下次出菇做好準備。出菇可持續3、4個月,可逐批逐次出菇採收。